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你学的会
关于企业找牛人,不知道写了多少篇文章,今天看到关于衡水中学的一篇论述,还是给了我迁移到企业找牛人方面很多的启发。
相信每一个从高考摸爬滚打过来的人,都应该听说过河北衡水中学的威名。2015年到2019年间,从衡水中学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数量实现了从119人到275人的飞跃。前几天见了一名清华的师弟,就是衡水中学毕业的,在他看来,衡中毕业,考不上清北才是丢人的事情。
而且不仅不是“学霸制造机”,从清华的统计数据来看,衡中的毕业生,并没有像网络传闻中说的那样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质疑衡中的声音暂且不提,毕竟成绩和数据摆在这,辉煌的背后必有其成功的原因。
在开头提到的那篇论述中,作者把衡中的成功归结为两个要素:
1、找到最好的生源。
2、在教研上搞了一个非常牛X的中台系统。
1、找到最好的生源
又要提到在开头说起的清华的师弟,我问他是怎么考上衡水中学的,因为听说非常难考。
师弟说是保送的,师弟中考和高考都没有参加,高考是因为物理竞赛金牌,直接保送清华,中考也没有参加是因为衡水一中直接上门去他的中学,把他要走了,也是保送。
(开挂的学生时代)
由此可以看到,衡水一中对于抢生源这种事,非常重视。
找到优秀的好学生,是他们盛产学霸的重要手段。
你想啊,生源本身就是最顶级的原材料了,这帮顶级的孩子本身就是万事俱备,只差磨练,甚至都不差磨练,只差一个让他们生活可以纯粹到只有学习的环境,只要没有干扰,他们自己就能快速奔跑。
对于企业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呢?
之前我不太理解大企业为什么要去做校招,原来都是要赢在“起跑线”上——找到市场上所有的天才,先锁定985 211的名额,清华北大每年毕业的名额就那么少,我不去抢,就给了竞争对手了。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来了,如何找到最牛的生源呢?
还是去看衡水中学,首先,学校名气摆在那,自然是优秀的学生趋之若鹜的地方;其次,衡水中学确实有一套成熟的系统,输出优质的全面发展的学子的系统,那自然也会成为很多家长们的首选。
迁移到公司层面的话,无外乎也是这两件事:
要么大搞PR,造神话,疯狂砸广告,吸引供应商和客户;
同时大量铺渠道,招生办要做到快速锁定优秀初中生的位置以及意愿。
另一条路是做研发,做生产过程的改进,提高原材料的良品率。
二者都要做,后者是前者的基础,没有好的良品率也没有办法做PR,但光有好的良品率如果不做PR也没作用。
所以,一手抓宣传,一手抓生产。
2、在教研上搞了一个非常牛X的中台系统
衡水中学有句话是,要让学生从题海中走出来、让老师跳进题海去。
这句话,我认为是中台系统的精髓。
衡水中学有个组织叫做研课组,每几个班就设置了一组各个学科的研课组,这就是产品经理的研发部门。
研发部门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打磨标准化的教案。
教案是被研课组反复研发出来的东西,同一周里要反复碰头三次,共同做出一套东西来,群体智慧,大家共享。
在研发部门的支持下,在衡水中学的一个时间段里,如果任选两个不同的班级,如果恰好他们在上同一门课的话,就会发现两个不同的老师在用同样的教案。
而且,打磨出来一套教案才是教案制作流程的第一个步骤,每个教案还要不断迭代,是根据学生的反馈迭代出来的,并且,每周都要磨。表面上看起来人家是流水线作业、标准化流程,背地里实际上人家是真正的教学,是有反馈式的教学。
很多人衡水中学押题很准,认为押题卷是衡水中学内部的机密。事实上,这个秘密没有什么传奇,无非是中台去收集全国各地的试题,把各种题做拆解。
先拆成简单的小题,然后每次加一点,第一周的时候学生吸收了,学会了,可以处理两道题的综合题;
第二周发现真的具备了处理两道题的能力,再加题,这次可以处理三道题了;
第五周之后见到五道题加总的大题已经完全不怵了。
这才是真正的产品思维啊。
所以,在衡水中学,老师是真正的产品经理,而且是有运营思维的产品经理。
都说,衡水中学是最牛的商业公司,因为有优秀的过往业绩,就会招到最好的老师,而最好的老师会把现有的产品体系进一步完善,从而提高产品的良品率,而良品率的提高或者保持又会招到最好的原材料。
一小部分互联网公司能成为巨头并且可以持续多年增长,就是因为网络效应和马太效应的存在,最终越赚钱的公司就越能留住最好的人才,而最好的人才又会创造出新的赚钱工具。
这是最坏的现实,但也是最好的现实。
作者:申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