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篇“超级教师报告”,讲的是台湾教师陈丽云,她讲语文的阅读与写作。

  “超级教师”这块牌子吸引了我的眼球,于是要看一看,看完之后觉得“报告”可取之处只有这样两点:一是“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这也是我赞成的,然而这在语文界只是常识,并没有什么“超级”之处。二是除了内容上的情感之外,还要教出形式,“工具性”这三个字才能真正落实到位。这也是我赞成的,但是也是语文界许多前辈都提过的,我最近的《中国现代语文学科“形式”研究》就专门讲这个事情,其中列举了很多民国时期语文前辈的论述,如:

  孙本文认为:国文教学之主鹄,固宜重形式而轻实质矣。

  孟宪承认为:国文科的训练,本应注重思想的形式上,现在专重社会问题的讨论,忽视了形式上的训练,喧宾夺主,很是一个问题。

  宋文翰说:别的学科重在内容实质的深究,国文科重在形式表现方法的探讨。

  阮真说:语文教学的最大问题,就是只注重文章的内容思想,不注重文章的形式,结果是历来国文教学没有很好的成绩。

  夏丏尊说:关于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只有一句话,就是“学习国文应该着眼在文字的形式方面。”

  叶圣陶介绍他编写的语文教材《国文百八课》说:“这是一部侧重文章形式的书,文章的处置全从形式上着眼”。

等等等等。这些观点都有充分的阐释,并非灵机一动的“金句”“妙语”。然而“超级教师”陈丽云似乎并不知道这些资料,无论是讲“语文工具”还是“语文形式”,似乎都只是当做自己的新发明,只是谈个人的教学经验。网络小编自然更不知道这些资料,所以一见陈丽云的议论,便佩服得五体投地,封她为“超级教师”。其实不仅是网络小编,就是那些正儿八经的学术期刊的编辑,也未必知道这些前人的资料,上述我的《中国现代语文学科“形式”研究》一文,就系统阐述这个问题,然而给了好几家语文期刊,都不录用,最后还是《汉字文化》录用的(那等于是自己家的刊物),发表后也没有什么反响。更有语文同行的误解,说“工具”就被以为不要“人文”,说“形式”就被以为不讲“内容”,所以,看到这个台湾教师偶尔说了一句“工具”,一句“形式”,便被捧为“超级教师”,我只能感叹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