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思远何茜飞新加坡的第二天宋月接到何茜的电话,然后,她对李望林说:“望林,你知道刘思远是谁家的孩子吗?”李望林看了一眼宋月说道:“这些重要吗?我看刘思远凭借自己的努力拓展一片天地就会成为一个称职的丈夫,哪怕他的父母是个清道夫呢!”“嘻嘻,你倒是开明的很,我们的亲家是一个拥有数亿元家产的清道夫。”宋月笑着说:“他是咱们的姐夫和姐姐。”“啊!姐姐说他们的家在新加坡,儿子在英国创业。可是,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一层呢?”停了一会,李望林突然又惊诧地说:“他和何茜是表亲啊!”宋月轻轻地打了李望林一下,说道:“傻瓜,他们没有一点血缘关系。”“哈哈哈!这是缘分,一种谁也无法说清的缘份。”李望林指着窗外夜空上的银河对宋月说。“是啊,那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银河相会也是一种缘份。但愿我们的女儿不会重蹈我俩的覆辙。”“不会的,那是一个历史悲剧。社会进步的今天决不会再有已成为过去的你我了。”李望林将宋月揽在怀里,像呵护孩子一样轻轻地拍着她。遥远的星空上,众星捧月,一弯眉月穿行在薄薄的浮云里宛若一只小船颠簸在茫茫的大海中……
二十一世纪之初,一个绒花飘香的日子,一对鬓发斑白的夫妇坐在江城大学八十周年校庆的主席台上。作为校友会副会长的这对老年夫妇被校友们一致推举代表校友们讲话。他们就是刚刚从美国归来的李氏夫妇。在一片热烈掌声中,宋月搀扶着李望林走到讲台前。这时,只见一对年轻教师捧着鲜花走过来,恭恭敬敬地向李望林宋月深鞠一躬,说道:“我们代表全体江城大学校友,祝福你们!同时也为有你们这样的优秀校友而自豪。”面前的这对年轻人宋月似曾相识,当她欲言又止时,那位靓丽的女教师轻声说道:“我俩就是十年前在秋馨湖畔向您鞠躬的中文系的学生。”宋月拥抱她时说道:“谢谢,祝福你们。”“尊敬的老师,校友们:一九六四年的今天,我和我的先生,也就是当年的同学李望林在学校颁奖大会上曾经代表优胜者在这里讲过话。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仿佛又置身于那时的场景。然而,转眼之间时代的巨轮已经隆隆地辗过四十个春秋了。看到江城和江城大学的巨大变化,作为曾经是她的一员,我们为此高兴和自豪。江城大学给我们留下太多太多的回忆,有甜蜜美好的记忆,当然,也有那个年代年轻人共同的迷茫和不解。这一切都过去了,今天如同风雨后的彩霞绚烂而多彩,又像秋馨湖畔的绒花如云似虹。看到今天在座的大学生,我真的好羡慕你们。如果时间能够倒流,我真的希望能重复一次已成昨天的故事……我和我的先生计划为我们的母校江城大学建造一座现代化的实验大楼,征得学校领导同意地址选在秋馨湖畔,同时在大楼前建造一座绒花园……”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李望林宋月相互搀扶着离开了会场。李望林宋月在江城定居了。他们将美国的望月电子公司交给女儿何茜打理,又在江城建起一座规模宏大的一流医院,取名望月心脑血管医院。同时,他们还在西北几个贫困地区捐助十多家学校和医院。而且拒绝以他们的名字命名,只是要求在他们捐助的学校和医院的人行道两侧栽植绒花树。另外,李望林宋月还决定将公司每年利润的一半用于捐助失学的儿童。又是一年绒花盛开的时节,李望林宋月依偎在秋馨湖畔。身后一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实验大楼在绒花飘香时顺利落成了。
王耀斌:笔名,冬之凌。男,一九四五年八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历任安徽省阜阳行署林科所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界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曾发表150余篇诗歌、散文,其中有50余篇散文发表于美国《世界日报》副刊和家园版。并有作品收录于《中国文学研究》和《春华秋实》专辑。先后有文集《溯》、《凌》、《冬之凌文集》问世,电视散文《水》获安徽省电视散文大赛二等奖,短篇小说《带往天国的心愿》获安徽省作协第二届小说大奖赛“古井杯淮河小说大奖”。
另,作者系中国林学会会员,高级工程师。有多篇学术论文在有关专业刊物上发表,先后有四项林业科研成果获安徽省科技成果进步奖。作者曾就职于大别山区,十三年的山居生涯使之在浓厚的中原乡情上又平添一份大山“异土故里”的情结。因此,文集有多篇作品是对大山的眷顾和回溯。
作者谨遵克己、包容、勤勉、感恩的处世准则,深谙人字只有两笔,做人需要一生的道理。一笔淡墨写人生,两袖清风念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