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心农耕

源心农耕

犁:犁仍旧是柏社乡目前常用的一种耕地的农具。由在一根横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构成,通常系在一组牵引它的牲畜或机动车上,也有用人力来驱动的,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

犁约出现于商朝,见于甲骨文的记载。早期的犁,形制简陋。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出现铁犁,开始用牛拉犁耕田。西汉出现了直辕犁,只有犁头扶手。至隋唐时代,犁的构造有较大的改进,出现了曲辕犁。除犁头扶手外,还多了犁壁、犁箭、犁评等。

水车:中国自古就是以农立国,水利作为农业中最不可缺的一环,各朝政府均致力于兴修水利工程,为了克服高地或是离灌溉渠道及水源较远之地的灌溉问题发明了一种能引水灌溉的农具─水车

西周时期,桔槔、辘轳等具有简单机械结构的提水工具开始出现。东汉时,出现了提水效率更高的翻车。翻车又称龙骨水车,最初多用人力驱动,后来出现了以风能或水能驱动的翻车。

唐代时,出现了轮式的筒车。筒车多以水力驱动,在水流湍急处建一水轮,水轮底部没入水中,顶部超出河岸,轮上倾斜绑置若干竹筒。水流冲动水轮,竹筒临流取水并随水轮转至轮顶时,将水自动倾入木槽,最后再流入田间。

这些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北方黄河流域。随着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这些工具逐渐普及到长江和珠江流域。今天,在芝堰的一些田间水塘依然能看到水车的身影。

耙:用于表层土壤耕作的农具;较小。耕作深度一般不超过15厘米。耙在中国已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称之为“铁齿楱”,将使用此农具的作业。元《王祯农书》记载有方耙、人字耙等。现在常用的耙主要有圆盘耙、钉齿耙和水田星形耙等。

锄头:锄头是一种长柄农具,其刀身平薄而横装,专用于种耕、除草、疏松植株周围的土壤。一般将锄头分为板锄、薅锄、条锄三种。是乡民较为常用的农耕器具。

板锄宽20cm---30cm左右,高比宽略长。主要用于大面积的浅度挖掘。比如土地的松土翻种。

薅锄刀身宽大而锋利,有的略有弧度,呈月牙形。有的没有弧度,刃口平直。其高度小于宽度。较板锄略轻、略薄,有铁柄,用于与长木柄的衔接。 主要用于地表的铲掘工作。比如铲除地面的杂草,收拢地面散乱的谷物或沙土等。

条锄刀身窄小,用于小面积的深度挖掘,常用于土质坚固的地方,也常用来挖掘埋藏在土壤里的块茎植物木薯、马铃薯、甘薯、山药、芋头、菊芋、半夏、甘露子(草石蚕)等。

柴刀:

砍柴、劈柴用的刀子。

菜刀:

用于切菜的刀具。

扁担:

扁圆长条形挑、抬物品的竹木用具

斧头是一种用于砍削的工具,为金属所制(一般为坚硬的金属,如钢铁)。斧头通常用以砍伐树木,也可以用做 木工工具,砍削一些粗大的部件。

米筛和糠筛是两种竹制农具,差别在网眼的大小,米筛网眼大一些,糠筛的网眼小一些,米筛能过米粒,糠筛不能过米粒。以前没有碾米机,吃的大米要花力气舂出来。

篾地垫:一种用于晒制农作物食品如稻谷、玉米、咸菜等的农具。用竹篾制成。

篾席,竹篾编的席子。亦特指桃枝竹所编的席。《书·顾命》:“牖间南向,敷重篾席,黼纯,华玉仍几。”  在中国南方农村地区依旧有很多人拥有这门手艺——编篾席,再把竹子削平及分劈细成均等的若干条,再用水浸湿,泡软了好折,然后就在一个平台编,一定不能有不平的地方,不然睡上去会刺到人。现在越来越少人去学,这门手艺就要在我们身边消失了。

水车又称孔明车,是我国最古老的农业灌溉工具,是先人们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高超劳动技艺,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相传为汉灵帝毕岚造出雏形,经三国时孔明改造完善后在蜀国推广使用,隋唐时广泛用于农业灌溉,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

水捅, 盛水的器具。一般是长圆形,多有提梁。   

古代木制水桶的应用比较广泛普及,春秋战国铁器冶炼科技的进步,之后有了铁制水桶。19世纪塑料科技的兴起,使得塑料水桶更轻更方便更廉价的进入人们的生活。   中国古代对桶进行描述的文字记载有:桶,木方,受六升。——《说文》段玉裁注:“疑当作方斛,受六升。” 方斛谓之桶。——《广雅》。 

