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良平:戊戌春节感言/旺旺年,事事顺畅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 sdhjl1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作者简介】曾良平,网名拜林西甫、大地栖居者。邵东县人,男,1970年7月生,一生爱好是天然,不求闻达于诸侯,痴迷于文学,赖法学以栖身。信奉白乐天所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视卡夫卡为终生偶像,知我罪我,庶几在焉!
戊戌春节感言
曾良平
“咣—且,咣—且’’,我一合上眼,耳边便想起这熟悉的锣鼓声,那是耍狮子的队伍,有时是从老家后山传来,有时是从上满塘由远而近,迤逦而来,时间大约是凌晨二三时,睡得正香,又是大冬天,真的不想起床,可是那不绝如缕的声音,耍狮子那农村唯一的娱乐方式对我的刺激还是很有效的,当父亲点亮煤油灯,打开堂屋门,点燃炮火,把耍狮队迎进门来时,我已经穿戴整齐站在观看的人群中。
“大人望插田,细个几望过年”,耍狮子是只有过年才会出现的。在那物质贫困时代,小朋友望过年,一是有好吃的,二是有好穿的,三是有好玩的,那时的过年的确能充分满足小孩子的这些愿望。所以每一个快乐的春节都深深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时光飞逝,眨眼之间,三十年光阴尘与土,我们也成了大人,父母已白发鬓鬓。过年还是年年过,但我分明觉得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美好已悄然逝去,我们的亲情在疏离,我们的友谊在淡忘,越来越多的不和谐场面出现了。
年前一天,赶回乡下过年。马上有亲戚找上门,说儿子在广东打工,两年没回家了,手机一直关机打不通,期间很少跟家人联系,那边又没有亲戚朋友,具体是什么厂也不知道,问怎么办?我说过完年,你们得去那边通过公安部门去找人了。问为什么不跟家里联系,回说原来在家时,很少跟家人交流,整天关在屋里上网,从不交朋友,去找工作也是通过查询网络,然后一个人跑过去找事做,找到事做后一年难得跟家里联系几次。
正在百思无计时,大年三十夜,他主动打了电话回来,说厂里工作很忙,今年就不回家过年了,等过完春节,再回来看父母,接了这个电话后,家人才算放下心来,安心过年。
这边刚消停,那边又闹起来了。也是亲戚,两口子忙于打牌,小孩子交给年迈的老人看管,稍一错神,顽皮的小家伙就一个人爬到一堵废弃的两米高砖墙上,老人遍找无着,满院子呼喊,这家伙就是不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那堵墙上找到他,两口子回来后为这事大吵一顿,这下过年的心情还有吗?
然后是过年,过年了,总会消停了吧。不,大家在牌桌一边打牌,一边飞短流长,东家长西家短编排开了,有些人吹嘘家里怎么有钱,有些人消遣人家的家事,散了后,又把一些不该说的话活舌到当事人身上,这样,正月初头,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家争得不可开交。殊不知,古有明训,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好言贾祸。可是,沉迷于打牌的人们忘了这一切,忘了勤劳致富的根本,梦幻打牌致富,从而对小孩失于管教,感情疏离,对网络上瘾,走向另一轮怪圈。
曾几何时,乡人非常看重小孩考大学。七八十年代,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村上免费为他家放映一场电影,这是那家人的最大荣光。我是九十年代初考上大学的,很遗憾不再享受这种荣光,但是家族的长者还是对我赞赏有加。我清楚地记得福满专程请我到他家吃了一顿饭,吃了什么不记得,但他对我的鼓励和赞扬溢于言表,我之所以一直不松懈,努力过好每一天,或许有他的热切期许在,现在他的儿子和兵在外面敢闯敢干,不怕辛劳,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而且,他重视孩子的教育,两个小孩成绩都不错,是个读书的好苗子,我想这一定也是他父亲重视教育的福报。
可是,近些年,乡人们因为一两个考上大学的,没有找到好工作,就错误认为考大学没有用,还是打工,当老板赚钱更实在。他们没有分析出失利的真正原因,把它笼统地归结于读书无用。他们没有认识到,我们国家已进入了一个更看重个人能力、素质的新时代,考上大学不再是一种成功的方式,只有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凭自己的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一种真正的成功,大学生必须转变观念,适应社会的新要求,才能不被这个时代淘汰。还好,我们也看到我们的家人有更多读书成功的范例,比如翠姑娘、玉姑娘的小孩考上大学后,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成家立业,在大城市里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令人值得欣慰的是,家人中还是有很多勤劳致富的人,比如德发叔两口子、双发两口子几十年如一日,在外扎扎实实做事,勤勤恳恳赚钱,很少打牌,没什么生活恶习,而且双发两口子重视子女教育,小孩成绩上佳,乖巧孝顺,是我们家人学习的好榜样。
初四,阴雨绵绵,我心事沉沉向老母告辞回城,真有一种“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的情境,我的田园牧歌哪去了呢?我的王道乐土还有吗?我还会载欣载奔地回归我的田园吗?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因为爱,我希望我的家人们远离恶习,尊老爱幼,谨言慎行,扎扎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