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的可贵和渺小
“真理尽管稀缺,但总是供过于求。”我已忘了这是哪个缺德鬼说的名言,说得我心头直发凉。
这是一个散文化的时代,似乎每个人都在唠唠叨叨,有着说不完的话,但说出来的话又是如此乏味、无聊!给我点创意好不好?但所谓的“创意”也无非是一些拙劣的模仿,或是无厘头式的搞笑。真是烦透了!
那就走入死人的世界吧!不是说想看旧观点就翻新书,想发现新见解就读旧书么?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死人世界里,我确实常常因过于惊喜而窒息!迦尔洵、安德列耶夫、法朗士,他们怎么可以写得这么好!而我六年的大学生活都干什么去了,竟然对他们一无所知!
就说迦尔洵吧。这是个短命的天才,33岁就自杀了。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说:“写出来的东西好不好,这是另一个问题。然而我实际上是仅仅用我不幸的神经来写作,每个字母费去我的一滴血,这决不是夸大其词。”
在19世纪,迦尔洵还是很有影响的,俄国的知识界流行着“迦尔洵气质”这一词组。“迦尔洵气质”包括这样一些特点:首先是豁达磊落,容易博得同情和好感。在迦尔洵身心健康的时期,他能够敏锐地领略到人生的乐趣,他同人们交往,爱大自然和动植物,渴望生活,善于感受和理解生活中一切的美。因此他坚决抗拒邪恶和丑恶。第二个特点是悲天悯人:有一颗赤子之心,为世界和人们的缺陷而深感忧伤,能对别人的不幸感同深受。怪不得迦尔洵死后,送殡者达数千人之多!
迦尔洵的创作时间很短(他的命就短!),只主要留下十多个精美的短篇小说,但这些小说艺术成就很高。柯罗连科在评论《红花》时说:“我们难于想像,在遥远的未来,迦尔洵这篇(照例是短小的)小说的极度悲惨的内容不再激动人心,它的描写的异常优美和简朴严正会不再使人喜爱。”
一百多年过去了,我相信阅读《红花》的人照样会激动不已。但是,除了有数的几个“专业人士”,现在还有谁愿意阅读这篇内容极度悲惨的小说!都去看《功夫》和《天下无贼》去了!
才能,是大地之母忍痛孕育的颗颗珍珠,用来照耀我们平庸的生活,但如果我们把它们踩在脚下,让它们烂在泥里,那么它们就无比渺小!我买到《迦尔洵小说选》后不久,在旧书摊又看到一本,就想,别太贪心了,让有眼光的人来买它吧。但大半年过去了,书还在那里,灰尘越发多了,要价也越发便宜得可怜,我只好再把它买回来!
小编注:此文刊发于2005年2月24日《检察日报》声若蚊蝇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