脚桶:本地区旧时民间必备的一种生活用具。脚桶圆形,开口宽,至底部略收窄,高约及膝盖,可容一人坐浴。桶多选用杉木箍制,外涂桐油或漆而成。脚桶旧时风俗常为妇女陪嫁品,一般用于妇女房中沐浴、给孩子洗澡或洗衣服。个别地区因此戏称老婆为“老脚桶”。随着经济发展,脚桶已为塑料桶及陶瓷浴缸所代替,今天该地已难见。倒是城市沐足、足疗流行,催生了一些新的脚桶,仍然杉制,象旧时脚桶小型化,只是功能已完全用于泡足了。

火挈:一种外壳用竹篾,内心有陶瓷盆的烤火用具。还有一种是用铁皮制成的烤火用具。

烤火凳:木桶凳子里放上一个小火盆,把脚放在边上坐上去,可以取暖。

石磨通常由两个圆石做成,是用于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可分为传统片式石磨、现代片式石磨、现代辊式石磨三种。开始用人力或畜力,到了晋代,中国发明用水作动力的水磨。磨是平面的两层,两层的接合处都有纹理,粮食从上方的孔进入两层中间,沿着纹理向外运移,在滚动过两层面时被磨碎,形成粉末

(0)

相关推荐

  • 【文化芝堰】农耕文化——衍德堂

    农耕文化--衍德堂 衍德堂展示的是芝堰的农耕文化.其文化渊源立足于浙江中部地区,面向全国汉民族. 衍德堂主要展示农耕文化,有水车系列.农具系列.木器系列.竹器系列.石器系列.水车系列陈列脚踏水车.手摇 ...

  • 吴超先生《正在消失的传统农具》

    吴超先生 <正在消失的传统农具>(附49图) 作者 吴超 转自微信公众号 六尺巷文化 中国乡村地大物博,民风淳朴,传统的农耕文明遗迹及生活形态都是振兴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资源.农耕文化越突出 ...

  • 方长荣:乡村农具拾趣|散文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方长荣 [作者简介]方长荣,南京人,业余写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时代进步,科学发展,有多少曾经风靡.适用的手艺和器具遭到淘汰或者消失,农村 ...

  • 寻访芝堰水库源头源心村的艰辛之路

    寻访芝堰水库源头源心村的艰辛之路 为了纪念源心村移民30周年,记住这个难忘的乡村记忆,由源心村后人王赛军发起,我们着手写一本有关源心村移民乡村历史的书籍,于是,我受好友王赛军相托,着手编写这本书. 公 ...

  • 里王与源心村百子灯

    里王与源心村百子灯 里王百子灯,自古以来,汇聚着众多制作百子灯的传统手工艺人. 学做百子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它看起来很漂亮,但做起来却很复杂,要构思设计.立体构造.美术基础.纹花剪贴里面包含了好多种工 ...

  • 源心村风物特产

     源心村风物特产 1.茶叶 兰溪市源心村周边山峦起伏,大多数高山均座落在海拔500米以上,这里方圆几十公里风景秀丽,生态环境非常优越.兰溪市第二高峰的尖坞山就在这个区域内.这里空气新鲜洁净,茶叶栽培地 ...

  • 源心村往事

    源心村往事 源心村包括里王.殿后徐.考坞源3个自然村,以源头的中心得名源心.源心村以及芝堰.前方.上王.下慈坞.厦王6个行政村,宋淳熙年间隶属建德乡马目里,清康熙十年隶属建德乡十二都,清雍正六年(17 ...

  • 【清风诗苑】官松源/心的漂泊(外一首)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心的漂泊(外一首) 作者:官松源 心的漂泊 心,在世间漂泊 不知哪里才是我的归宿 纵一时游戏人间 万里山河,也不能永远都在路上 尽管,我很想一个人 去旅 ...

  • 第102回 照源心有底 瘦蕊意迷离

    第102回 照源心有底 瘦蕊意迷离 文/阮  镇 瘦蕊让二掌门带领众弟子离开练功房,就是想给他一个独处的机会,试探试探这位师爷到刀削岭来到底是什么目的. 一开始,他突然的吼叫,真的吓了瘦蕊一跳. 后来 ...

  • 心为“君主之源”“心阳”与“肾阳”有什么区别,听听专家的说法

    心为“君主之源”“心阳”与“肾阳”有什么区别,听听专家的说法

  • 源心大语文小学作文素材积累——超干货各类名言警句汇总

    一.爱国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是事事关心.--顾 ...

  • 【兰溪往事】铭刻在源心的往事

    铭刻在源心的往事      --写在邓亚平<源心往事>出版发行之际      刘鑫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正如这句词所言,往事是我们生命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