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汤为何不鲜?工艺很重要,两种古代厨师的传统方法分享给大家
最近很多朋友问我比较多的问题,是鲜汤的做法,包括怎样配比,如何熬制效果最好等等,这说明时过境迁,我们原本最爱的凉皮之类已经退居二线,一些需要用到鲜汤为基础的热加工品类站上了前台。
无论是面馆的各种风格的面,以及酸辣粉等独当一面的小吃,包括一些畅销的卤味等等,鲜汤在其中,无疑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直有着“唱戏的腔,厨师的汤”之类的说法。
我最近为了能给朋友们提供更多这方面的参考,也找了一些很专业的资料来学习,还是颇有心得。
例如说以前,我们只知道那些配方里,用猪棒骨、鸡架、鸭架、火腿等很多食材来熬制鲜汤,但往往是一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只知道这么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搭配?
我最近在一些很专业的资料里,找到了答案,这种搭配的原因,是因为“鲜”这种味,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混合增效”。
产生鲜味的物质能有很多种,例如从谷类里提炼出的谷氨酸钠,从肉类里提炼出的肌苷酸钠,从鲜类蔬菜里提炼出的鸟苷酸钠等等。
我们都知道“”酸甜苦辣咸”之五味,而鲜味是俗称的“第六味”,是提升综合口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而这些味型之间都有着相加、相消、相乘等相互作用。
而鲜味的产生过程中,相乘的作用最明显,也就是几种鲜类物质搭配在一起,所产生的效果要远远大于单一相加的结果,往往是以倍增计算的,这就是我们熬制鲜汤时,要用几种食材搭配在一起的原理。
关于这个话题如果展开的话,要说的很多,今天我们暂且先了解一下这个原理,然后说两个实用的给汤提鲜的方法,是我在学习专业资料时,顺手淘到的两个古代的方法。
换一种说法也就是,在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提炼出味精等物质之前,古代厨师们在熬制鲜汤时所采用的比较原始,但非常有效的方法。
1、虾粉
这个说来简单些,在传统的做法里,就是用一些虾籽、虾米之类晾干脱水后,碾碎做成虾粉,用在熬制好的鲜汤里,能起到很好的提鲜作用。
此方面我是实践过的,对效果深有体会,而且做法也简单,成本也不高,就是到市面上去买上好的虾皮,搭配1/3的海产干虾仁,一起在打粉机内打成粉,在高汤熬好,关火前10分钟,放少许在汤桶里,便可以起到增加鲜味层次的作用。
2、鲫鱼粉
这个不太多见,至少不是广为人知,却实实在在是传统的增鲜方法,是古代厨师常用的鲜味剂,其原理和虾粉也差不多,就是用水产的鲜味,与肉类的鲜味相配合,达成“混合倍增”的效果,利用好了就是人们口中的秘方,这个说法绝不为过!
鲫鱼粉做法:把新鲜的鲫鱼1公斤洗干净,去除内脏后沥干,接着把处理好的鲫鱼放入锅内,在旺火上焙干水份,之后碾碎,这时添加豆油30克,改用微火继续翻炒,炒至锅内的鲫鱼粉手抓不粘,握不成团时,再加豆油30克,继续炒,待鲫鱼粉呈现出金黄色时即成。
这种东西用在制作奶白类鲜汤里,效果非凡,用于制作面馆的汤料,可能就是那种不能说的秘密,大家自行参考。
最后还要说一个观点,为什么在制作鲜汤的工艺中,传统的手艺一直不可替代?即使用科学方法合成出再高纯度的鲜味剂,也代替不了传统的熬制方法,是因为鲜味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层次感,它是一种多层次感受之下的结果。
而这种醇厚和层次感的体验,只能用多种食材的合理搭配,以及正确的加工方法才能获得,这也就是添加剂的鲜香味再强烈和突出,也达不到那种隐而不露,回味悠长的境界的原因,这是自然规则的体现。
刚学到的一些小心得,又急不可耐地分享给大家,最近时常会有一种发自内心地感激!很感谢遇到的每一位朋友,在大家的一直关注下,我有了一种责任在身的学习动力,自己的原有经验不够,只能继续修炼。
浮躁了多年的我,又能静下心来,去学习那些可以为我们所用的东西,并把它提炼成价值,回报给大家,然后我们一起去享受那种“以舍为得,分享快乐”的心情,幸甚幸甚!
自然门美食e族 一心一意做价值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