拢袖观棋有所思:为什么人们总喜欢围观高手下象棋?

本 文 约 446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min

拢袖观棋有所思,分明楚汉两军峙。

非常喜欢非常恼,不着棋人总不知。

这首诗是清代大才子袁枚所作的《春日偶吟》。袁枚喜欢下象棋,也很喜欢看人下棋。他退休后,在今南京小仓山下的“随园”,聚集一些著名的文人墨客一起赋诗下棋。

在这首诗里,袁枚把一位棋迷观棋时全神贯注的形象写得惟妙惟肖,那种时而欢欣时而焦急的心理状态,大概是观棋人的“通病”吧。

马路边、公园绿荫处的棋局,可能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即便在现在,还常常能在街边看到这样的“名场面”:下棋者坐着小马扎苦思冥想,周围一圈围观的人,七嘴八舌指指点点,甚至会因为一招棋的下法争得面红耳赤,简直比下棋的人还激动,这也是看棋人最大的乐趣。

前人或许更难想象,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下棋和观棋的乐趣也有了许多变化。如今,甚至会有120万人齐聚一室“指点江山”的奇景。一盘棋,有了新的快乐。

博弈之上流

“少年姜太公”心中的象棋乐趣

作为一项有千年历史的古老游戏,象棋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杂糅了《易经》、儒家思想和军事思想,也吸收了哲学、兵法等多种智慧,并与人们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发生着联系。所以象棋的国民认知度很高,就算是不会下象棋的人,在多年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浸染下,对象棋故事、战术也能说出一二。

最耳熟能详的,大概就是棋盘上“楚河汉界”的来历。秦末项羽与刘邦楚汉相争,用智斗勇,仅在荥阳一带就友“大战七十,小战四十”,好比一盘棋经历几百回合大战。又比如“将帅不相见”,蕴含着古代“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外”的军事智慧。

喜欢下象棋的南宋词人李清照,更愿称象棋为:博弈之上流。

当然,在6次全国象棋冠军、以及多次“大满贯”得主的中国象棋特级大师许银川眼里,这方寸之间的游戏得以绵延千年长盛不衰,也是因为下象棋本身就是一件快乐且有意义的事,“它能锻炼思考能力,也磨练了人们意志。”

1975年出生的许银川,是过去20年公认的棋坛翘楚,总共6次获得全国象棋冠军,还完成了世界、亚洲、全国象棋冠军“大满贯”的壮举。

1993年,年仅18岁的许银川勇夺全国象棋个人赛的冠军,成为胡荣华后30年里最年轻的男子全国冠军和特级大师。当时的许银川虽然年轻,走棋却很老道,棋风稳健细腻。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对手,应对何种招数,都能沉着自如,冷静淡定,如姜太公稳坐钓鱼台,故此还得了个“少年姜太公”的称号。

许银川认为,象棋很考验定力。他记得在儿时,当周边同伴沉溺于课后的玩乐,他却会被棋盘牢牢吸引,每天都能聚精会神地摆弄上数小时。这种打谱的经历无疑打磨了他的心智,而历经十余年沉淀的耐性,也让他战胜了一次次挑战。据他回忆,还在老家广东惠来县的时候,有一次他代表镇去参加比赛,那次比赛很关键,如果输了可能从此就与职业棋手的道路说再见了。偏偏在某一场比赛时,阴差阳错地竟白白送了一“车”给对手,输掉了。这种情况足够让人沮丧,但是不到整个比赛的最后一刻,许银川都没有放弃。他及时调整好了心态,稳住了自己,最终获得了晋级机会。

此外,还曾经有一场发生在上海的比赛,耗时非常久,用了八个多小时,除了上厕所,几乎不吃不喝一直在下棋,“过程虽然很煎熬,但是熬过去整个人就会迈入新的境界。”

“另一方面,象棋对下棋人的思维能力也会有很高要求。千千万万的人,下了一辈子的棋,却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规则固然清晰,却始终不知道如何计算。而想下好棋,就要学会分析,至少能一步三算。”并且在他看来,棋如人生,“真正能把象棋学进去的人,大多会变得知进退、明得失,做人也慢慢豁达许多。”

尝到学棋甜头的许银川,同样特别希望能让更多人感受到象棋的乐趣。

为了让象棋的力量影响更多人,许银川尝试过开象棋学堂、办夏令营,陆续培养出大批高水平的棋迷。

不过面对面的分享始终有局限性,一切的改变始于疫情:由于线下的比赛与培训全部停顿,但是棋迷粉丝中有很多人还是想要跟他学象棋,许银川开始转战线上做各种尝试。录短视频、做直播、开视频培训班,并录下教学视频放在网上。

2020年5月,许银川在抖音开了账号,讲解棋局、教授技法,有时也会聊聊对局心理。他有个较为固定的栏目叫“一招制胜”,每集讲一个象棋招术,每集两三分钟一边演示一边介绍一个制胜之招:连消带打、暗中掩护、步步争先、先弃后取……已是渐成系统的象棋教学课程。

许银川气质儒雅,一直是谦谦君子的模样,尤其是对于别人的夸赞,都谦逊温和地回应。不过,在视频中讲到专业领域时,许银川讲话却很直接,从来不绕弯子。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胡荣华对战付光明,成就十连冠霸业的经典一战,第一步棋想了15分钟才落子。许银川在分析这局棋的时候,很直白地说,这就是胡荣华在施放烟雾弹,等着对手上当。

