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教程:写意花鸟画技法 藤本花卉

国画艺术

展示国画艺术,展现国画家之风采,品味国画之魅、感受艺术之美。
5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本素材摘录自人民美术出版社《老年国画大学堂 写意花鸟画技法 藤本花卉》,曹国鉴编绘,节选网络共享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深入学习,请从正规渠道购买正版图书。

藤蔓的画法
图一示范的是百年老藤的主干与枝蔓缠结的笔法,要注意的是:(一)干湿笔墨的运用与弧形环转折笔圈画的组合,可以从中理解笔墨上的虚实关系。(二)持笔杆在其顶端位置,以腕力捻转写出环绕细蔓的缠结是写藤的特殊技法,在藤本植物中比较常见,习画者务需熟练掌握。(三)图上标明的顿、挫、起止的用笔方法要认真研读、练习。

图一:藤本笔法示意一

图二讲的是主藤与辅藤走势的变化,写藤要以纵放恣肆的运笔去表现藤的苍劲古厚,从墨色上讲,主藤为深灰墨,辅藤为飞白虚笔或淡墨以示区别。而细蔓的缠结除在笔法上更加流畅,更加注意方折笔的力度与方圆转弧形笔的对比外,在墨色上则以焦墨加强了节奏与韵律上的变化。这幅图重点要读懂主藤、辅藤与枝蔓在笔墨上的运用,尤其是几个转折处的顿、折、提之间的关系。

图二:藤本笔法示意二

图三讲的是画凌空下垂的春藤在取势上宜贯通,主藤是截取当中的一段,笔自当中顿折处向右上出,然后再接笔向右下方顿折,这样在气上与其右侧垂势相接成一整体。从画面可以看出写垂藤要结合书法的篆草笔意,从上而下笔势比较雄健纵放,两条垂蔓墨色上要有浓淡差别,起收自如流畅,一气呵成。画上的几个醒目焦墨大苔点正是全画神韵所在,成为画的重心主体。

图三:藤本笔法示意三

图四讲的是缠绕于石块上的藤蔓的取势,这在丛林间的山野是常见的,为了区别藤与岩石的颜色,以浓淡墨色写没骨石,藤则以赭墨圈写。藤自左下角缠绕,分别折向右上和右侧,藤蔓之间相互缠绕,似乱非乱,乱中取势,要在繁乱中体现出条理。先写藤蔓后补石块,画上缠藤要有主次之分,其中仍以“气”为主体,贯穿于全画。

图四:藤本笔法示意四

图五是缠结于古柏之上,依附古柏的升高而攀缘扶摇直上的一种缠藤,如凌霄。古柏侧向于画面右方,大的空间都给了藤蔓的缠结,所以主体仍为藤蔓,柏树是客体,起陪衬作用。取势上先要空出古柏的走势、位置,然后定出藤的环绕笔势,先以赭墨写藤,再以淡墨、灰墨及深墨的枯涩飞白笔写古柏的苍劲纹理,并点上大小相间的焦墨苔点。古藤与古柏纹理的差异较大,笔墨上苍劲虬屈,向上婉转挺拔为其共性,笔墨上的纹理差异是画法的难点所在,必须经过反复练习方可掌握。

图五:藤本笔法示意五

图六讲的是蔓本的缠结笔法,蔓本有主蔓与支蔓嫩茎的粗细之分,笔法更应灵活多变、虚实相生。垂茎细蔓宜画出风势的飘逸潇洒,行笔的时断时续更能表现出笔意的灵活。粗蔓的行笔宜挺劲矫健、豪放粗犷。粗蔓与嫩茎笔法不同,表现的形式亦有所区别。仔细研读范图可品味出其中的奥秘之所在。

图六:蔓本的缠结笔法示意一

图七同样也是蔓本的缠结笔法,与图六相比较,这一幅笔意上更加灵活随意。笔法的“活”正是此幅范图的主旨,有了笔意上的活,通幅都显得灵动,一片生气。看似漫笔草草很不经心,仔细品味自可领悟出其中的妙处。这就是在胸有成竹的前提下落笔成形,随心所欲毫无拘束的最高境界。传统中国写意画的妙笔神韵讲究的就是在纯熟笔墨前提下行笔的随意性、连贯性,这正是“写意”的精髓所在。

