高考阅读52:庄子——拿得起,放得下

高中拓展悦读52

庄子:拿得起,放得下

一、成语积累

焚膏继晷(刻苦学)

韦编三绝(读书勤)

夜以继日(工作忙)

辨析:这三个成语都有不分昼夜,持续做事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焚膏继晷一般只用于读书、学习或室内案头工作;韦编三绝多形容读书勤奋刻苦;夜以继日除可以用于室内工作,还可以用于室外如行军、打仗、修路等。

风卷残云(灭残余)

横扫千军(杀敌多)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彻底消灭敌人,所向披靡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风卷残云消灭的是残敌,还可形容很快把食物吃光;横扫千军只用于打仗,大量歼灭敌人。

风流人物(有才华)

风云人物(有影响)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人物影响大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风流人物多指对时代、社会有影响、有贡献且本身有才华的人,多含褒义;风云人物多指在社会生活中一时有影响或言行对时局有过影响的人物,略含贬义。

风流云散(人散尽)

烟消云散(景物逝)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离散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风流云散偏重于人流动分散;烟消云散多用于事物消失或人的恐慌、紧张、疑惑、忧虑、烦恼、高兴等情绪消除。

风雨飘摇(多动荡)

摇摇欲坠(快坠落)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摇晃不稳定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风雨飘摇偏重在动荡不安;摇摇欲坠偏重在将要坠落。

风雨如晦(天色暗)

风雨如磐(风雨大)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天气很坏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风雨如晦偏重在天色昏暗、政治黑暗、社会动荡;风雨如磐偏重在风雨极大、黑暗势力压迫沉重。

二、古韵寻音

踏莎行·杨柳回塘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译文】

杨柳围绕着曲折的池塘,偏僻的水渠旁,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姑娘。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我幽幽的芳香。荷花渐渐地衰老,结一颗芳心苦涩。

潮水带着夕阳,涌进荷塘,行云夹着雨点,无情地打在荷花上。随风摇曳的她呀,像是向骚人诉说衷肠:当年不肯在春天开放,如今却无端地在秋风中受尽凄凉。

【赏析】

此词全篇咏写荷花,借物言情,暗中以荷花自况。诗人咏物,很少止于描写物态,多半有所寄托。因为在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可以类比,情感可以相通,人们可以利用联想,由此及彼,发抒文外之意。所以从《诗经》、《楚辞》以来,就有比兴的表现方式。词也不在例外。

此词起两句写荷花所在之地。“回塘”,位于迂回曲折之处的池塘。“别浦”,不当行路要冲之处的水口。(小水流入大水的地方叫做浦。另外的所在谓之别,如别墅、别业、别馆)荷花在回塘、别浦,就暗示了她处于不容易被人发现,因而也不容易为人爱慕的环境之中。“杨柳”、“鸳鸯”,用来陪衬荷花。杨柳在岸上,荷花在水中,一绿一红,着色鲜艳。鸳鸯是水中飞禽,荷花是水中植物,本来常在一处,一向被合用来作装饰图案,或绘入图画。用鸳鸯来陪衬荷花之美丽,非常自然。

第三句由荷花的美丽转入她不幸的命运。古代诗人常以花开当折,比喻女子年长当嫁,男子学成当仕,故无名氏所歌《金缕衣》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以荷花之不见采由于莲舟之不来,莲舟之不来由于绿萍之断路,来比喻自己之不见用由于被人汲引之难,被人汲引之难由于仕途之有碍。托喻非常委婉。

第四句再作一个比譬。荷花既生长于回塘、别浦,莲舟又被绿萍遮断,不能前来采摘,那么能飞的蜂与蝶该是可以来的吧。然而不幸的是,这些蜂和蝶,又不知幽香之可爱慕,断然不来。这是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之断然不来,比在上位者对自己的全不欣赏。