过去只能在赛场上见到的对局,现在打开手机就能看到

120万人齐聚一室

一代“棋王”直播下棋

不过,短视频教学到底还是和直播效果不一样。许银川一直认为,要提高棋技,需要有理论基础,还要有大量的练习,才能“把脑子磨得更快”,要“多看专业高手的棋局,甚至亲自去跟高手过招”,“都说不要班门弄斧,我却觉得就应该'弄斧到班门’”。

而直播给了更多普通棋迷“与高手过招”、听高手讲解的机会。

趁着直播的东风,今年5月9日,许银川第一次在抖音上开直播下棋,短短4个小时内就吸引了超过120万人围观,最多时有6万多人一起在线教“许特大”下棋,这也是许银川近30年“棋生”从未有过的经历。

直播时的许银川很接地气。以前许银川录制短视频时会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但还是会有网友反映,有的术语虽然能听懂,但是反应不过来,希望能更接地气些。所以在直播时,为了照顾的更多观众,许银川干脆连“炮三平六”之类的术语都尽量避免,改说“我这个炮要到车旁边去了”。

这很不像一位特级大师的话术,对于这一点许银川想得很明白:“做一名棋手,我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但是搞直播,好不好就不是自己说了算了,而是观众说了算。”

为了让直播更生动,许银川会尽可能地把各种知识融合进去。比如说兵法知识。象棋天生就与兵法相关联,之前许银川也曾经在成都博物馆做过题为“兵法与象棋”的讲座。在前不久的一次直播里,他就把游击战中的“敌进我退”给用上了。“既要有专业,又要接地气,像百家讲坛那样”,这是许银川做直播的自我要求。

许银川直播的频次比较高,一个月播了十多场,与棋友点桌对战,五分钟、十分钟、评测,每每到夜里十一点多。即便是在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的当下,许银川白天训练,晚上只要有时间还会与棋迷如期见面,弈战解说。

在直播解说中,许银川对棋迷倾囊相授,直授、问答、考题相结合,把棋局的要领告知棋迷,再穿插象棋故事,一场直播下来,生动而有趣,就像跟着他上了一堂课,不管什么水平的棋手,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这或许也是许银川的直播,能在一众“俊男靓女”的网红直播里杀出重围的原因。

更为有趣的是,在直播间,许银川会留意“弹幕”里的评论,想办法跟看直播的棋迷粉丝互动,还会在走棋之前特意拿出两三个走棋的方案给观众选:“下一步怎么走呀?”“是出炮好,还是出车好?”

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许银川解释说:“线上对弈和线下体验是截然不同的,我认为需要调整自己,适应直播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并且对我来说,棋盘上的应对之策已经是随手拈来,但我要把它讲解出来,这样才能给观众带来更多的启发,所以互动是必须的。”

直播时,许银川通常会一边在线上与人对局,一边通过抖音来直播下棋的过程,给观众讲解棋局思路。粉丝们熟悉了这种操作模式,做出许多让他啼笑皆非的事。曾经有网友一边在线上平台跟他下棋,一边开着抖音直播,参考他的走法思路。这等于是许银川自己跟自己打,传说中的“左右手互博”。还有的人故意用AI来跟许银川下棋。所以在网上,许银川也会输棋。

输赢也好,抱怨也好,唱反调也罢,直播间里的许银川都不在意,他只在意能不能利用新的传播方式,把象棋的魅力介绍给更多新时代的玩家。“刚好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可以借助这个时代潮流,去做合适的事情。……我觉得借助抖音这个平台,一次可以有那么多人来看直播,胜过在一个训练室里给几十个学生讲棋” 。

高手云集抖音

让古老艺术“活”起来

不可否认,互联网时代的传统棋牌,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面对无限多的娱乐活动挤压,越来越少人有耐心亲自下完一盘棋。但另一方面,百万人围观下棋也从侧面证明了这项国粹庞大的群众基础,而用好传播的新手段,是能够让象棋这颗老树开出新花。

有人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象棋,也有人说在中国有超过一亿以上的人会下象棋。事实上,从街头巷尾的对弈大军、棋牌网站的大量棋迷,以及抖音等平台的粉丝来看,这种估算并不夸张。

自2020年5月在抖音开账号至今,许银川在抖音上发布了140多个视频作品。一年的时间里,他收获了近百万粉丝,视频获赞超过108万。

在许银川的带动下,也有越来越多的象棋高手加入到直播行列。吴可欣、刘君等20位象棋大师也已入驻抖音,群英荟萃,从专业角度分享提升象棋能力的技巧法门。不久前,5月29日晚七点,20岁登顶全国冠军、等级分全国第二“蜀山少侠”郑惟桐也在抖音开启了直播之路,为棋迷们倾情讲棋。

而在这些有关象棋的视频下,永远都有成千上万的网友在“吵吵闹闹”地围观。

“观棋不语真君子”的古老法则在这里不再适用。

有人惬意地留言:“人在床上躺,技术心中涨”。

有人感叹:“不止能学到棋艺,还能学到人生道理”。

也还有人因为对一步棋的不同理解,干脆就在留言里你来我往地讨论起来。

这种线上围观的快乐,从传统线下观棋的行为延续而来的,又超脱其上,可以让人更没有负担地去表达。如同古老的象棋艺术,在互联网时代,不仅没有在历史长河中凝固,反而有继续鲜活下去的新机遇。

因为我们最终相信,不管时间怎么变,象棋带给人的思考的快乐,是不会变的。

END
作者丨楠生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苗祎琦
排版 | 詹茜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