图七:蔓本的缠结笔法示意二

图八讲的是葡萄藤蔓的缠结笔法,对笔法的图解是这幅图的主要特点。笔法的起、接、折、收及笔锋的转换,拖笔的融入,使笔法上增加了变化,主蔓 几顿贩折的缠绕,打破了笔法上单一的顺势笔意,逆锋笔增加了笔意的形式变化。葡萄的藤远不紫藤、凌霄的藤本年代久远,但其苍劲挺拔的笔法与之无二。

图八:葡萄藤蔓缠结笔法的示意

图九是蔓本牵牛主茎与嫩茎缠结的画法。牵牛是一年生的草本枝蔓花卉,主茎枝蔓均偏细,但在画面上笔法不能柔弱无力,蔓无论粗细均应挺劲矫健,这是画藤本花卉表现藤蔓笔法的关键之处。蔓本花卉除牵牛外,还有丝瓜、扁豆、倭瓜、冬瓜之类的瓜果,其草本缠结均与之近似。在写意花卉中对结构的微小细节往往删除,仅从外形主体的形神上予以概括,做到神似的形意结合。

图九:蔓本牵牛主茎与嫩茎缠结的画法示意

紫藤与银藤的画法
在藤本花卉中首先要提到的是紫藤,藤花居高临下,形成一串串重叠下垂的倒锥体形的花簇。在大幅写意花鸟画中紫藤往往和松、柏一类的常青树木相结合组成画面,当然亦可折枝或以其他形式独立成画。
一、紫藤花瓣的点厾、勾染的顺序
藤花的结构是四瓣,一瓣向上翻卷,其余三瓣左右连续,形似蝶状。写意画法点厾藤花应着眼于大形,从一串的整体考虑花形的姿态变化,从虚处入手。不拘泥于结构的细节,用色宜偏淡,要体现从下往高处看花所呈现的景物状。点法上整碎笔结合,追求大的效果,宁虚勿实。过实、过重的用色则无法体现整体的远近层次。

图十:紫藤花瓣的点厾、勾染的顺序

图十一:春波鱼戏

二、紫藤叶的点厾笔法
藤叶是互生的复羽形状,在理解其结构特点的前提下依据叶的正、侧、背、折及嫩叶、老叶不同叶态变化,以及组合上的穿插、重叠,交错地点于花串上端,左右两侧布叶。大、小叶在笔法的提按上各有轻重不同,叶形的大小、叶态的变化,都与用笔相关,也就是用笔的笔法所在。勾筋用不同浓淡的墨色趁湿勾入,要做到色墨之间的融合。嫩叶只勾一笔主筋,大叶主筋加辅筋。

图十二:紫藤叶的点厾笔法与组合示意

图十三:紫藤花叶的点厾步骤

三、写藤
写藤是画紫藤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幅紫藤作品的气势主要来自藤蔓缠结的笔墨神韵。写藤落笔前首先要立意,对主藤、枝蔓的走势,章法上的,起笔、收笔与笔锋上的,都要做到胸有成竹。落笔后笔笔衔接一气呵成,这样“气”就贯穿其中了。如图一中主藤与枝蔓的浓淡墨色以及两者的枯湿虚实关系,笔法上的迂回,笔上的提按之类的笔墨要素,画前务必要有个周密的考虑而后落笔。图一上的各个细节局部,如起、顿、折、转、收的箭头提示方向,务必认真研读仔细分析。初学者首先要走好这一步。

