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越战“春节攻势”——破釜沉舟的军事大冒险
现存的大部分节日,都象征着对美好的向往,对来之不易和平的纪念还有与家人团圆的温馨。
恐怕全世界人民对于节日到来的期盼都是一样的,不过对于军人这一特殊群体来说,因为他们身负保家卫国的职责,在军旅生涯中,从来没有节假日这一说,历史用血的代价告诉我们:战争从没有好心放过节日。
例如那场尸山血海牺牲惨烈的“春节攻势”,1968年的春节,越南战争迎来了一个拐点,以游击战为主的北越在此时突然向美军发动起大规模的战略进攻。
经历了数场恶战之后,这场战争以美国宣布撤军为由头结束,之后双方都宣称自己取得了胜利,各执一词,所言皆有理有据,那么重温越战,这场尸山血海的春节攻势究竟谁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呢?
“春节攻势”——破釜沉舟的军事大冒险
1968年,此时打了十几年的越战已经进入到疲劳期。北越政府的日子不好过,毕竟它不仅是一个弱国还是一个小国,即使苏联以及中国对北越进行不留余力的援助,北越政府的人力战略物资储备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经历了旷日持久的正面战场对抗,北越政府深刻意识到想要通过军事力量战胜美国犹如天方夜谭,美国国富力强,科技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数一数二,北越政府如果不及时改变打法,继续以卵击石,也许再过不了多久,他们的落败只会提前到来。
时间线暂且拉回到1967年11月,时任驻越美军总司令的威斯特摩兰面对媒体,他自信地告诉诸人,越战将在不久的2年内战胜收工,胜利于他而言就像“隧道尽头的光芒”,现在只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
威斯特摩兰
而在几乎同时期,北越最高军事统帅武元甲正在悄然策划一场能够载入人类战争史册的经典之作——“春节攻势”,这是一场破釜沉舟式的军事大冒险。“春节攻势”顾名思义,武元甲要在春节期间向整个南越地区大大小小的城市乡镇发起全面战争。
俗话说:“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在争斗的后半程,往往拼的就是谁比谁更豁出去。北越政府游击队员采取“化整为零”的政策,他们将自己乔装打扮,变为不起眼的乞丐、难民、老人……
这样可使他们隐秘深入敌方,但是要知道此时如果一旦被发现,北越之于美军就像是羊入虎口,美方更加找到了触发大规模进攻的理由。游击队员成功潜入后,他们要做的就是储备战略物资,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例如有队员将武器拆解后隐藏在米袋甚至棺材中,以便随时取用随身携带。
就这样北越政府一步步对敌方战场进行蚕食,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场浩大的行动,竟然在南越没有走漏一丝风声,在“春节攻势”的前十天,人们还在欢欢喜喜的置办年货,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南越军人都选择放假回家度过春节。
正如《孙子兵法》中写道的那样:“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如此看来,这一战略思想历经千年而不衰,武元甲策划的“春节攻势”,恰恰正是利用人们对于节日的狂热,毕竟在这个千家万户都一心梦想着团圆美满的日子里,谁又能随时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用于抵抗战争的侵袭呢?
