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书画艺术人物 | 当代书法艺术家张兆良
张兆良,字子渊,求知楼主人,北京市公安局文联常务理事,北京市公安局书画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生态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注册教师。
张兆良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四十多年来,无论是学童时代,还是参加工作以后,都能坚持心摹手追,临池不辍,孜孜以求,锲而不舍,书法理论和技法兼修,系统地学习钻研了中国书法理论和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知识。先后就读于天津茂林书法学院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得到了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沈鹏、李铎、刘炳森、李刚田、夏湘平、孟繁锦、薛夫彬等名家的指点。
在学习书法的历程上,他从唐楷和汉隶入手,心摹手追王羲之《兰亭序》、智永《千字文》、孙虔礼《书谱》、欧阳询《九成官礼泉铭》、《乙瑛碑》、《曹全碑》、《张迁碑》、《石门颂》、《礼器碑》、《好大王》等,上溯秦汉简帛、殷墟甲骨文,博学多识,融会贯通,面貌初显。其作品多次在空军、全军、公安部和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并有上百幅作品在《空军报》、《解放军报》、《首都公安报》、《首都警察文艺》、《公安书法》等杂志上刊登发表;有近百幅书法作品被收录到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书法作品集、全国公安系统“卫士之光”书法作品集、与共和国同行首都公安民警书画摄影作品集、北京国际双年展精品作品集、全国行业文联纪念建国65周年作品集和翰墨书忠诚共圆平安梦首都公安民警书画家八人书法美术作品集等。
书法作品先后在故宫太庙、中国军事博物馆、皇城根艺术馆、国家博物馆、中华世纪坛、中华民族园、上海世博园等场馆展出。部分书法作品被带到台湾、新加坡、日本、美国、南非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
张兆良认为中国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太阳下面最伟大光辉的艺术,是连接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血脉,是完成古今对话和世界交流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从甲骨文、金文、秦篆、汉隶、唐楷到现代书法,一脉相承,生生不息,千古流传。为了寻根探源,他数次泰山访碑、驻足经石峪,露宿龙门石窟,徜徉西安碑林,京都琉璃厂更是经常光顾,不断从古圣先贤的经典之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提高自我。不懈研修书法的奥秘,加之书法前辈的指导,使其从中领悟到书法艺术是学无止境的。书法的意在于理,在于勤,在于恒,在于创新。他力求最大限度的认识自我,最大限度的超越自我,突出个性化的艺术创作。
艺术的源泉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因此,他常常在闲暇时观看山峰的巍峨,树木的伟岸,倾听琴韵般的潺潺水声,把自己完全融入自然之中,享受书法与大自然的结合,从中寻找灵感,追求自我精神与艺术精神之升华。
其创作的隶书和简书书法作品既有传统的古朴、淳厚,又不墨守陈规,运转灵活,气脉畅通。他在创作中把轻与重、虚与实、燥与润、刚与柔、方与圆、提与顿、顺与逆交替运用,注意抑扬顿挫,疾徐有致;追求自然,又不信笔为体,闭门造车、盲目创新的自由涂抹,其中既有隶书传统的规范法则,收放有度,又不囿于传统,不循规蹈矩、墨守成法的重复古人,又有提炼发挥;有对传统经典的理解、选择与个人性情、敏悟自然和谐地融汇在一起,构成了风格面目背后的内涵及延伸。把自己对生活、对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的感悟尽显在笔墨之中。
隶书有行意,简书有顿挫,开张与内敛、疾速与迟重,浑然于书法创作之中,与书写内容的契合,与天气、时节、地理环境、人文气氛,水乳交融,淋漓痛快。近年来,其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全国公安系统和全国行业书法展中获得高奖,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张兆良不但是传统文化的践行者,还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他在勤奋学习、广泛求教的同时,还不遗余力的进行书法教学和文化传播工作。他利用休假和业余时间,深入基层和社区传播书法艺术,免费教学,特别是逢年过节,他更是积极参与各级文联组织的送文化、送祝福活动。
他先后参加了北京市文联和全国公安文联组织的奔赴内蒙古、新疆、湖北、河南、山东等多地的文化之旅,传播了传统文化、送去了美好祝福。
在学习的道路上,他不畏坎坷、知难而进,他痴迷于传统文化,常常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踏着前人的足迹,广泛吸收营养,立身做人、读书习字,用自己星星之火,点亮心灵、艺术乃至生命之路。心正则笔直、学书先做人,他笃信于此。每当遇有地方发生水灾、地震等募捐活动,他总能积极参与、尽其所能、无私奉献、播撒爱心。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有更多的作品不断推出。他说“传统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我将默默坚守,继承和不断传扬之”, 正如韩愈所谓“其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