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舒彦|县城大龄女青年的婚恋难题

感觉现在的人都很奇怪,都不愿意为对方付出,都不愿意迈出那一步,都在等着对方主动”小曹很不解地说。小曹是中部某省一县城的小学老师,29岁,独生女,2年前从沿海地区的一个公立学校考回家乡县城的公立学校上班,主要是因为父母希望她能陪在身边,加上她自己在外面待的时间长了也希望能够离老家更近一些。到了28岁,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关心起她的婚恋问题,同事、领导、亲戚、家人都会问及她这方面的情况,让她也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在此之前都没太想这方面的问题。父母虽然关心,也不会给她太多压力,比较尊重她自己的想法。当然,她想要找一个男朋友也不完全是因为别人的关心和催促,更重要的是自己也想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即使现在单身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也很惬意,每天下班回家有做好的饭菜,闲的时候可以自己玩手机,也可以和朋友们一起出去玩。她长得很漂亮,是音乐专职老师,性格活泼开朗,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可以接受相亲这种形式,也通过这种方式认识了三四个男性,但是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介绍人一般是先给双方对方的微信,在微信上聊,都觉得合适了再见面。然而经常发生的情况是两个人聊着聊着就不聊了,而且两个人本来就不认识,女方总会感到一种男方在没话找话的尴尬感,男方很容易感觉到女方冷淡不近人情,结果很难再深入发展下去。县城像这样的大龄未婚女青年很多,其中主要是女老师,还有一部分是公务员。她们有独立能力,对男方的经济条件要求普遍不高,只要看着顺眼,有话说就好,但难就难在要顺眼有话说,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性别资源的空间和阶层错位

从性别资源分布结构上来看,男女性别资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空间和阶层错位,即留在县城相对优秀的适婚年龄女性多于能够与之相匹配的适婚年龄男性。县城大龄未婚女青年大多都受过高等教育,自身条件可以说在县城范围内算是比较好的,从客观条件上来讲,能够与她们相匹配的本地男性也要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比较优秀的男性,但是在县城这样的优秀男青年却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男女社会性别角色有别。人们认为男性要外出闯荡,要拼搏,未来要养家糊口,不能待在家里不求上进,所以有点能力的年轻男性都会想着要去外面闯荡闯荡,留在县城范围内的男性本来就比较少,其中自身和家庭条件优秀的就更少了。女性则主要是顾家的角色,被期待留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体谅父母希望孩子在身边的心情,给予父母精神上慰藉,因此比较优秀的女性留在家乡县城是可以被理解的。这样在县城范围内优秀女青年比优秀男青年多,优秀男青年很容易找到对象,而优秀女青年则不那么容易找到。县城大龄未婚女青年大多在本地都是相对优秀的,而大龄未婚男青年则大多都是相对条件比较差的,这两个群体不是理想的搭配。这种性别分布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一种结果。

2.性别心理差异

如上文所说县城的大龄未婚女青年大多都受过比较好的教育,思想上比较独立,行为上稳重谨慎,年龄也不小了大多心理上都比较成熟,所以对待找对象的问题都很慎重,很难会有校园恋爱那种冲动,不会轻易靠近男性。尤其是在介绍婚这种情况下,本来就没有多少接触,没有感情,如果没有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比较明显的好感,也就没有动力继续交往,谁又愿意为谁多付出,谁又愿意更主动呢?按照一般的交往规则,通常都是男性主动,女性在没有建立起好感之前会显得比较被动,再加上女性工作可能比较忙,就容易显得更冷淡而不近人情。这样交往三四个月之后,男性很可能就觉得希望不大而放弃了,即使在相处一段时间之后女性已经有了一些好感。在相处过程中女性显得慢热而男性表现得更加急切。

3.感情至上的追求

虽然女性有独立能力了对男性物质条件要求不高,但是对感情有要求,很多女性都表示自己要求不高,只是要看着顺眼,聊得来,绝对不能为了结婚而结婚,希望能有比较好的感情基础,“至少能让自己有聊下去的冲动,看眼缘,第一眼看过去是否顺眼,是否有继续交往的冲动”。她们的交往圈子小,主要靠介绍,以结婚为目的的介绍,很容易让人以对未来伴侣的要求和期待来评价对方。本来就没有感情,这样就很容易看到对方身上的缺点,虽然都知道人都是不完美的,但是最初印象就不好,很难继续下去。如果是先做普通朋友,而不是以男朋友或者未来丈夫的标准去打量对方,反而会忽视或者弱化对方的不足之处,可以包容,从朋友开始慢慢深入发展,更可能继续下去。这样培养感情需要时间,然而对她们来讲培养感情的条件又不具备。

4.婚恋成本压力

与没有正式工作,随时可以辞职休息再找工作的年轻女性相比,这些大龄未婚女青年似乎面临着更大的婚恋成本压力。2020年在河南漯河某县调研的时候访谈了多位做着非正式工作的90后已婚女性,与丈夫基本上都是通过介绍认识而结婚,从认识到结婚通常只需要一两年时间,她们表示也不是一定要结婚生孩子,就是顺其自然。这种顺其自然对县城高学历,有独立生活能力,且一般有正式编制的女性来说似乎就很难。对她们来说婚恋面临着更高的时间、精力和心理成本。她们的工作常常很忙,可能导致她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与介绍认识的对象相处,更严重一点的情况是可能因为过于繁忙而没有心情对介绍认识的对象多笑一笑。访谈过一位县城医院的女护士,1996年出生,因为医院护士少,又在重症患者比较多的科室,经常熬夜加班,下班就只想休息,完全没有心情想恋爱结婚的事情。有人曾经介绍给她一个还挺不错的男生,对她比较照顾,但是相处一段时间之后,男方对她说见到她的时候基本上都没有好脸色,就分开了。她也累到不太想去解释自己工作上的辛苦,懒得解释,觉得分开了就分开了,本来也没有精力考虑这些事情。这可能算是比较严重的时间精力不足,但是对于在县城公共服务性单位工作的年轻女性来说,不论是老师、公务员还是医生护士,繁忙的工作挤压生活时间、精力和心理资源是常见的现象。

新生人口规模的持续下降引起了不少人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担忧,相当一部分适婚年龄人群不论女性还是男性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更加剧了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形势的严峻性。70后仍然有的那种为国家生育孩子的强烈责任观念几乎不可能成为90后、00后年轻人选择结婚生子的最重要动力,即使他们并不排斥这种观念,也不会因此而认为一定要结婚生孩子并为之努力。“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也是不幸的”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社会共识,几乎所有地区,即使是在介绍婚仍然占绝对主流的地区,年轻人自己谈,自己决定的过程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虽然在理论上这种责任感与一定要基于爱情的婚姻观并不是必然冲突的,但是在实践上收获爱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追求着追求着时间就过去了。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如果没有理想的感情,那么是要为履行责任而牺牲对爱情的追求,无论如何先结婚生子再说;还是无论如何要等到理想的感情到来再考虑结婚生子的事情呢?从家庭的角度来讲,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孩子结婚,还是由孩子自己决定,只要孩子幸福就好,不强求呢?虽然个人和家庭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各持己见,但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讲,似乎已经到了需要采取措施提高结婚生育率的时候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