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千里迢迢而来,只为看一眼跨越千年依然矗立的白塔—— 呼和浩特万部华严经塔

第194篇

【心尧爱溜达】

✈️

这是我们第一次踏上内蒙古的土地,几天时间都停留在呼和浩特。

这第一篇关于呼和浩特的文字,写给出发前就很想来看的 —— 万部华严经塔,大家一般都叫它白塔。

呼和浩特的机场叫白塔机场,过去的老火车站叫白塔站,赛罕区还有一个白塔村。

这许许多多跟白塔有关的名字,让我非常想亲临这里,一探究竟。

从将军衙署出发,公交车坐了20多站,其间还换了一趟车。白塔站比机场站还更往东南许多。一下车豁然开朗,眼前就是塔。

亲临亲见这座古老的辽塔,不枉此行。

周围的漫荒野地并不显苍凉,只觉得开阔无垠,更衬托出白塔的沧桑。

万部华严经塔,因塔体表面涂有一层白垩土,俗称白塔。呈八角七层,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

塔的第一层南面有塔门,刻有“万部华严经塔”方额,嵌于塔门的门楣上。

隔过一层还有蒙文书写的匾额。

白塔的建造年代目前尚未见到可靠的文字记载。相传建于辽圣宗年间(983-1031年)。辽代兴建丰州城,在城内又建了大明寺。作为大明寺的一部分,为了存放众多华严经卷,修筑了这座万部华严经塔。

元代时,这里称作宣教寺。

现在塔内已无法登临,大概可以想象古人登塔远眺时的开阔场景。

白塔七层斗拱,七层出沿,七层平台。

平台叠涩出沿,塔顶叠涩铺墁。

整个塔体分为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塔体逐层微有回收,融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为一体。

塔基座三层,为须弥座、莲花台,上为仰莲瓣,中为束腰,下为俯莲瓣。花瓣曲线变化,颇为壮观。

塔基一周围着满满的经幡,幡角随风轻轻飘动,仿佛在传递着遥远的信息。

一、二层为直棂窗,一洞一门,盘龙柱相隔,各成画面。

第一层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面的造像组合均为一佛二菩萨。

白塔第一层东、南、西、北四面为力士造像,造像手执金刚杵,肌肉表现突出,整个造像威武、健壮。

第二层为菩萨、天王造像,菩萨护窗,天王护门,形态逼真,气势宏大。计32尊辽代雕塑,雕凿手法接近于现实中的人物,造像栩栩如生。

塔身门窗设置独具匠心,凡单数层正南北开券砖拱门,正东西砌出磨砖直棂假门;双数层则相反,上下错落,交替设置。

塔刹宝顶近距离拍照:

白塔不仅整体为砖木结构,而且斗拱也采用了砖木混合的结构形式。同时还使用了凹拱,这在全国的佛塔中都极为少见。

白塔超高的建筑技艺使得它巍然屹立千年而不倒,既有辽代建筑之美,又有古丰洲城的文化之美,清代以“白塔耸光”列入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白塔正南边有两块石碑,为1986年立的重修白塔记碑,汉文、蒙文各一块。

白塔西侧目前是个工地,游人无法进入,好像在修一座白塔陈列馆。

东边顺着院墙摆了整整一排的石碑以及散落的部件,不知道这些碑都是从哪儿挪到这儿的。有些记载着史实,有些镌刻着修庙建寺时出资捐赠者的姓名及金额。

很多石碑都已经风化严重,有一些还是能辨认出字迹的。

蹲在这里看了很久,想起北京五塔寺里的那些石碑,都是无处安放的散落灵魂。好在集中到一起,也算有个安身之地。

之前在内蒙古博物院看到的几件文物精品,原来均出土自丰州古城的白塔村。这些都是国家一级文物。

已经说不清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这些古老的建筑与文化,每当看到跨越千年的文物依然好端端出现在自己眼前的时候,都会有莫名的感动。

我站在21世纪的风雨中,与千年白塔近距离对话。在感慨古人精湛的建造技艺的同时,还感佩辽阔河山孕育出的文化。

这文化历经千年,跨越地域与民族,生生不息,灿烂不朽。

最后附上一首元代诗人刘秉忠的《过丰州》,致敬伟大的万部华严经塔。

山边弥弥水西流,夹路离离禾黍稠。

初塞入塞动千里,去年今年经两秋。

晴空高显寺中塔,晓日平明城上楼。

车马喧阗尘不到,吟鞭斜袅过丰州。


- FIN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