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推介】高明这个古村风景秀丽,还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高明山清水秀,

自然景色秀丽醉人,

密布的水系,

更是让高明披上了一层水乡的浪漫。

罗岸村

便是闻名高明的水乡之一。

罗岸村,位于高明区荷城街道秀丽河西侧,穿过横贯秀丽河的桥便到了。要说到罗岸村的历史,便不得不提到南雄珠玑巷。南宋绍兴八年,罗氏兄弟有八人,他们从江西宜黄逃难至珠玑巷,后各自逃生,临别时相约:不论落籍何方,都以“罗”名村,以“壃滘”名水。罗岸村先祖罗震于绍兴十六年迁至小陌塱岸定居,建村名“罗岸”。这便是罗岸村的由来。村后小河叫“壃滘”,那便是秀丽河从前的分支。

作为高明老村,罗岸水乡生活更是人人皆知。这一点可以从村中的房屋样式看出来,靠近河侧的房屋都有一个小小的码头,居民们的小船拴在栏杆上,随着波浪轻轻起伏。

罗岸村村民历代依水而居,耕种为生。

这里曾走出一代理学名家罗一中,

浙江运使罗隐孙,

致力教育、公益的罗氏三杰……

解甲归田 为乡筑堤

经过村口的迎龙亭,沿村信步,只见村中阡陌相连,老屋房舍均沿着巷道整齐分布,13条古巷通往13个埠头。绕过村中几棵古树,踏上青石板路,穿过或蜿蜒或狭窄的小巷,一群镬耳古建筑便映入眼帘。

而罗氏大宗祠就在古建筑群的最尽头。“诗书流泽远,水木本源深。”挂在大宗祠里的名联,刻画着村中文脉流传的家史。800年来,罗氏族人代代相传,走出了22名进士举人,27个出仕之辈。

只是这块人杰地灵宝地,由于地处低洼临近水网,常年饱受洪涝灾害,一旦洪水来袭,便连年颗粒无收。官至浙江运使的罗隐孙通晓治水之道,心怀故里的他毅然解甲归田,率先把俸禄捐献出来,号召全村人筑起堤坝,抵御洪涝之灾。干旱时引水灌溉,从此罗岸村农田肥沃。

赋诗一首 获名家青睐

明正德年间,明代理学巨擘湛若水在西樵山上建立了第一间书院“云谷书院”,在此开坛讲学著书立说。而罗岸村的罗一中,正是湛若水的得意门生。

明代理学巨擘湛若水

当时,前往广州游历的罗一中,经过西樵山书院,于是兴之所至题下了“春去春来春复番,东风吹到隘门关,举头红日高三丈,为报僧人早下山”,而这一幕恰巧被湛若水所见,于是以“残菊”为题,考察罗一中的才学。出乎意料的是,年纪轻轻的罗一中没过一会,就作成了《残菊九咏》。才思敏捷的他,让湛若水喜出望外,立刻把罗一中收为学生。

与出色的才能相比,罗一中的品德更让村人津津乐道。罗岸村村民田叔说“他曾到江西、湖北当知县,把所有俸禄都分给族人,自己过着清贫的生活。”有人劝他替子孙打算,留着钱,罗一中却不以为然,说道,满架子的书籍足以让子孙长大成人了,何必留着金钱呢?

视书为命的罗一中,建造一间小屋,让子侄和门徒聚集一起,对他们讲授理学,并著有《躬行日省录》、《元山集》50卷。

一门三杰 致力公益

年岁悠过,风雨侵蚀。罗岸村的老建筑却在岁月中愈发韵味悠长。不过,在这些老房子中,分外醒目的是一间荒废了的小学。在落叶满地的操场上,两只石狮子神态威武,其身后却是泛黄的白砖外墙。

“这是罗希文带头捐资兴建的伯璘纪念学校,也就是以此纪念他的父亲。”田叔说,出身书香门第的罗希文,祖父是高要县第一任民选县长,父亲罗伯璘曾为县立中学校长,为抗战胜利立下过功劳。

正因如此,在父辈的影响下,罗希文投身军校,以身许国,直至抗战胜利后在港经商富甲一方。于是,心怀故乡的他,为纪念父亲对教育的贡献,建立起罗岸村伯璘纪念学校,吸引十里八乡的少年求学于此。

不管是修筑堤坝的罗隐孙,

还是理学名家罗一中,

抑或是罗氏一门三杰,

都透着罗岸村人骨子里的

崇文尚学、和睦乡里的精神,

时至今日仍生生不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