歇拍承上两譬作结。莲舟不来,蜂蝶不慕,则美而且香的荷花,终于只有自开自落而已。“红衣脱尽”,是指花瓣飘零;“芳心苦”,是指莲心有苦味。在荷花方面说,是设想其盛时虚过,旋即凋败;在自己方面说,则是虽然有德有才,却不为人知重,以致志不得行,才不得展,终于只有老死牖下而已,都是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的。将花比人,处处双关,而毫无牵强之迹。

过片推开一层,于情中布景。“返照”二句,所写仍是回塘、别浦之景色。落日的余辉,返照在荡漾的水波之上,迎接着由浦口流入的潮水。天空的流云,则带着一阵或几点微雨,洒向荷塘。这两句不仅本身写得生动,而且还暗示了荷花在塘、浦之间,自开自落,为时已久,屡经朝暮,饱历阴晴,而始终无人知道,无人采摘,用以比喻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也遭遇过多少世事沧桑、人情冷暖。这样写景,就同时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乃至性格。

“依依”一句,显然是从李白《渌水曲》“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变化而来。但指明“语”的对象为骚人,则比李诗的含义为丰富、深刻。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正因为屈原曾设想采集荷花(芙蓉也是荷花,见王逸《注》)制作衣裳,以象征自己的芳洁,所以词中才也设想荷花于莲舟不来,蜂蝶不慕,自开自落的情况之下,要将满腔心事,告诉骚人。

但此事究属想象,故用一“似”字,与李诗用“欲”字同,显得虚而又活,幻而又真。王逸《〈离骚经〉章句序》中曾指出:“《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宓妃、佚女,以譬贤臣。”从这以后,香草、美女、贤士就成为三位一体了。在这首词中,作者以荷花(香草)自比,非常明显,而结尾两句,又因以“嫁”作比,涉及女性,就同样也将这三者连串了起来。

“当年”两句,以文言,是想象中荷花对骚人所倾吐的言语;以意言,则是作者的“夫子自道”。行文至此,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合而为一了。“当年不肯嫁春风”,是反用张先的《一丛花令》“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看即知,而荷花之开,本不在春天,是在夏季,所以也很确切。春天本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时候,诗人既以花之开于春季,比作嫁给春风,则指出荷花之“不肯嫁春风”,就含有她具有一种不愿意和其它的花一样地争妍取怜那样一种高洁的、孤芳自赏的性格的意思在内。

这是写荷花的身分,同时也就是在写作者自己的身分。但是,当年不嫁,虽然是由于自己不肯,而红衣尽脱,芳心独苦,岂不是反而没由来地被秋风耽误了吗?这就又反映了作者由于自己性格与社会风习的矛盾冲突,以致始终仕路崎岖,沉沦下僚的感叹。

晏几道的《蝶恋花》咏荷花一首,可能是为小莲而作。其上、下片结句“照影弄妆娇欲语,西风岂是繁华主”和“朝落暮开空自许,竟无人解知心苦”,与这首词“无端却被秋风误”和“红衣脱尽芳心苦”的用笔用意,大致相近,可以参照。

由于古代诗人习惯于以男女之情比君臣之义、出处之节,以美女之不肯轻易嫁人比贤士之不肯随便出仕,所以也往往以美女之因择夫过严而迟迟不能结婚以致耽误了青春年少的悲哀,比贤士之因择主、择官过严而迟迟不能任职以致耽误了建立功业的机会的痛苦。

作者在词中隐然将荷花比作一位幽洁贞静、身世飘零的女子,借以抒发才士沦落不遇的感慨。

三、热点时评

千万网友争当“云监工”

2020年1月28日,央视频的三路信号受到千万网友的围观,在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工地,工人们在争分夺秒日夜奋战,网友们虽然不能到现场出力,但也给自己加了一个身份:云监工,通过直播镜头去“监督”医院的建设进度。镜头下,是现场4000余名工人,近千台大型机械24小时轮班抢建;屏幕外,是千万网友轮番的守候,一字一句的祝福与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信心!在直播间留言区,玩成语接龙、编写小说、科普建筑知识、集体留言合影……千万忙碌的网友将智慧集结一处,以文字传递心声,甚至还制作了一系列的表情包。