图十四:紫云映日
画面的主体是三只八哥栖于藤蔓之上,几串藤花环绕其间,色彩上黑与紫、绿三色在白纸的映衬下对比强烈,主次分明。花香鸟语传递着春天的信息。

凌霄的画法
凌霄是多年生藤本植物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种,高达数丈,有冲霄凌云之势。茎上生有气根,其嫩茎呈下垂状,与一簇簇的花团凌空缀下,有叶与茎蔓的相辅,同样也显出不凡的幽姿。
一、点花
花冠为合瓣五出,筒状。点花分五笔连续点出,先点上部的三瓣,再点余下的两笔小瓣,空出当中的白色花心纸地,用兼毫大白云以饱满的朱磦蘸曙红点厾,亦可以淡朱磦蘸胭脂点厾。侧锋入笔点按出朝向不同、大小不同的共,淡色两竖笔点出花筒。点色时应注意花形的姿态与朝向的变化及远近虚实关系。半干时用淡胭脂或曙红色丝花脉勾花筒,干透时用浓墨三、五笔丝点花蕊。花苞一笔从上到下竖点,然后以浓胭脂提色淡胭脂丝脉。花点好后随即用墨或色(草绿蘸赭)点萼写茎连接花串、花苞。成串花的点厾,应着眼于整体,不拘泥于细节,求整体的变化。(见图十五中右侧的示图)。

图十五:凌霄花的点厾笔法与不同角度的造型示意

二、点叶
叶的分布应着眼于藤蔓走势的变化,对生的奇数羽状复叶,卵形,其结构特点应贯穿于点叶的笔法当中,主要是三、五笔的结构形式。注意主笔与辅笔叶在点法中的主次关系、大小变化及用色的浓淡变化。叶组之间的穿插要有疏密、聚散和整碎的变化,叶的用笔朝向同样要注意叶姿上的变化。对生羽状复叶的点厾顺序见图十六中左上角的图示,包括用笔的排列顺序,起笔的方向与勾筋脉的方法。该图中左上角墨叶与色墨叶组的组合示意及左下角墨色叶组的组合示意可供习画者练习参考。

图十六:凌霄叶的点厾笔法与叶组的穿插示意

三、写藤蔓
这是画面的主体部分,从取势到笔墨上都要做到万无一失。主藤伸曲的位置,枝蔓上下穿插的缠结,或连或断宜简洁明确,忌零乱繁碎。一般为主的藤蔓多在画面的一角(或上或下),画面大的空间都应留给花和叶,这既是构图的需要,更是气的体现。(见图十七及图十八)

图十七凌霄古藤、枝蔓与叶的穿插组合示意

图十八 凌云志

牵牛花的画法
牵牛花的花冠呈长筒状,合瓣五浅裂。花色有粉红、白色、蓝色、紫色等多种,更有紫色外缘的白色双色花冠,格外引人注目。牵牛花的点厾从合瓣花的特点考虑,在笔法上要有连续,尤其是正侧面的三瓣,都是侧锋笔尖蘸重色朝外连续点弧形瓣。
点花冠的用色:粉红色是曙红调入白粉,紫色是胭脂色,蓝色是石青的三青蘸花青。(见图十九)
花萼与嫩茎的用色是草绿。(见图十九的中间示图)

图十九:牵牛花的点厾与意笔勾染画法示意

牵牛花叶三笔一叶,当中一笔为主笔,另两笔为辅笔,叶筋仅勾主筋三笔,点叶的用色是草绿蘸赭和草绿蘸花青。(见图二十)

图二十:牵牛叶的点厾笔法示意

丝瓜的画法
丝瓜是一年生的蔓本植物,从叶腋抽花茎,花冠五出深裂,蕊雌雄同株。瓠果形细长,瓜叶掌状五裂。花合冠五瓣,可意勾可点染,亦可蘸点厾。意勾花瓣五瓣的顺序见图二十一的左侧示图。花瓣花脉相继勾出后点染赭黄色,蕊墨紫,萼黑色。点厾花瓣用色是藤黄蘸赭石,再用赭石丝脉。花苞一笔竖点,点后丝脉。(见图二十一左侧示图)
丝瓜用浓草绿蘸花青自上而下从细渐粗,至头部一旋一顿后收笔,趁湿撞入三绿,再以墨色勾写棱线,并点出下端头部的干花(赭黄色)。(见图二十一丝瓜画法顺序1-5)

