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战:霍光废帝(4)昭帝无嗣
反光者联盟出招了。
非常搞笑。
这帮人伪造燕王名义上书,内容是三条控诉一条建议:
1、霍光逾制,出外校阅郎官、羽林军时仿佛皇帝出巡。
2、霍光乱兵,擅自增选大将军府的校尉。
3、霍光擅权,苏武被匈奴扣了二十年不肯投降,回朝后不过给了个典属国的官职,大将军长史杨敞并无功劳,却被任命为搜粟都尉。
我愿意交还燕王的印玺,进入宫廷,侍卫在皇上左右,监督奸臣的行动,以防有变。”
先甭说内容有多可笑,就单单说上奏的主体就很有意思。
曾经造过反的燕王刘旦上书,而且最后又不知死活的请求侍卫宫禁。
这弹劾是霍光歇班的时候递上去的,上官桀本打算趁着这一天快刀斩乱麻的拿到昭帝批文,做掉霍光。
结果上奏后,昭帝扣留不发。
第二天早晨,霍光入朝,停在当年武帝赐“周公辅成王”的那个画室中不进殿。
昭帝把霍光请进殿后霍光脱下官帽,叩头请罪。
昭帝道:“大将军无罪,这是陷害!”
霍光问:“陛下是怎么知道的呢?”
14岁的昭帝说:“大将军去广明校阅郎官是最近的事,选调校尉以来,也还不到十天,燕王怎么能知道这些事呢!况且将军如要谋反,也用不着选调校尉。”
而且昭帝后来明确表态:“大将军是忠臣,先帝托付他辅佐我,谁再胆敢诬蔑大将军,就问他的罪!”
最终,撕破脸的上官桀等密谋由长公主设酒宴邀请霍光,然后埋伏武士将霍光杀死,并乘机废掉汉昭帝,迎立燕王刘旦为皇帝。
刘旦又兴奋了,他将这一计划告诉了他的燕国丞相,结果他的丞相说道:“您忘了您上次跟刘泽的密谋了?还没咋地全世界都知道了。我听说上官桀一向办事不稳重,上官安又年轻骄横,我担心他们跟刘泽一样成不了事,又担心他们事成之后背叛大王。”
远在燕国的丞相都能把时局看的这么明白了,上官桀的戏也就演到头了。
长公主一位舍人的父亲了解到上官桀的阴谋后将此事告诉了大司农杨敞。
杨敞为人谨慎怕事,上书称病后将此事告速了霍党的谏大夫杜延年。
杜延年再将此事正式奏闻朝廷。
九月,昭帝下诏命丞相率领中二千石大臣缉捕孙纵之及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人,灭族。
长公主、刘旦自杀。
唯一留下的,是霍光的外孙女上官皇后。
上官桀一党,败的匪夷所思。
所有的出招会让人觉得这种弱智怎么能被武帝托孤?
这种智商的阴谋怎么可能会作为终极计划去实施?
人在权力高峰久了,会得一种病。
这种病会认为一切理所应当,会腐蚀摧垮你的判断力,会让你在无克制的欲望中逐渐沉沦。
你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获得参赛资格的你了。
所以说像武帝这种极其高端的政治家,虽然他功过都巨大,但冲这人当了五十年世界大爹还没疯,这人就值得人佩服。
桑弘羊为了给子弟要俩官做。
上官桀的梦想是搞掉霍光,大权独揽。
上官安就是个纯二百五,他想当皇帝。
而尊贵至极的长公主,初衷不过是为了合法的跟情人过日子。
实际上,都是自己作的。
桑弘羊你当了那么多年孙子了,再给霍光当下去就当不了了吗?
长公主你没有那个名分跟你那小情人就过不下去了吗?
上官家族你搞掉霍光的想法可以理解,但你真的觉得你跟霍光的差距就是那一步之遥吗?
你以为趁他歇班就能阴谋成功?
皇宫里的大大小小地方全都是霍光的耳目和探子。
皇帝身边的所有要紧宫禁全是霍光的手下和嫡系,他的儿子霍禹、侄孙霍云是统率宫卫郎官的中郎将,两个女婿分别担任长乐、未央的卫尉。
你以为弹劾挑拨控制皇帝就能成功把霍光拿下?
皇帝身边的所有近臣,全是霍光安排的,接替你上官家的就是皇帝身边不显山不露水的张安世,14岁的孩子没人在旁边教,他能说出那番分析?
人家现在掌控一切,人家手中还有先帝辅政的政治招牌,霍光第二天玩造型的时候去的是“周公辅成王”的那间屋子。
你拿啥去推翻人家呢?
要知道霍光这人周密到了什么程度呢?
在搞掉上官桀一党后,为了保证刘弗陵和自己外孙女生下第一顺位的皇位继承人,霍光以刘弗陵体弱为由,让御医开药方禁止和其他嫔妃同房,甚至规定了宫中所有宫女必须穿有裆的裤子,防止皇帝临时起意乱开车。
他能够周密控制到每一个细节。
这个人在武帝时代能踏踏实实的整整干了三十年的秘书一个错都不出,当一个人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所有行为,这是个多么可怕的人物!
无论是恐怖的履历,还是巨大的实力,这都意味着你上官桀要像当年的霍光忍武帝那样,一直忍下去。
这个人自己不出问题,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
没有别的任何办法!
这和秦国能打下长平坐死六国的道理一样。
意志品质高,综合实力强,赢是必然。
你要等到他年老昏聩,等到他像自己一样膨胀,等到他衰落后时局变得一片混乱。
必须水混了之后,你才能去摸鱼!
