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为什么没封神
(说明: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有删节。因非我屋首发,故不参与评奖,仅供瓜友交流。)
电影《姜子牙》中,姜子牙因为灭商大战生灵涂炭,自愿永不封神。这是电影编剧的全新演绎,成功塑造了一个悲天悯人的姜子牙形象。
如果抛开神话的外衣,历史上的姜子牙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
灭商大战后他去了哪里?
他在神话中没有封神的原因,又能否从史籍记载中找到答案呢?
1 助周灭商
由于年代久远,记述姜子牙的史料并不多。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记录在《史记·齐太公世家》当中。
根据《史记》的记载,太公望姓姜,名尚,因其先祖封地在吕,又称吕尚。
由于史料的匮乏,对于姜尚的早年经历,太史公也无法确知,便用了“盖”、“或曰”这样不确定的词语。太史公在《史记》中详述的,主要是他归周之后的事迹:
一、文王时期,姜尚辅佐文王内修德政,外用奇谋,使得“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二、武王九年,武王在孟津会盟诸侯,姜尚左手持黄钺、右手持白旗,慷慨激昂发布誓词,“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这便是成语“不期而至”的出处。
三、武王十一年,武王伐商,出发前风雨暴至,占卜说不吉利,大家都很害怕不敢出发,姜尚一意坚持,武王这才出发。之后的牧野之战,周军一举灭商。
散鹿台之钱,发钜桥之粟,以振贫民。封比干墓,释箕子囚。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师尚父谋居多。
在周朝建立的过程中,姜尚出谋划策,居功甚伟。
2 治理齐国
天下已定,姜尚被武王封于齐国,成了一方诸侯,便去自己的国家就职了。
他白天赶路,晚上就在路边休息,行程不快。一个旅人见了,说:“时间如此宝贵,你却睡得这么安稳,哪像个去封国就职的人?”姜尚听了以后,连夜启程,黎明便到达了齐国。
姜尚治理齐国,“因其俗,简其礼”。《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还特意将姜尚治齐与伯禽治鲁进行了比较:
伯禽是周公之子,代替周公去鲁国任职,三年才到镐京向周公汇报,周公问原因,伯禽说是“变其俗,革其礼”。而“因其俗,简其礼”的姜尚,则是五个月就向周公汇报了。对此,周公断言:“以后鲁国必将臣服于齐国。”史实果然如此。
明代冯梦龙所著的《智囊》一书中,还记述了一则姜尚治齐的轶事:
齐国有位叫华士的人,不臣服天子,不结交诸侯,大家都称赞他是贤士。姜尚招揽他三次都不来,便下令诛杀了他。周公听说了此事,问姜尚原因。姜尚说:“他不臣服天子,不结交诸侯,我又怎么能让他臣服、与他结交呢?既然这样,他就是齐国的弃民,招揽三次都不来,就是逆民。如果将他作为榜样,人民竞相效仿,我还怎么管理国家?”
从诛杀华士这个故事来看,姜尚并不像电影里演绎的那样,不肯牺牲任何一个无辜的人,而是一个雷厉风行、杀伐果断的政治家。
无论这个故事真实与否,姜尚确实治国有方,“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国在姜尚的治理下,日趋强盛。
周成王初年,管叔鲜、蔡叔度作乱,淮夷趁机背叛周朝,成王便给了姜尚一道命令:“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国因此得以四处征伐兼并,成为大国。
3 死不封神
姜尚年过百岁,寿终正寝。他被历代尊为兵家鼻祖、武圣,唐肃宗时被封为武成王,宋真宗时又加封为昭烈武成王。
纵观姜尚的一生,无论生前还是身后,都相当圆满。
他遇到了两代明主,成就了一番功业,享受了人间富贵,活到了自然寿数。他的子孙享国五百年,他自己也被历代供奉,封王成圣。
而《封神演义》中的封神榜是为了告慰那些在兴周灭商中死去的“忠臣孝子、逢劫神仙,早早封其品位,毋令他游魂无依,终日悬望”,自然没有姜尚之名。
元始天尊说他“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这话其实可以反过来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那些死后封神的人,往往都是为了弥补生前的缺憾。他们大都可敬、可怀、可悲、可悯,如因救助海难而死的林默,被封海神天妃妈祖娘娘,保佑出海平安;再如采药时不慎坠崖的济世良医吴夲,死后被封保生大帝,保佑人们身体健康。
而像姜尚这样虽然可敬可怀,但却不可悲可悯的,往往就封不了神。他们的人生已经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圆满,就没有必要再给他们封神了。如果再封,那便是“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了。
而对于像林默、吴夲那样的历史人物,善良而长情的中国人不忍他们就这样离去,便将他们变成了不朽的神,永远活在老百姓的心中。
——————
1.姜尚的生平主要记录在哪本史籍当中?
A《尚书》
B《逸周书》
C《竹书纪年》
D《史记》
答案:D
2.姜尚参与了哪场著名的战役?
A 阪泉之战
B 涿鹿之战
C 牧野之战
D 殽之战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