图二十一:丝瓜花与丝瓜的勾染、点厾用笔顺序。

瓜叶以浓淡墨色点出,画法近似葡萄叶。程序是先点叶勾花,再写蔓连接花与丝瓜。(见图二十二)

图二十二:秋实

扁豆的画法
扁豆花红、白、紫三色,花冠两瓣。叶腋生小枝,豆荚生于枝间,荚形扁宽,刀状,叶三出复叶,一杈三枝,一枝三叶。
(一)点叶:大叶三笔,小叶一至两笔,墨色。
(二)写蔓连枝,穿连豆荚、豆花。
(三)点花:红花以朱磦蘸胭脂色调,蘸墨点蕊。
(四)豆荚:绿荚画法,先用草绿色点出荚形,再用三绿提色(撞入),最后用深草绿点出豆实,并于荚的一侧提勾荚实的重色。(见图二十三及二十四)

图二十三:扁豆画法示意一

图二十四:扁豆画法示意二

葫芦的画法
葫芦墨叶三笔点出,先点主笔,再点左右辅笔,侧叶先淡后浓然后勾筋脉。叶的墨色干后再罩染草绿。(见图二十五的三笔叶笔法,侧叶点法的示图)
黄色葫芦画法有点厾法和意勾点染法两种。
点厾法
以浓藤黄蘸赭石,从顶部往下,左右两笔,紧接侧锋笔尖重色朝下,从左起向右画出弧形大圈一笔,至右侧上方止笔,趁湿在其近脐部位置加点一笔深黄色,加强立体效果。笔与笔之间空白间隙的大小对葫芦形的整体至关重要,是笔墨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技法的核心所在。最后在色未干之际用墨色点脐加柄。(见图二十五左下部的示意图示)

图二十五:葫芦画法示意一

意勾点染法
灰墨意勾葫芦的外廊,随即以藤黄蘸淡赭点染,点染时亦需要有意识地空出高光部位,干后点脐。

图二十六:葫芦画法示意之二,勾点法

画法程序:先点叶,再画葫芦,最后缠结枝蔓。

图二十七:葫芦画法示意

冬瓜与倭瓜的画法
冬瓜与倭瓜同属大形瓜类植物,这两种瓜类在画法上,要运用大写意的笔法表现瓜与叶在造型上的特点,以大笔的厾、扫及干湿笔法的结合,从形、光、色的角度塑造形象。
画冬瓜用兼毫大号提斗笔饱蘸花青与草绿的调色,从瓜的左、右两侧入笔,自上而下地点厾,融厾、旋、扫、擦于笔法当中,至脐部位置向内收笔,形成上下左右两个大小不同的弧形。以枯笔的飞白表现其受光部位的光点,第二步趁点厾的颜色未干之际,撞入稀释的锌钛白色,表现瓜皮上的霜,待半干时在上下分别用墨色写出柄和脐,至此完成了冬瓜的整体造型。

图二十八:冬瓜画法步骤示意

倭瓜的画法是点勾结合。
其一:意勾点染法:先以浓淡墨线意勾其外廓,再按照受光、背光形成的不同色调,用不同的颜色点染和提色。主要用色亮面部分是藤黄、赭石,暗面部分是赭石、朱砂与淡墨色的调、蘸互用,其中需注意亮面光点的空间留白。(见图二十九的左下示图)
其二:先点后勾法。先以兼毫大号提斗笔按倭瓜的形,逐瓣点厾出瓜的大形,半干之际以硬毫勾线笔用断续的笔意,灰墨勾其轮廓,注意圆与方折线之间的结合,做到色墨的相融。第三步是提色,是从大的明暗关系中求色彩层次的结缘,用色主要是赭石与藤黄以及白粉的点提,最后待颜色干透时,赭墨色染柄,并用三绿局部提色,用浓墨圈勾柄的下部轮廓。(见图二十九的右上及右下两个示图)

图二十九:倭瓜的两种画法示意

瓜叶的点厾见图三十中的蔓的缠结与瓜叶点厾勾筋的方法。

图三十:蔓类大型瓜叶的画法示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