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学术明星”现已跌落神坛,离开武大只因“天气不好”?

易中天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易中天。”

2006年,易中天以“学术超男”的名号出圈了,连带着《百家讲坛》一炮而红。

大多数人都是从《百家讲坛》得知易中天,自发成为了“意粉”、“乙醚”,这样一看,现在的饭圈也就不过如此。

央视绞尽脑汁想打造一个宣扬文化的节目,《百家讲坛》顺应国家政策,趁着天时地利就此诞生。

但是只有天时地利根本不够,节目组用了很多方法进行宣传推广,这些都是无用功,根本无法与一毛钱一条应援短信的《快乐女声》进行对抗。

易中天的到来,缓解了《百家讲坛》节目组的燃眉之急,他的课往往座无虚席,三百人的教室一席不剩。

易中天在《百家讲坛》节目中

脚快的人早就占好了座,手速快的也搬好板凳进来蹭课,来晚的又没有做好准备的只能站在走道中间记着笔记。

他们立马联系到易中天,将他请来当讲师。易中天的《品三国》,从历史的另一个角度带我们领略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

他没有像常规历史老师一样,枯燥无味的讲述着那段令人震撼的故事,而是用聊天的方式,好像自己就在三国时期里生活,见证了那一切的发生。

也许有人要说这样油腔滑调,没有一本正经,会不会歪曲历史,给观看节目的人带来负面的影响。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易中天虽然有自己的讲课方式,但是他秉持着严格尊重历史的原则,正本清源,即便会开玩笑,但又很快能拉回来。

“诸葛亮是肯定要出山的,待在隆中做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吗?”他看向镜头,节目组的员工都笑了。

但这样的风格也让节目负责人忧心不已,这样的白话风格真的能被大众接受,被那些研究者和学者接受吗?

如果引发争议,又该怎样挽回形象,进行危机公关,一切都在暗暗地进行策划。

他在讨论如果刘备没有三顾,诸葛亮会不会出山,没有大道理没有复杂生涩的文言文,简单通俗地说明了诸葛亮是一定会出山的。

这个自称“学术界的土匪”的大学老师就这么走红,乘上了这阵东风,也算是《百家讲坛》这艘草船借来的箭。

《百家讲坛》成功翻身成为爆款,收视率飙升,其他的讲师也一跃成为了明星教授。

《百家讲坛》走出的“学术明星”:阎崇年、易中天、于丹、王立群

时至今日,他的视频仍旧在每周末的高中历史讲堂播放。在很多网站仍旧有很多人为他发着弹幕,像粉丝一样为自己的偶像应援打call。

他身为知识分子,却能放下身段,和普罗大众站在一起,而不是高深莫测的狗眼看人低。

易中天也因此从一个普通的大学老师成为了当年的文娱顶流,自带争议和话题,不止是因为他的学富五车,更是因为他的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救活了如枯木一般的《百家讲坛》,《百家讲坛》也成就了他,让他满富盛名。

易中天面对水涨船高的局面,收获了一大波的赞赏和粉丝,但是也引来了很大的质疑。

“易中天就是一个低级的讲评书的。”“易中天根本就是哗众取宠,哪懂什么历史!”“易中天有学历吗,连本科都不是。”

“易中天是谁,他算什么”“他在武汉大学连教授都不是!”这样的话层出不穷,根本没有办法阻止。

并不是只有不懂装懂的观众会这样说,那些文化圈内的大佬也有很多看不上易中天的,曾经教过易中天的老师也会说道两句,污言秽语从来没有停止过。

但易中天的热度从未降低,他的名气越来越大,更多的人只是因为他的一句金句就爱上他,成为他的“乙醚”。

媒体们开始疯狂讨论易中天身上的争议性,没有上本科就破格成为大学讲师。

易中天在武大时只是一个讲师,去了厦大就成为了身价翻倍的大学教授,水涨船高之后又离开百家讲坛,再有消息就是决定“半隐退”筹划《易中天中华史》。

当然他的作品也无法逃脱那些媒体的大肆炒作,《易中天中华史》究竟算不算历史名著。

这本著作虽然销量奇高,但口碑分化差异巨大。

他的风格一如既往的幽默风趣,和经典的历史巨著不同,到底是标新立异还是自成一家又一次引发热烈的议论。

但在易中天眼里,这些根本就不算什么。

他不屑于去辩解,他有自己的志向,一个在人类历史上看起来就是尘埃的志向,一个在中国文化传播上灿若星辰的志向。

百家讲坛可以说是易中天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其实早在他毕业时,就已经经历过一个人生的转折。

易中天为厦大学子开讲座

当年,易中天毕业后,也许离开武汉大学会让他过得很好,但他没有。

他应了自己老师的邀请留校任教,一是因为对自己的恩师、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的报答;二是因为他坚信文学是需要传承的,所以他对新学生有很高希冀。

