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正宗的关帝庙:全世界共有3万余座关帝庙,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江湖上,关二爷才是真正的老大,人人供奉。关羽的一生充满传奇,败走麦城遇害后,孙权将其正身厚葬在湖北当阳(现在的当阳关陵),将其首级送曹操,曹以侯礼厚葬其首级于河南洛阳(现在的洛阳关林),这便是“头枕洛阳,身困当阳”俗称的由来。山西是其出生地,故在其老家山西运城的解州关帝庙为其建了衣冠冢,解州关庙、洛阳关林和当阳关陵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关帝庙。(王子瑞摄)

近两千年来,关帝庙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二爷也与后人尊称的“文圣人”孔夫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关羽(?-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三国时蜀汉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解州关帝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现存始建最早、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存最全的关帝庙宇,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解州关帝庙总面积22万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间,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

关公庙宇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据不完全统计,现世界上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关帝庙3万余座,仅日本和马来西亚就有关帝庙1000多座。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亲书“威灵震叠”等匾额,代表建筑是“春秋楼”。在春秋楼的左右两侧建有刀楼和印楼,建于乾隆二十七年的刀楼,内置关羽所用“青龙偃月刀”。

与刀楼对称的位置处有印楼,内置有“汉寿亭侯印”。解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北靠盐池,面对中条。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关公信俗”已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关圣文化建筑群”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关羽一生征战南北,其故事传到各个角落。“当时义勇倾三国,万古祠堂遍九州 ”是关公信俗地域广泛的最好写照,近代随着华侨的飘洋过海,信仰关公的习俗也被带到了全球各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庙,就有对关公的信仰与传播。“庙宇盈寰中,姓名走妇孺”——信众从帝王将相到巷陌妇孺,从政要商贾到平民百姓,群体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

关公信俗不是单纯的个人迷信,而是由历史发展演变成一种社会群体的信仰。其传播的主导载体多为民间团体举行的祭拜,庙会,戏文演艺等活动。人们信关公,已经意识化并承认他是忠义诚信的楷模;信奉他是财神和保护神,能给人们带来财运和平安吉祥;认同每年的农历六月廿四是他的诞辰。

关公信俗文化具有民族特性,是由汉民族性演化而来的整个华夏民族性。关公是汉蜀名将,初为汉民族所崇尚的忠义英雄,后其忠义精神为历代统治阶层所推崇,诚信精神被商界奉为经商信条,礼、仁、智为儒家尊为人伦典范,勇武为平民所敬仰。历经顶礼膜拜,由候而王、而帝、而君、而圣,终演变为威震华夏的武圣——对关公共同的信仰增强了整个华夏民族的认同感。

对于百姓而言,崇拜关公之价值在于他的义气干云、坚贞不二。百姓不仅求雨有赖于关帝,乞求生育、消灾、除病、家庭和睦等方面都有求于关公;关公又被人们奉为发财致富、招财进宝的武财神。'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这是中国历史晚期社会各界普遍祭拜孔子和关公的真实反映。据有关资料记载,在宋元明清社会中,对'武圣’关公崇拜的虔诚和普及,超过了被人们盛赞为'千古一圣’的孔子。

关公文化的忠义、诚信精神,成为增加社会稳定的基石:“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关公的信仰价值在于,其行为构成了统治者所提倡的伦理价值的楷模:忠孝节义,神勇武威,为国捐躯、生为人杰,死亦鬼雄。关公文化以“忠、义、仁、勇”为核心,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崇拜,它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融合了儒释道的伦理道德精神,有着鲜明的民族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