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一位中国餐馆老板,历时7年徒步环游全球,受到罗斯福的接见

一更历史不点蓝字,我们哪来的故事?

1937年7月7日夜,驻守在北京卢沟桥的日本驻军,以一名日本士兵失踪为借口,准备强行搜查中国军队在北平宛平县的基地。

如此挑衅行为,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随后爆发了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大幕。

与此同时,一位名叫潘德明的浙江青年内心却焦急万分。当时潘德明刚刚结束环球徒步之行,准备前往青藏高原进行下一步的旅行。

1937年7月初,南京国民政府官员通知潘德明,中日战争即将爆发,建议他取消西藏探险计划。

思来想去,潘德明决定返回上海。不久,日军敌机飞临上海领空,国难当头,潘德明把10万美元考察费用全部捐献给了抗日事业。且潘德明多次利用自己的国际地位,为中国军队进行舆论造势。

或许不少同学会有些云山雾罩,这位因抗日战争被迫取消环球旅行计划的潘德明,到底是何许人也?他为抗日战争又做出过哪些贡献呢?

潘德明出生于1908年,又名文希,是浙江省湖州市人,祖籍上海南汇。从7岁开始,他便经常去参加爬山、登高、长跑活动,阅读世界地理等相关旅行杂志。

12岁的潘德明,与父母从湖州来到南京,后来潘德明曾就读于上海南洋高级商校。

1928年,年仅20岁的潘德明,在南京东南大学附近的四牌楼,开了一家名叫“快活岭”的西餐馆。

因为潘德明的父亲是专门帮外国人做衣服的“红帮裁缝”,潘家时常能与外国人接触。

潘德明从小阅读西方地理和旅游相关书籍,快活岭西餐馆生意蒸蒸日上,很快,潘德明便积攒下一笔数目可观的积蓄。开办这家西餐厅,也能让潘德明每天接触许多不同国家的外国人,激发了他对环游世界的向往。

1930年的夏天,上海《申报》发表一群青年人的宣言。

这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适龄青年,他们希望从上海出发,以徒步环游世界的方式,给西方国家展示中华民族的历史光荣,并摘掉长期压在中国人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

潘德明无意中读到了这篇宣言,便立马决定奔赴上海,加入该团(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

为此,潘德明立马关停快活岭西餐馆的生意,不顾家人劝阻,乘车赶赴上海。可是潘德明好不容易从南京来到上海时,亚细亚步行团已出发好几天,潘德明随即乘车来到浙江杭州。

紧赶慢赶,终于加入亚细亚步行团。当时步行团总共有四男三女,潘德明加入后,五男三女组成的步行团将首发目标定为越南。

他们一路往南,经过杭州、广东、广西,一行人在1930年底到达越南海防市。

民间有句俗语是这么说的,“在家事事好,出门处处难”。亚细亚步行团虽然已走出国门,来到越南,可步行团的旅游经费完全是个人自费支出。

这些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青年男女,从上海出发时抱有一腔热血,走着走着,却因为旅途上的种种不顺,有5人相继退出。

走到越南清化市时,又有两位团员也选择离开返回中国。

最终,亚细亚步行团只剩下了潘德明一人。潘德明是第一次出远门,加上当时东南亚的局势并不太平。

孤身一人的潘德明,到底是会继续前进,还是原路返回南京,继续经营那家快活岭西餐馆呢?

