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文/归途如虹

《红楼梦》第一回里提到,《红楼梦》是一部“大旨谈情”的小说。这里的“情”不仅仅是爱情,也包括亲情、友情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对宇宙的关怀、对众生的悲悯。可以说“情”是贯穿整部《红楼梦》的精髓,也是曹雪芹最想要赞扬的一种价值。这种价值,超越了世俗,超越了理性,也超越了时空。

《红楼梦》里有一个空空道人,是他在石头的劝说下把刻在石头上的《石头记》抄写下来的。他“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之后,就改名为“情僧”,把《石头记》也改名为《情僧录》。空空道人悟道的过程中,“情”起到了关键作用。“情”是媒介,是纽带,是支点。没有了“情”,所谓的“色”和“空”就是真正的虚无,没有价值。

“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是什么意思呢?大致的意思就是:这个世界上本来什么也没有,是一片混沌,后来,有了万物,有了色相,一旦有了色相,人类就会因此产生情感,就会把这种情感投射到万物中,但是一切都是无常,一切都会失去,所以一切都是空,不过“空”中有“情”,这种“情”是一种怜惜,一种悲悯,一种珍爱,这种“情”带有超越性,神圣性。

可以说,贾宝玉其人就是这种“情”最好的体现者。他虽然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富家公子,却有着世法平等的思想。他善待身边的丫鬟小厮,很少在他们面前摆主子架子。尤其是对于少女,他更是呵护备至。他同情她们的遭遇,理解她们心中的酸楚,愿意给她们关怀慰藉,让她们感受到温暖。这种温暖,如暴风雨过后的晴空,让人看到希望。

看到龄官痴情地在蔷薇花架下一遍又一遍地写着“蔷”字,贾宝玉感动不已。他立刻敏感地体会到龄官一定有难以言表的心事。看到龄官被雨淋湿,贾宝玉忘记了自己也在淋雨,只顾提醒龄官去避雨。可见,贾宝玉多么的善良无私。

而且,贾宝玉还因为无法替龄官分担内心的煎熬而遗憾,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怀啊。贾宝玉不仅可以体察到少女处境的艰难,还能对她们内心深处的感受感同身受,这种强大的共情能力让贾宝玉可以成为少女们贴心的守护者。在怡红院换妆的平儿、和袭人换裙的香菱、性格率真的戏子芳官等人都是贾宝玉同情呵护的对象。贾宝玉也可怜那些穷人,经常给他们施舍。被林黛玉戏谑的刘姥姥也得到了贾宝玉让妙玉赠送的杯子。可见,贾宝玉心中有大爱。

有时候,为了少女们的快乐,贾宝玉可以毫不珍惜身边的事物。端午节那天,晴雯和贾宝玉以及袭人闹了别扭。贾宝玉甚至一时气急,要让晴雯离开怡红院。后来,贾宝玉为了让晴雯开心,就让晴雯撕扇子玩。他觉得,扇子、盘子等物品可以拿来供人取乐。对于贾宝玉来说,“千金难买一笑”。贾宝玉其实就是想要让晴雯知道,在自己心中,扇子万万不及她们的快乐重要。

而且,贾宝玉觉得,扇子如果可以让人得到发泄的快感,那么也算是物有所值了。可见,贾宝玉觉得有生命的人比没有生命的物重要。林黛玉提醒贾宝玉“跌了灯值钱,还是跌了人值钱?”是一个道理。的确,人实在是没有必要为了身外之物,而让自己的生活品质有所降低,再贵重的物都没有生命的价值宝贵。因为再贵重的物,也是人创造的。人有智慧,有灵性,有德行。只要有人在,一切都可以再创造出来。

贾宝玉不仅爱人,也爱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星星月亮。他可以和天地万物交流。这是民胞物与情怀的体现,是天人合一的境界的最好诠释,这样的表现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唯美而浪漫。尽管傅试家的两个极无知识的老婆子因此嘲笑贾宝玉,但是这反而证明了贾宝玉的与众不同,证明了贾宝玉的超凡脱俗。因此,贾宝玉看到贾兰射鹿的时候,会说:“你又淘气了。好好的射他作什么?”可见,贾宝玉并不愿意看到贾兰射鹿。说明,他不愿意贾兰杀生。他会和史湘云一起偷偷吃鹿肉,那是因为鹿已经被杀了,不吃反而可惜,反而浪费。

贾宝玉的大爱精神甚至扩展到了画了美人的画像,刘姥姥瞎编的少女塑像以及美人风筝。可见,贾宝玉多么天真,多么可爱,多么怜香惜玉。

贾宝玉最终出家,不是真的看破红尘。按照脂砚斋的说法,是因为贾宝玉有“情极之毒”。可见,贾宝玉是因为用情至深,但是现实中他的情感寄托已经都失去了,他才选择了出家。但是他出家之后,也是一个“情僧”。而且,贾宝玉两次对林黛玉说,“我当和尚去”。可见,贾宝玉有两次出家的经历。第一次,他出家之后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脱和救赎。第二次,当他真的大彻大悟之后,他出家才算是真正“悬崖撒手”了。

但是,《红楼梦》并不是真的鼓励读者去出家。曹雪芹只是觉得,当一个人经历了大悲剧之后,对人生的无常,对世道的无情有一定程度的感悟之后,可以把出家算作一种自我救赎的方式。但是并非所有人出家之后都可以得到解脱,关键在于是否彻悟。

按照《红楼梦》第二十二回里的说法,真正的彻悟是林黛玉所说的“无立足境,是方干净”。这种彻悟一般人达不到,林黛玉当时也没有达到。妙玉自称“槛外人”,其实她远远没有彻悟。而且,真正彻悟了,反而会觉得人生是无意义的,活着是没意思的,反而不好了。大部分人之所以出家,都不是因为宗教信仰,而是因为遭受了人生的挫折,想要逃避现实。不过,在曹雪芹看来,这种出家并不高明。

贾宝玉的出家之所以高明,是因为他在“自色悟空”之后,真的放下了。他的放下,有无奈的成分,但是也是一种精神自觉。毕竟,他在听到《葬花吟》之后已经有了“逃大荒,出尘网”的想法。只是,那个时候,他心中还有许多放不下的,所以他不会真的去出家。而当林黛玉等人都香消玉殒之后,贾宝玉就没什么放不下的了。他可以实现自己的诺言,出家当和尚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