参考点评:与其说是一场监工,不若说是千万人的守候与鼓劲。这些视频内容的真正价值在于:真实的视线,更让人明白分秒必争的不易;寒冬的坚守,更能催生出积极乐观的态度,凝聚力量。如果说,此前在抗击疫情中的部分极端做法隔离了人们之间的温情,这些最真实、感同身受的视频,又将一片片孤岛连结。虽不能至,心亦牵挂之。

四、美文品读

庄子:拿得起,放得下

       鲍鹏山

孔子周游列国,匡这个地方给了他一次大惊吓,由于他和弟子们在这次事件中富有哲学意味的表现,“子畏于匡”成了一个被后人反复阐释的历史性事件。

《史记·孔子世家》载:

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这段记载,大约是抄自《论语》中《子罕》、《先进》篇中的相关记录,并对这次冲突的原因做了说明。

在这个故事里,孔子和他的得意门生颜回都有上乘的表现。孔子不怕死,颜回不敢死,面对猝然而至的生死抉择和考验,他们想到的,不是一己之生死,而是道统之传承。孔子不怕死,是因为自以为铁肩担道义,道义既然不会绝灭,承担道义的自己亦自然不会无端而死,是所谓吉人天相,对自我安全的信心来自对文明不绝的信心,自我的强大来自道义的强大。

颜回不敢死,是因为道义尚未实现,自己当随老师推而广之扩而大之肩而行之,绝不敢一死息肩,对自我生命的珍惜来自对道义的珍惜、对责任的担当和对老师的承诺。死,其实容易,引刀往往成一快。活着,其实很难,仁以为己任,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颠沛造次而不能放手,不亦重乎!

孔子也好,颜回也罢,他们把一己的生命和一个伟大的东西对接起来,从而获得了对死亡的超越。这实际上就是儒家对于生死问题的终极解决。孔子为何不谈死?因为,人“死”不是人“生”的问题。人生人生,就是人生着的时候,人死之后,卸去了一切伦理责任,既已卸去一切伦理责任,又有什么好谈的?极而言之,卸去一切伦理责任的“人”其实也不再是人。

司马迁和《论语》记录的这个故事,是历史,是儒家生活和生命的真实,它是一个纯粹儒家的故事,关于责任的故事。

但是,道家的庄子接过这个母题,并综合“陈蔡之围”中孔子与子路等人的对话,给了这个故事道家的内核: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币,而弦歌不惙。

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

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人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秋水》)

我们发现,庄子把历史的孔子和子路等人讨论社会问题转变为寓言的孔子和弟子讨论人生问题,把讨论道德问题转变为讨论命运问题,把社会关注转变为命运思考,把批判转变为感慨,把“知其不可而为之”转变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的,庄子通过把历史转变为寓言,把孔子改造成他的思想的代言人了。

儒家强烈的道德色彩不见了。来自于道义的个体生命之崇高伟大不见了。代之的,是对于世事的达观,对自我际遇的达观,有着一种洞悉命运之后的坦荡。达者,通也;达观也者,无碍窒之观也。与何无碍窒?与现实也。何以无碍窒?无执着也。

在这里,对于生死,庄子给出的结论与孔子颜回正相反:

活着,甚至快乐的活着,其实不难,知命,然后顺命,即可。与命运和平共处即可。

与现实无碍窒,是放过现实。内心无执着,是放过自己。

儒家说,重负在肩,死而后已。庄子说,其实,不死,也是可以已的。关键是你是否放得下。

《后汉书·郭太传》载一个叫孟敏的人的故事:

