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举笔,万事大吉!
今天是正月初一,在古代,今天其实是称之为元旦,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但其含义已经沿用4000多年。中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起为农历1月1日。
而中华民国起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亦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
俗话说:“元旦举笔,百事大吉。”故我国自古就有“元旦试笔”的习俗。书家们,今天举笔否?!
元旦举笔,百事大吉
文 | 孟祥海
俗话说:“元旦举笔,百事大吉。”故我国自古就有“元旦试笔”的习俗。远的且不说,自民国以降“元旦试笔”的人就很多。
1925年,周作人作《元旦试笔》,先对过去回忆了一番,自称思想“又回到民族主义上来了”;从“五四”时期“梦想着世界主义”,到历经十多年的亲身体会后,“我只表明我思想之反动,无论过激过顽都好,只愿人家不要再恭维我是世界主义的人就好了。”文章表达了心中的颇多无奈。
作家阿英在20世纪30年代写了《元旦试笔》,“还是青年人和孩子们是有希望的,想到除夕夜的生活,我总这样的确信……或者不时的望着天,看日和夜的战斗,亲切的体验着,看新的年怎样一步一步的静默无声的逐渐显现。”写出了心中颇多的寂寞与忧伤!
1933年11月7日,俞平伯作《元旦试笔》,提出中国“有三条交错重叠的路”,第一就是“亡国”:“以神州有限之膏腴,填四海无穷之欲壑,菁华已竭,民尽为丐,则不知奴才矣。自由之民,期为人奴,此之亡国路。”表达了对民族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
1934年1月1日《文学》月刊第2卷第1号,刊发了“新年试笔”专栏,登载冰心等15位作家的文章。冰心用“平凡人的笔下”,表达了平凡的希望:“回家去,家家温暖的灯光下,有着可口的晚餐,亲爱的谈话……”并提出“然而这平凡的希望——何时才来到呢?”多年后,冰心写过另一篇《元旦试笔》,文章除了感叹“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赶少年”外,更多的是写出了祖国的新气象,“当街头巷尾,爆竹震响,锣鼓喧天,家家户户都是'开门红’的时候,你也应当兴奋地站起,把门儿打开……”
这些“元旦试笔”,大都写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正是中华民族处在最黑暗的时代,在辞旧迎新之际,文人们总不免感慨岁月无情和人世沧桑,既有对前途的迷茫,也有对民族的忧虑和希望。
语云,“元旦书红,万事亨通。”元旦将至,新时代的你我,不妨也来一篇“元旦试笔”吧!
明 陈宪章《元旦试笔》长卷
释文 | 筮仕示张诩。灯下排蓍十八更,神机我祝敢相轻。一时出处虽当决,半得功名了不争。世事转头常老病,山田计口废春耕。儿童与我添香烛,再拜皇穹祝母龄。元旦试笔。酒杯不与容华老,诗思还同岁月新。分外不加豪末事,意中长满十分春。栖栖竹几眠看客,处处桃符写似人。除却东风花鸟句,更将何事答洪钧。前在城中有简寄去,不审到否?时事纷纷,想澈左右,兹不赘。惟去住一节,欲闻惠论,便风无吝一字。凡报宜附张诩处,转寄为便。去年九月一简,十二月方至白沙,不知何人沈滞也。碑刻已三之一,三月间可了。二月十一日,章上,缉熙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