美军总司令威斯特摩兰曾这样说过:“即使把圣诞节、感恩节、美国独立纪念日加起来,也都比不上这个节日对越南人那么重要……没有任何事件,甚至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战争,能阻止他们庆祝春节。”
所以事实上,在前些年美越双方都会在春节这一天宣布停战,武元甲选择在这一天开战,并不是想让这个盛大的节日背负血腥,而是实在到了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如果他们错过1968年,他们将很难再找到这样的机会。
抢先占领政治舆论战场高地
1968年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因为在这一年美国即将进行新任总统大选,届时全世界的目光都会聚焦到一起,共同关注到底和人将成为美国新任掌舵者。
二战之后,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经历几十年的残酷军事斗争之后,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需要时间和金钱去修复巨大的战争创伤,而反观美国,作为二战中获利最多的战胜国,一边和苏联进行冷战,一边在局部地区不断挑起“热战”,全然没有和平主义担当。
1960年11月,肯尼迪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凭借对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两位总统策划的越南战争政策的继承而赢得民心,当时的民众信誓旦旦的认为有时必要的战争将会为他们的美利坚带来更多的利益。
武元甲从军之前,大学读的是历史专业,一直从事文学领域的工作,也曾来到过中国学习军事理论。从军后,武元甲则与那些传统军校出身的将领不同,他的视野更加开阔,武元甲发现了一片当时几乎无人占领的战场高地——政治舆论战场。
武元甲
现代战争与传统战争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信息能够快速交换。到了广播电视流行的20世纪,每一个舆论风向其实都有可能结束或挑起一场战争。
两军交战中,不杀不伤战地记者已经是全体士兵公认的事实,多亏了一批勇敢的前线媒体“零距离”深入报道越战战事新闻,他们配合武元甲共同完成了这场“春节攻势”。
1968年的除夕,战争的炮响代替了新春的爆竹,埋伏在南越境内的六十万官兵一齐涌入一百余个城镇开始进攻,一时间火光和鲜血映红了整片天空。北越的猛攻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但是美军的军事实力就摆在那,当他们做出反攻后,战场的主动权重新又回归到美方手中。
拥有着绝对制空权的美国空军,无情将炮弹灌浇到越南的土地上,据统计当时美方最起码投放了八万吨以上的炮弹,这些炮弹的威力综合在一起之后甚至超过了二战时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的两颗原子弹。
战场上的情形可谓是“尸山血海”,持续七十七天的“春节攻势”结束后,盘点双方战争死亡人数时,我们得到了一个惊人的结果,北越方共死亡4.5万名士兵。伤者之众一时间无法详细统计,而美国军队和南越军方的伤亡人数加在一起也不超过1.5万人,这是一个多么残忍的直观数字对比。
北越政府军被重创,这是武元甲提前预料到的结果,全体北越士兵也早已提前做好奔赴死亡的心理准备。这场一场蚍蜉撼大树的自杀式进攻,每个人牺牲都是有着巨大意义的,他们鲜血刺痛远在9000英里之外的美国人,为全世界敲响重视和平的警钟。
北越因战败而胜利,美方因战胜而失利
“春节攻势”打响之后,立即引起了美国国内无数民众的关注。
在媒体的热烈炒作之下,电视每天都会频繁播放美越战场上最新的战斗画面,一排排战机向下投放炸弹,越军的身体直接被轰炸的四分五裂,难民中不乏很多老人和儿童,他们无助的眼神都被一线记者的摄像机一一捕捉。
广播中时不时便会传来前线的实时战争情况,今日有多少城镇被夷为平地,又有多少兵丁战死沙场……难道战争的意义就是要毁灭一切,这好像与许多人的观点背道而驰。
占据美国百分之六十左右的中下层人士对于战争的观点是模糊不清的,他们寄希望于通过战争使美国实力和地位上升,但是他们总体上来说对于战争的后果承受力较差,现如今美越战场的发展情况,已经超出了他们的理想范围。
“春节攻势”之下美国频繁大捷,却无意间激起国内一波又一波反战浪潮,此时一切正如武元甲在战争未开始之前所预判的那样。
群情激奋之下,反战意识高涨的美国民众扭转了当年的总统竞选局面,他们迫使在任总统约翰逊承诺不再参加大选,并且约翰逊必须立刻颁布撤军命令,还记得前文提到洋洋得意的驻越美军总司令威斯特摩兰吗?在这场政治舆论战争中,他成为了千夫所指的“恶人”。
迫于压力,约翰逊撤掉了前线辛勤指挥作战的威斯特摩兰,换上了一位主张撤兵的新指挥官。当然没过多久,约翰逊也被撤掉了。具有明显反战意识,主张同意撤军的尼克松,接替他成为美国新一任总统。
尼克松
战胜的美军,以失败者的姿态草草收场,迅速撤离出越南境内,而死伤无数损失巨大的北越,却获得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胜利。
多年来,双方各自都认为自己才是这次战争中最后的赢家,当然这是因为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原因导致。不过,有一句话叫做“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在战争打响的那一刻,他们都输了。
古往今来,多少人多少事件都在向我们证明战争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它本质上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短暂的征服只能获得眼前的胜利,而想要真正的胜利,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用枪炮和死亡就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