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画里的端午!
棕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在我国传世的古代名画中
以“端午”为主题的也为数不少
品赏这些传世名画
独特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跃然纸上
元·吴廷晖绘《龙舟夺标》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重要的特色民俗活动
吴廷晖曾经绘制过一幅《龙舟夺标》
每年端午节
楚地纷纷举行龙舟竞渡活动
以纪念屈原,后来逐渐演变成为
民间的一项重要的端午节俗活动
元·吴廷晖绘《龙舟夺标》
张择端的《金明争标图》
此图描绘北宋京城汴京(今开封市)金明池水戏争标的场面。画面苑墙围绕,池中筑十字平台,台上建军圆形殿宇,有拱桥通达左岸。左岸建有彩楼,水殿,下端牌楼上额书“琼林苑”三字。
池岸四周桃红柳绿,间有凉亭,船坞,殿阁。水中龙船屑楼高阁,人物活动于楼内外;龙船两侧各有小龙舟五艘,每艘约有十人并排划桨,船头一人持旗;另有数只维游其间。书面左,下两侧的苑墙内外,人群熙来攘往。
王振鹏的《龙舟竞渡图》
由宋到清,比较著名的画
还有张择端的《金明争标图》
宋人的《龙舟图》
元人王振鹏的《龙舟竞渡图》等
其中一些精品,还被制作成缂丝制品
如清代就有一幅《龙舟竞渡图》
郑重《龙舟竞渡图》
《龙舟竞渡图》描绘端午时节南方湖区景象
此图继承了唐代“大小李将军”
华美的青绿山水画风
画面整体气韵瑞丽生动
敷彩勾勒工丽细致
具有明代工笔绘画构图布局灵动
画面充满动感、人物细节精致
所描绘的风俗情景生动写实的风格
在清代的瓷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龙舟竞渡的场面
蜀葵多为红色,原产于我国四川
因它于端午节前后开花,故又得名“端午花”
陆治绘《端阳即景图》
此图所画即是端午节时陆治亲手所植花木
图中的湖石是背景和衬托
故仅用淡墨干笔渲染造型
复加以苔点颇显意趣
而萱草、蜀葵、石榴等花叶
均以勾花点叶法重点刻画
勾笔细劲如铁线
而点叶则用笔较拘谨
但温润沉着;野草灌木则直接以
没骨画法用色彩点染写出,显得生趣盎然
任颐的《端午图》
以直立的艾草、菖蒲
蜀葵为主要表现对象
以地面上摆放的枇杷、蒜头为辅
构图取新颖之姿
用笔用色讲究韵味和文人趣味
图中物象,皆与端午习俗有关
“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
枇杷是端午节前后的时令水果
在江南一带,过端午节不仅要吃粽子
而且还要吃枇杷
清·罗聘 端午图 1795年作
此画所绘均为端午节常见之物,看似漫不经心,实则苦心孤诣。着色鲜丽,艳而不俗。
清代 余樨《端阳景图》
清代画家余樨所绘的《端阳景图》
以挺秀细润的笔法,将菖蒲、蜀葵
豆娘、蟾蜍和青蛙等
动植物生动逼真地刻画出来
此图上方所绘乃两只豆娘
有人却误认为是蜻蜓
古代端午节这天
江南一带的妇女有佩戴豆娘头饰的风俗
它是用丝绢等材料做成仙、佛
虫、鱼、百兽之形,或八宝群花之类
固定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支架上
插于妇女发髻上,以起到驱邪辟疫之作用
黄慎 《端午钟馗图》
钟馗画像也是端午节习俗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
用以镇宅驱邪
(一则小故事)
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清·郎世宁 午瑞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副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早期之作
就构图而言,画中物品聚散有致
呈正三角形布局给人的视觉以稳定感
而绘制方法则采用色彩深浅
及光影明暗的变化展示花叶
水果和瓷瓶的立体感
尤其是瓷瓶肩部见于欧洲绘画
而中国画绝无的“高光”手法
能令观者清晰地体会到西方油画的技巧
清人徐扬《端阳故事八帧》作品
射粉团:造粉团角黍饤盘中 以小弓射之 中者得食
赐枭羹:汉令郡国贡枭为羹赐官 以恶鸟 故食之
採药草:五日午时採药最效验
养鸲鹆:取鸲鹆儿毛羽新成者,去舌尖养之,皆善语
悬艾人:以艾人悬门上 以禳毒气
系采丝:彩丝系臂 谓长命缕
裹角黍:菰叶裹粘米为角黍 取阴阳包裹之义
观竞渡:聚众临流 称为龙舟盛会
齐白石《粽子》
1954年齐白石作的一幅《粽子》中
以浓淡赭色涂出一个个的三角形
再以浓墨画系粽的绳草
或聚或散充满了变化
为了增添画面色彩感
在左上角画两瓣切开的盐蛋
朱磦色的蛋黄使满幅生辉
齐白石《盐蛋》
齐白石的小品画《盐蛋》
上方画两只包裹黄泥的盐蛋
中部置一大瓷碟,碟中搁
四瓣切开的船形盐蛋
蛋白蛋黄十分中看
右下角画一只小昆虫
齐白石《五日吉祥》1943年作
端午节时令画。“五日节”家家挂艾叶菖蒲以僻邪驱瘴。艾叶偏倚右侧,左侧菖蒲又称蒲剑,画中数笔,以花青写之,浓墨勾茎,不失“剑气”。简单几笔便微妙地表现出棕子的棱角转折,浓墨乾笔写出棕绳,旁搭配造型简洁的酒壶、酒杯。
齐白石《端午》
齐白石《端午》
齐白石 端午美味图 1953年作
此帧端午图作于1953年,已是白石老人最晚年之作。雄黄酒、咸鸭蛋、粽子、荔枝、樱桃,都是端午节应景之物,白石老人以少胜多,以寥寥几笔将之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有酒温果鲜之感。此等形象,在前人画作中极其少见,他们代表了与普通人同乐同忧的东西,蕴涵着朴素的思想感情。
张大千 端午习俗 1979年作
款识:雄黄大蒜千年俗,簪艾悬蒲万户欢。祗有老夫枵腹坐,画符吓鬼近来难。古来午日俱画赤灵符,今无复见矣。六十八年午日戏作,八十一叟爰。
张大千 五瑞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23年作
此画为大千旧画重绘之作,癸亥(1923)仿石涛清新俊逸画风,书法遒劲中稍显稚嫩,但不难看出早期张大千在绘画中的深厚基础和仿古能力。戊子(1948)年重画枇杷、大蒜,笔法简练纯熟,敷色雅丽、相得益彰。
程十发《端午即景》
陈半丁《天中五瑞图》
唐云《端午即景》
朱屺瞻 端午清供
朱屺瞻 端午佳品
来楚生 荔枝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