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这么多国家级茶树品种都是它们的“后代”
上周推出的《万万没想到,福建的国家级茶树品种原来是这些……》广受好评!
这期继续带大家认识国家审(认、鉴)定的茶树品种。一起来看看云南大叶种、云南大叶茶各自繁衍出的“N个后代们”。
△ 云南大叶种(左)与云南大叶茶(右)
云南大叶种 & 福鼎大白茶
迎霜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由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原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于1956-1979年从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育法育成。
翠峰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由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原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于1956-1979年从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育法育成。
浙农12
无性系,乔木型,中叶类,中生种。
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原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于1963-1980年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
劲峰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由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原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于1956-1979年从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育法育成。
浙农113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原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于1963-1987年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
云南大叶茶 & 福鼎大白茶
福云6号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特早生种。
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57-1971年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茶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
福云7号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
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 1957-1971年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茶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
福云10号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 1957-1971年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茶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
云南大叶茶为母本的茶叶品种
蜀永1号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中生种。
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62-1982年以云南大叶茶为母本、四川中小叶种为父本, 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
蜀永808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
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62-1985年以云南大叶茶为母本、四川中小叶种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
蜀永307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
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62-1985年以云南大叶茶为母本、四川中小叶种为父本, 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
云南大叶茶为父本的茶叶品种
蜀永2号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
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63-1985年以四川中小叶种为母本、云南大叶茶为父本, 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
蜀永703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
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62-1985年以四川中小叶种为母本、云南大叶茶为父本, 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
蜀永401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
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63-1985年以四川中小叶种为母本、云南大叶茶为父本, 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
蜀永3号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
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63-1985年以四川中小叶种为母本、云南大叶茶为父本, 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
云南大叶茶/种的“其他孩子们”
菊花春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59-1986年从云南大叶茶与平阳群体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
锡茶11号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中生种。
由江苏省无锡市茶叶品种研究所于1974-1987年从云南大叶茶实生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
黔湄601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
该品种是用镇宁团叶茶与云南大叶种人工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
黔湄701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
该品种是用湄潭晚花大叶茶与云南大叶种人工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
云大淡绿
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
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61-1995年从云南大叶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
皖农111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
由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于1973-1988年用广东英德云南大叶种茶子经60Co辐照选育成。
碧云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中生种。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 1959-1979年从平阳群体种和云南大叶茶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
△
△内容来源:《中国无性系茶树品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