1931年1月中旬,孑然一身的潘德明从越南清化市来到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

看来,潘德明并没有被困难所击倒,更没有退缩,即使步行团剩下他一人,潘德明还是要完成徒步环游全球的计划。

来到西贡后,潘德明用所剩不多的经费,买了一辆英国制造的自行车,开始了“骑行旅游”。

同时,潘德明还自制了一本重达8斤的《名人留墨集》。所谓《名人留墨集》,是潘德明记载沿途各国各地的名流题词,作为他环球旅行的重要见证,相当于《西游记》里,唐僧手持通关文牒一样。

潘德明在越南西贡市休整一番,骑自行车便来到柬埔寨,又经过马来西亚辗转渡海,来到新加坡。

潘德明来到新加坡时,已是1931年3月底。当地有位名叫胡文虎的华侨商人,听闻潘德明的事迹,特意找到他,并给予潘德明经费资助。

胡文虎也是第一个在《名人留墨集》上题词的人:“希望全世界的路,都印着你的脚车轮迹。

1931年4月3日,潘德明从新加坡出发,踏上了开往印度的轮船。到达印度,潘德明拜访了著名诗人泰戈尔。

泰戈尔对潘德明这样说道:“我相信,当你们的国家(中国)站立起来,把自己的精神表达出来的时候,亚洲也将有一个伟大的将来,我们都将分享这个将来带给我们的快乐。”

泰戈尔的这番话,表达了对中国的期许,也赞扬了潘德明徒步环游骑行的想法。而潘德明在印度不仅拜访了泰戈尔,还拜访了印度总理尼赫鲁、圣雄甘地等人。

甘地亲手送给了潘德明一面用粗麻布制成的印度国旗,一张甘地本人的签名照片。并对潘德明说了一些赞许的话,尼赫鲁也是力所能及地给潘德明提供了经费帮助。

1931年6月,潘德明即将从印度出发前往下一个目的。临行时,他给远在中国的家人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么一句话:“国人期望之殷,德明自当勇往直前,力振民族精神以雪'病夫’之耻。”

这封信无疑表明了潘德明此次环球旅行的初衷,不摘掉“东亚病夫”的耻辱称号,潘德明是绝对不会返回中国。

后来,潘德明来到伊朗、伊拉克、叙利亚,拜谒了耶路撒冷的哭墙。1932年,潘德明来到埃及首都开罗,恰好碰上了几位在埃及留学的中国学生。

这几位中国学生成为了潘德明的志愿者,免费帮助他找寻住的地方,充当潘德明的向导,陪同他参观了著名的埃及金字塔,游览了阿蒙神庙,还有狮身人面像。

潘德明来到埃及后,也非常赞叹两河流域孕育出的独特文明,埃及与中国一样,都是拥有数千年的古老文明国家。

参观完埃及的各大旅游景点,潘德明与那几位中国留学生告别,他从亚历山大港口乘船渡过地中海,来到了希腊奥林匹亚。

潘德明来到奥林匹亚时,正好是1932年春末。第十届奥运会正在美国洛杉矶举办,中国在此届奥运会上,只派出了一个由三人组成的代表团,运动员仅有短跑选手刘长春一人。

此情此景,让潘德明悲痛万分。一方面,他通过实际考察,亲眼目睹了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另一方面,在奥运会发祥地的奥林匹亚,他却收到了这么一个耻辱的消息。

为此,他还在奥林匹克遗址的古柱上写下了:中国人潘德明步行到此。同时,潘德明也想着为百废待兴的中国做点什么。

潘德明离开奥林匹亚回到希腊首都雅典,时任希腊首相维尼奇诺斯,热情接待了潘德明,并对其寄语:“我从你身上看到了东方古国的觉醒和力量。”

1932年盛夏,潘德明离开希腊,游遍了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奥地利、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挪威等16个国家。

1933年7月,潘德明来到了浪漫之都的法国巴黎。当时少帅张学良正在法国治病,张学良经中华民国驻法国大使顾维钧的介绍,知晓了潘德明这位徒步旅行家的事迹。

一向深居简出,从不抛头露面的张学良,表示很想见见这位潘先生。

随即,潘德明与张学良会面,少帅对潘德明游历天下的想法很为赞叹,并在《名人留墨集》上写下了两个字——“壮游”。

结束了与张学良的会晤,潘德明从法国出发,他跨过英吉利海峡,来到日不落帝国英格兰,又乘坐欧罗巴号邮轮到达美国。

潘德明旅欧期间,本想拜访大科学家居里夫人,但由于居里夫人一直非常忙碌,最终未能如愿。

1934年1月初,潘德明抵达美国纽约,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接见,罗斯福还亲手赠予潘德明一枚金牌。

