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中国境内出土最早的琥珀制品

曾经书中引用的那几例考古简报记录出土的琥珀,已经一件件都被我考证后否定了,那些考古简报中大多数把玛瑙误认为琥珀。现在就等有一天,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的那件琥珀蝉形佩饰能出材质鉴定结果。如果三星堆和楚雄的这两例也否定了,那中国古代琥珀文化史要重写了。到商晚期还是到春秋,就看出土文物的佐证了。

琥珀之名,在汉文文献中,最早见于汉初陆贾《新语-基道》:“犀象、瑇瑁、琥珀、珊瑚、翠羽、珠玉,山生水藏,择地而居。”

中国古代最早有关琥珀记截的文献是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山海经》卷一《南山经》曰:“南山经之首曰鹊山……丽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学者们认为育沛即琥珀。

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对琥珀的名称繁多,见诸史籍最多的即琥珀、虎魄。然而,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发现可开采的琥珀矿藏,琥珀原料的获取都靠贸易。因而,琥珀的出土情况与当时琥珀原料的获取有直接关系。所以,在西汉中期汉武帝没有开通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前,中国境内琥珀制品的使用应该是非常罕见的。这一点从半个多世纪以来,全国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可以印证,出土汉代中期以前的琥珀制品寥寥无几。在已知的7例中,已经有3例是由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过程中对琥珀的认知不足,将玛瑙误认为是琥珀。另外还有1例是年代的断定上并存疑。而剩下的3例中还要进一步的对材质进行考证,希望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的那件琥珀蝉形佩饰,和云南楚雄出土5颗琥珀珠的材质是真的琥珀,而不是其它材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