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5年,存款为0!拼不动了……
作者:王耳朵先生
来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春节刚过,许多人都离开家,去了远方的城市工作。
但从小品学兼优的同学,却从北京回来,选择了在老家工作。邻里间众说纷纭。
有人说他是买不起房,有人说是因为他背景不够硬,被公司辞退了。
我偷偷问他为什么要回来,他答,没有为什么,自己的选择罢了。
大学毕业后,在父母的安排下,同学留在了老家,物价不高不低,朝九晚五,双休不出差。
但不久,他厌倦了这种生活,偷偷收拾了行囊,选择北漂,一走就是5年。
每年过年,家人都让他回来,过过安稳的生活,他不乐意,说是为了梦想。
他说,即使梦碎也无悔。一起长大的伙伴混到了副处或正科,他也无所谓。
但大城市生活压力的确不小,整整五年下来,除去各种开支,和在老家买的一套小房子,他的存款为零。
刚开年,不少公司形势都不太好。同事群里每天叫苦不迭,HR一轮轮的谈话,言语里充满了试探。
“好累啊,我们想回老家。”他终于撑不住这份压力和孤独,选择了回来。
他曾想逃离老家,有一颗想展翅高飞的心,如今他只想重回故乡的怀抱,感受一份能踩到地的踏实。
网上段子说:北上广容不下肉体,三四线放不下灵魂。
那么,到底应留在大城市,还是呆在小地方?去大城市就一定是正确的选择吗?
城市是什么?
我很赞同的一种说法是,选城市其实跟谈恋爱一样,从来没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
北京2100万人,上海2500万人,广州1500万人。小城市的人数或许只是它的零头。
大城市空气质量不好,但工业发达;小城市白云蓝天,但发展不够。
大城市地铁线纵横,小城市不堵车。
大城市崇尚成功,人情关系淡漠,竞争激烈。但也正因如此,更公平、更透明;讲规则、靠能力。
小城市关系网深到毛细血管,机会不多。但也因此安逸,稳定。
有人喜欢深圳的开放,有人喜欢上海的繁华,有人喜欢北京的大气。城市里有无限的可能,蕴藏着无数的机遇。
也有人喜欢家乡的熟悉,家里的烟火气,稳定又安逸。
导演贾樟柯,曾在一次采访中说,“小城市确实有它的美感、幸福感。但是如果一个年轻人觉得那些幸福不足以满足自己,那就应该去大城市。”
去还是留,靠的是个人的选择,不必用一杆秤来衡量应该待在哪。
老家朋友的小日子,也没想象中的那么舒服。赚得不多,月薪不到五千,攒钱买房买车,也可能过得紧巴巴。而且,现在很多小城市,消费水平高得吓人。
生活在小城市的朋友们,一样要还房贷、车贷,一样要为父母的健康担忧。他们也可能经常加班,为给孩子找一个好的幼儿园,而到处求人。
他们一样,不敢老、不敢病、不敢偷懒。
然而你足够优秀,不管是不是北上广,到哪里都会发光。
我表妹在老家,和老公裸婚,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得紧巴巴。
但小两口很勤奋,男孩白天守店,晚上跑滴滴,女孩一个月飞2-3次代购。
慢慢积累了客源,买了商铺,开了自己的小店,有了自己的员工。
生意逐渐从小县城做到了外地,客户遍及全国,她一辈子没离开过老家,他觉得这样的生活也挺好。
我那个同学回来后,选择做了一名“创客”,整合了手上的资源,网上编程接活,客户遍及北上广深,偶尔出一下差。
他告诉我:心若在,哪里都是江湖。
因为互联网,很多东西有改变了;因为互联网,世界为有才的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70年代末,那个老人在南海画了一个圈,深圳与广州开始飞速发展;90年代上海崛起;而如今雄安新区崛起,京津冀雄大有可为。许多内陆城市也一飞冲天。
北上广深,早已经不是年轻人的唯一选择。
机遇就在那里,但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够够得着。
北上广当然很好,并且会越来越好,但其他地方也不是没有机会。
你需要做的,是打破自己认知的天花板,看得更远,并为它做好准备。
你可以逃离家乡,也可以逃离北上广,关键的,不是你在哪里,而是你要知道,自己要过上怎样的人生。
奋不奋斗与你在哪,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关系真没那么大。
想做咸鱼的人,去汪洋大海里,也不屑于找星辰;不甘平凡的人,即使是一滴水,也能汇入海洋。
电影《一代宗师》里,有句影响了很多人的话:
人生无非三境界,见众生,见他人,见自己。
可能我们没有一辈子,也达不到见众生的觉悟,但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就已足够。
真实的生活就是这样,选择和放弃,是必然的选项。
一切都是你的选择,遵从内心,想清选择的代价即可。
曾国藩曾说:“古今天下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古今天下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我们可以继续在北上广深追梦,挤上早晚高峰的地铁,为梦想在所不惜;
也可以在选择回到父母身边,追求知足常乐。
奋斗不分场合和领域,也从来和工作的地点无关。
我见过在老家还能拼命奋斗的人,也见过在大城市混吃混喝碌碌无为的人。
一线城市拥有无限可能,二三线城市,甚至小城市,更有生活的味道。
每个地方,都有精彩,都有落魄,都有你看不到的艰险。
最怕你在大城市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远方一切都好。
最怕你在小城市行尸走肉,却说稳定最好。
哪一种选择都有无限可能,都有接踵而至的风险。
年轻人,你别急着谈梦想或安逸,先把每天的班上好。
作者:王耳朵先生,青年作家,知名媒体前首席记者,关注于职场和个人成长,多篇文章全网阅读量过千万,微信公众号: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