罗斯福还煞有介事地对潘德明这样说道:“你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探险家,通过此次徒步环游,也为世界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4年2月,潘德明离开了美国。但他并没有停止脚步,通过坐船与骑自行车的方式,潘德明游历了加拿大、古巴、巴拿马、斐济、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国家。

1937年初,回到中国云南。屈指算算,从1930年潘德明出发,到1937年回到祖国,他一共游历7年之久。遍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制的《名人留墨集》收录了许多历史名人的亲笔题词。

潘德明也是全球第一位,用双脚徒步游遍世界的旅行家。当然,潘德明在旅行途中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

在印度的原始森林,潘德明就遇到过孟加拉虎。来到中亚,因为当地较为干燥炎热的气候,让潘德明一度断水断粮,昏厥在沙漠里。

途经耶路撒冷,潘德明那辆英国自行车,和身上所有经费、物资,被一伙盗匪抢走。好不容易来到欧洲,却因不了解当地风俗,绕了一大圈路。

后来,潘德明于1937年返回祖国,便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七七事变爆发时,南京国民政府告诫潘德明减少外出活动,更不要去青藏高原。1937年8月,潘德明定居上海,几年之后与一位上海姑娘结婚。

当时,日军的侵华野心早已路人皆知,潘德明希望能为祖国抗战大业做点什么。他先是把原本用于旅行计划的10万美元经费,全部捐献给了抗日队伍。

后来潘德明又频繁向联合国写信,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丑恶嘴脸,呼吁西方国家能对中国施以援手。

正是因为潘德明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给中国抗日事业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据潘德明后人回忆,1940年前后,潘德明曾一度希望加入抗日队伍,手握钢枪,去往战场上奋勇杀敌,痛击日寇,却被家人以及好友劝阻。

1941年前后,潘德明曾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担任后勤工作。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眼看世界太平,潘德明又希望继续进行未完成的旅游计划。

可当时的潘德明,已经有了两个孩子。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重担让潘德明无法继续旅游探险。

就这样,潘德明与家人一直留在上海,而他子承父业,平日靠熨烫衣物,帮人做些裁缝活,维持生计。

1976年,潘德明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去世,享年68岁。

上世纪70年代末,上海少儿出版社的体育编辑季一德,偶然得知潘德明孤身一人环游世界的消息。

经过反复查阅相关资料,找寻潘德明的后人,季一德终于在上海永嘉路派出所,找到了潘德明当年的出国护照签证,还有那一本重达4公斤的《名人留墨集》。

1979年7月,季一德将他发掘整理的资料,编写成了一本名为《异域万里行——潘德明只身环游世界闻见记》的小说。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来自安徽的射击选手许海峰,在男子自选手枪慢射比赛中勇夺冠军,拿到中国首枚奥运会金牌。

1984年底,一部名为《零的突破》电影正式上映,这部电影是作为向建国35周年献礼片,该片收录了潘德明的镜头,时间足有3分20秒。

此外,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中国自行车旅游者协会的最高奖项就是“潘德明骑游奖”。

今时非同往日,随着运输行业以及科技的日益发展,同学们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游,都可以乘坐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十分方便快捷地到达目的地。

而当年潘德明出游时,却是“国将不国”的动荡岁月。他的壮举,打开了全人类的徒步旅行第一步,真正实现了用脚步丈量世界。

而他,也被称为是人类历史上徒步环游地球的第一人!

潘德明不但走遍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还先后到达40多个国家,积累了大量珍贵纪念资料,会见了20多个国家的元首、名人。

他的壮举,轰动了整个地球!潘德明身体力行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也有走向世界的魄力,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一举摘掉了“东亚病夫”的耻辱称号。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