那个时候的武汉大学,教育机制、选课机制、评职机制都不完善,甚至还略显一些官僚气息。这些都是导致易中天任教十年期间过得苦不堪言的直接因素。

很多人都很好奇易中天在武汉大学任教十年,为什么会辞职,转去遥远的厦门大学教书。

他们更加好奇为什么一个每节课都座无虚席的老师,教学十年都没有评上大学教授,仅仅只是在辞职时才堪堪评上副教授。

在那样风平浪静的一天,学生们一如往常,提早很长时间赶往教学楼,占据前排的位置,没座位的学生有些求有座地挤一挤,有些只能趴在窗台上旁听。

自易中天十年前在武大开始任教,他的课堂场场爆满,座无虚席。他的课堂幽默诙谐,加上他学富五车,只要是他的课,无论是什么课,学生都蜂拥而至。

学生们没有让易中天失望,他们孜孜不倦,对知识的渴望无一不打动着他。

看到这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庞,易中天往往想到年轻时候的自己,站在这三尺讲台,也许他的青春也从未远去。

然而那一天早早抢占了位置的学生们,一直等不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他们心存幻想,也许小道消息是假的。

直到上课铃打响,一位陌生的老师走进教室,站上了易中天老师的专属位置,他们知道易中天真地离开武大,再也不会出现来给他们上课。那一刻,很多学生内心深处的充实感消失了。

他们习惯了抢占教室,却忘记了,易中天老师已经离职了。但这到底是忘记了还是不敢相信,谁也说不清楚。

易中天曾经说过自己会“老死在武汉大学”,这还不足以说明他对武汉大学的感情吗?

即便已经火遍全国,这位老师仍旧自称“武大人”,他对武大感情如此深厚,又怎么能接受离开武汉大学,甚至于离开武汉,这个他生长的地方。

在央视《面对面》主持人问出,为何离开武大时,易中天云淡风轻,笑着说,“武汉天气不好罢了。”

既然他拿出这个不切实际的理由来搪塞大众,那也不必深究下去。

就连老校长刘道玉都表示,自己对不起易中天。

武汉大学给易中天的待遇很低,低到根本无法想象。

那段时光,他曾经的学生野夫去拜访过他,在文章里有过一段记载。

在酷暑难耐的天气,老宿舍的旧凉席上坐了一个奋笔疾书的人。

那个房子里,甚至不能说是房子,在那个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家徒四壁也不过尔尔,他就坐在那儿,摇着蒲扇,写着教案。

本该宾客盈门的地方现在却门可罗雀,野夫的担忧写在了脸上,他的不忍写在了文章里。

刘道玉的离职无疑让易中天的处境更加难熬,那些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没有办法阻止学生选择易中天的课,他们只能从阻止易中天的升职来彰显自己的能力。

他们无法接受一个没有上过本科的人,一个自己的学生成为武汉大学最受欢迎的老师。

如果没有易中天,课堂满座率还可以怪到学生身上,是他们不好学不用功。

但易中天的出现让他们的一切幻想被打破,不是学生的问题,是他们的问题。

这些教授不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名望。

易中天越发艰难,他看着自己的学生评上教授,看着和自己一起入职的同事搬进敞亮的大屋子。

刘震云(左一)与易中天等人

而他的妻女只能挤在这个不足三十平的小宿舍里,甚至只能把女儿寄养于在南湖教书的父亲那里。

他从前被教授们认可的才华和特长,现在被打压的无处申辩;从前被理解的独特思想,现在变成了歪门邪说。

易中天身上的争议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学生抢课的狂热,另一方面又要面对老教授的批判。

无法阻止学生对他的热爱,他们只能减少他的排课,只要没有易中天的课,学生们也只能选择他们。

没有一次离开是突然的,只是攒满了失望,才会打包一切离开这片他深爱的热土。

他前往了厦门,在厦门大学重新开始生活,他的课堂依旧座无虚席,他的风格仍旧诙谐幽默。

诗人胡杨与易中天

他从讲师升到大学教授,工资翻了五倍,带着妻女搬进舒适的房子里。

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他讲的不是学生们能运用到实际的东西。他的学历一次又一次被拿出来批驳,他在武汉大学的职称一次又一次被拿出来嘲笑。

大学老师这样默默付出的角色走到台前,又被人质疑不务正业。

他在上节目的时候,从来没有耽误过一节学校的课,那些所谓的批判者也从未了解过什么叫做不务正业。

他深爱武汉大学,从未抛弃过自己武大人的身份。即使在厦门大学教书待遇成倍提高,即使因为《百家讲坛》彻底走红,他也没有忘怀过在武汉大学的生活。

他的人生不是只有自己的理想和热爱,还有他亲爱的妻女敬爱的父亲。

女儿需要更好的教育,父亲将来也需要舒适的养老。这是为人父母,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

他彻底走红后,没有选择继续留在《百家讲坛》,有人责骂他,名利双收,便忘记了自己的跳板。

指责他忘恩负义的大有人在,指责他哗众取宠的也不乏其例。

但是在易中天眼里,他做到了应尽的责任,他需要继续完成自己的理想。

他的文学梦,他最初的想法,这些都是支持他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动力。

他从2013年开始,撰写系列作品《易中天中华史》。

写作方法颠覆传统全球史学著作对了方法,语言优美具有诗意,是了,中华民族本身就是具有诗意的民族。

易中天在厦门大学野蛮生长,他作为知识分子的风骨被厦大保护得很好,他的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从未远去。

他从没有抛弃《百家讲坛》,《百家讲坛》也没有抛弃他。

至于当初易中天为什么离开武汉大学,这已经不重要了,也许真的如他所言,不过是武汉的天气不好罢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