孟敏字叔达,巨鹿杨氏人也,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

这个孟敏,一天在路上,不小心把身后挑着的罐子掉在地下,摔得粉碎。可他头也不回,看都不看一眼,径直走了。

郭泰见了很奇怪,就问他原因。孟敏回答说:“罐子已经摔破了,看它又有什么用呢。”

孔子觉得价值不可碎,碎了也要尽力弥缝。

庄子觉得这世界上岂不就是一个破罐子?破罐子就得破摔。

孔子拿得起,庄子放得下。

拿得起的悲壮,放得下的悲凉。

(0)

相关推荐

  • 小学生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库附答案

    知识竞赛是为了让大众更加积极的学习.掌握某类知识,悬起社会的学习热潮,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而组织的活动.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小学生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库附答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精彩内容请及时 ...

  • 出自《庄子》的成语及解释

    [查阅解释-需点词目] 哀莫大于心死 爱人利物 安常处顺 安时处顺 安室利处 安危相易 安之若命 白驹过隙 苞苴竿牍 抱瓮出灌 奔逸绝尘 碧血丹心 避世绝俗 变化无常 变幻无常 冰解冻释 屏气凝神 播 ...

  • 松颜读庄子:《人间世》之二

    正文+直译+注释+发散 蕉:从艹从隹(鸟)从灬(火),烧烤是也.泽若蕉,谓水深火热也. 奚为:为奚. 颜回: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 ...

  • 高考阅读64:因为说“不”而攒下的人品

    高中A班拓展悦读64 因为说"不"而攒下的人品 一.素材集锦 门可罗雀(人来少) 门庭若市(人真多) 辨析:这两个成语的区别在于门可罗雀指大门前面可设置网捕雀,形容门庭冷落,来的客 ...

  • 高考阅读27:庄子三条鱼,人生三境界

    高中拓展悦读27 庄子三条鱼,人生三境界 一.成语积累 41.冠冕堂皇(重表面):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的样子.形容表面庄严体面或光明正大的样子. 堂而皇之(不掩饰):①形容公开或不 ...

  • 【高考语文52条名言全句】助力满分作文、...

    [高考语文52条名言全句]助力满分作文.走向理想人生!

  • 高考阅读理解不认识单词怎么办?这8个猜词义小技巧你一定要掌握!

    做阅读理解,最怕遇到生词,不仅影响文章的理解,也会拖慢阅读速度,而在阅读理解当中,生词又是不可避免的,今天老师就为大家总结了几个巧猜词义的方法,大家一定要掌握哦~ 1类属法 即通过类属来推测词义.如: ...

  • 高考阅读《一种美味》“诡异的光”的标准答案

    诡异的光是什么梗?近日全国高考正在进行,浙江高考语文的一篇阅读理解火了,文章结尾"从锅里跳出来的鱼眼里发出诡异的光",当考生也一头雾水时,最后一题恰巧问的也是"诡异的光指 ...

  • 读过这套书的考生表示2021高考阅读题无压力

    高考语文总分150分,除去60分的作文,唱主角的就是阅读题了,阅读题在2021年传统的全国卷和新高考卷里都占到了64分.可以说,高考语文从进入答题的那一刻起,就是一篇阅读文章接着一篇阅读文章,一道阅读 ...

  • 《红楼梦》高考阅读理解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林黛玉进贾府(节选)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 ...

  • 八省联考释放2021高考阅读新讯号

    关键词:2021 高考阅读理解 通篇阅读力 元月23-25日,首批实行新高考的八个省份(辽宁.河北.江苏.湖北.湖南.重庆.福建和广东)均参加了由教育部参与部分命题(语数英)的大联考.本次大联考因其中 ...

  • 高考阅读1:天才与汗水

    高中拓展悦读1 天才与汗水 一.思维探索 培养批判性思维需避免的24条常见逻辑谬误 第一条:稻草人 你歪曲了别人的观点,使你自己能够更加轻松的攻击别人. 你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来让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