如果他一直精准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你就得等到他死,如果他死后他儿子还继续精准能干那你就接着等到他儿子死。
如果你拼不过人家的寿。
只能说命里如此,这就是你这辈子玩这局游戏的代价。
不过这不能说明你输了。
你仅仅是没拿第一名而已,你至少一直在场上,你至少家族衣食无忧。
总比被挫骨扬灰强。
明白这世上的主角只是极少数,是对自己最大的善良。
霍光在清扫一切政敌后,彻底的独揽了大权。
这个人,对于整个大汉帝国来讲,几乎是砥柱之臣,他以一己之力扛起了西汉王朝的后半段。
没有他,恐怕武帝的锅会很大。
他在辅政后遵循了武帝晚年的罪己政策,改变了前五十年横征暴敛、赋税无度的政策,减免税负,与民休息,而且在国企垄断中放出了酒类专营。
放出了酒类专营已经很不容易了,要知道动既得利益群体的蛋糕极其艰难,很多疖子根本没法捅破。
此时的汉企盈利已经占到了整个西汉财政的三分之二,虽然战争少了,但武帝一朝急速膨胀的官僚机构却成为了国家的大负担,没有汉企,政府就该破产了。
不折腾,成为了霍光执政20年的最鲜明特点。
他安抚了濒临暴动的天下百姓,他剿抚并用的平定的各地的边患。
多个引擎着火的大汉飞机,就这样在霍机长的操控下完成了软着陆。
他也侧面的再次给武帝长脸,大帝所托得人,眼光着实厉害。
公元前74年四月十七日,汉昭帝刘弗陵病死,年仅21岁。
很多阴谋论者说这是霍光下的黑手,因为汉昭帝亲政后霍光就该失去权力了。
不能说肯定不是,这个理由很到位。
但这禁不起推敲。
因为昭帝没有留下子嗣,而且他已经是武帝最小的儿子了,搞死他,继位的皇帝岁数也小不了哪去,还是免不了要亲政的。
为啥不等两年昭帝留下子嗣再“阴谋”呢?
上官皇后今年仅仅15岁,再等两年呗。
昭帝死后,霍光面临着辅政以来的最大政治难题。
继承人问题。
此时按照继承顺位来讲,武帝一脉还有四子广陵王刘胥尚在。
但这位爷霍光没法立。
因为三个问题。
一,岁数大,此时刘胥已经四十好几了。
二,出身危险,他和霍光干掉的刘旦是同母兄弟。
三,性格有问题,刘胥作风不好,行事不检点,而且据说力能扛鼎,能跟野猪狗熊对打。
当年武帝把老三老四这哥俩都扔一边去这说明上一届班子会已经做出深刻思考了。
但此时儒家礼法已经深入人心,人家是正根而且还是现存最长子,你就得立人家。
不过一位郎官再次展现出了历史学的好能改变命运的能力,上书指出:“周太王废弃年长的儿子太伯,立太伯的弟弟王季为继承人;周文王舍弃年长的儿子伯邑考,立伯邑考的弟弟周武王为继承人。
这两个事例说明,只要适合继承皇位,即使是废长立幼也完全可以。广陵王不能继位。”
霍光将奏章拿给丞相杨敞等人观看,并提这位郎官作了九江太守。
为了迅速摆脱刘胥的继位可能,霍光在最终斟酌后,选择了孙子辈中时年18岁的昌邑王刘贺,作为下一任的大汉皇帝。
这位昌邑王的舅爷就是著名降将,被匈奴人宰了祭天的李广利。
当年李广利曾阴谋欲立自己的外甥,结果鸡飞蛋打,今天风水转过来了,他的外甥孙子没用预谋就当上了皇帝,虽然说时间有点短。
就27天。
挑刘贺,其实也很无奈。
因为这位爷也很不检点,生活作风很差劲,而且当年武帝死时,他就曾在服丧期间四处游猎,但好在岁数小,风闻性格软弱。
霍光最终选择他,是被时局所逼后矬子里拔将军的仓促选择。
事后证明,霍光看走了眼,这是他人生中唯一的一次错误抉择。
他没想到,这个刘贺会如此的不上道。
这位爷晚上得到了继位诏书,第二天中午就出发了,一口气狂奔一百三十多里,晚上就飞到的定陶,直到把马都跑死了才歇了口气。
他的家臣龚遂趁马跑死这功夫终于赶上了他,对他说:大王要日夜悲伤,要清心寡欲。
但刘贺表示:我哭不出来。
按规矩,昭帝是他的叔叔,但既然继承人家的遗产,就得把这位叔叔当成爹。
你爹死了,你都得守三年孝,更别提你继承的是这么大的家产!
您这可是接天命呢!闹着玩呢!装也得装成死了爹!
还特么哭不出来!
结果刘贺用实际行动表示:我特么真一天都装不了。
刘贺奔到济阳的时候,派人找长鸣鸡玩。
到了弘农的时候实在憋不住了,开始让亲信找来了女人。
这事很严重,朝廷特使知道后责问刘贺,刘贺将锅推到了随从身上,杀了个亲信,把这事遮过去了。
离都城越来越近了,龚遂说:奔丧看到国都要哭,大王,赶紧哭吧。
刘贺表示,我嗓子疼。
到了城门口,龚遂说:哭吧!
刘贺表示,嗓子还是疼。
一直到了未央宫的东门,龚遂说:别特么疼了!哭吧!到地儿了!
刘贺这才象征性的哭了哭。
连戏都不会演,你能在权力场上呆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