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品评方法

儒家论人的差别等次,有士、贤、圣的三种分类,有“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进学次第,且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层层事功。道家与佛家做出世的事业,也分别有地仙、天仙、金仙以及罗汉、菩萨、佛陀的三重境界。从初地以至高层的分析评定,最上最高境界的论证落实,是对前事往行的报告总结,是后来事业发展的参考依据和超越齐驱前人的有力保证。同时也具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及“先觉觉后觉”的重要意义。

上古之人在创造、完善文字的同时,虽然有意无意地追求文字书写的合理美观,有书写文字的能工好手存在,但当时还没有书法审美的专课,没有书法家的正式名位,也就没有书法家、书法作品的品鉴和爵位。所以说上古有书而无品。到中古的时候方才有书品,有对书法作品、书法家的评判和研究;而将书法、书法家分列成上中下三等九品之类,又是稍后的事了。

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局部

到了秦汉魏晋的时候,人们对于书法艺术审美的意识逐步觉醒发达。考察当时的实际情况,书法审美大致有两种倾向:一种偏重于书法形态的审美,另一种偏重于书法情性的审美。自汉末蔡邕《九势》,至西晋成公绥《隶书体》、卫恒《四体书势》、索靖《草书状》,下及东晋卫夫人《笔阵图》、王羲之《书论》,着眼点主要放在书法的书体、形势、状态上面。自汉末钟繇《书论》,至六朝虞和《论书表》、庾肩吾《书品》、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王僧虔《笔意赞》,着眼点主要放在书法的情性、神韵上面。二者的倾向以书法审美的大致情势来区分,不排斥二者在某种程度上的兼顾性。

古代在评价人物的时候,往往采取上、中、下三分的方法,来品评人物的高下优劣。儒家经典《论语》中就有“上智”、 “中人”、 “下愚”的等级差别。翻译到中土来的佛经《观无量寿佛经》将上升到净土佛国的众生分为“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总为三品九生。《汉书》的《古今人表》里,也将上、中、下各品划成上中下三等,确立了九品的等级原则,来进行人物的品鉴。再往后,魏代在选拔官吏时,采用了“九品中正制”,也是依据九品的方法进行的。显然,书法的品评方法是受以上品评人物的原则启发的,是取法于人的品鉴套路的。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节选

最初的书法品评,或者着眼于笔法形势,或者着眼于情性神采;或者依据自然天成的气息,或者依据于人工精美的造意,但都是根据人来论书,或根据书来评人。我们看王羲之的《自论书》,就有将自己与草圣张芝、楷圣钟繇相比较优劣的文字。在南朝宋虞和《论书表》中,已经出现上、中、下的品评层次。至于南朝庾肩吾著《书品》,更将善书者120人个个分门别类,定为三等九品。再如唐代李嗣真《书后品》,参照庾氏的方式而分别列为十等。

张怀璀《书断》论书法的神、妙、能时说:“包罗古今,不越三品。”宋代朱文长《续书断》承接张氏三品之说而明言:“此谓神、妙、能者,以言乎上中下之号而已。”明白告诉人们,神妙能即是上中下的代名,而尊神品上品为第一,妙品中品为第二,能品下品为第三。明代项穆《书法雅言》“因人而告造其成,就书而分论其等”,立“正宗”、“大家”、“名家”、“正源”、“傍流”五种等级品格。清代龚自珍又说:“书家有三等”,第一为“通人之书”,第二为“书家之书”,第三为“馆阁之书”。清代之际更有品家以碑帖为品评的对象,分论各自的特色优劣,如侯仁朔著《侯氏书品》,取秦中碑帖,区分为“古”、“正”、“奇”、“险”四品,各加评论;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也将六朝各碑书法分为“神”、 “妙”“高”、“楷”、“逸”、“能”六品,综合论述高下特色。至此,书品作为一门审美的专课,内容渐臻丰富而完备。

《广武将军碑》节选

历代评论书法,有说“上品”的,有说“超然逸品”的,有说“正宗”的,有说“神品”的,也有讲“通人之书”的。名称虽然不同,但所指都是一回事,即书法的最高境界。

庾肩吾说:“若探妙测深,尽形得势;烟花落纸,将动风采;带字欲飞,疑神化之所为,非世人之所学,惟张有道、钟元常、王右军其人也……若孔门以书,三子入室矣。允为上之上。”

李嗣真说:“仓颉造书,鬼哭天廪,史捅堙灭,陈仓籍甚。秦相刻铭,烂若舒锦,钟、张、羲、献,超然逸品。”

项穆说:“会古通今,不激不厉,规矩谙练,骨态清和,众体兼能,天然逸出,巍然端雅,奕矣奇解。此谓大成以集,妙入时中,继往开来,永垂模轨——一之正宗也。”

包世臣说:“平和简静,遒丽天成,曰神品。”

龚自珍曰:“书家有三等,一为通人之书。”

张旭《古诗四帖》局部

汉代魏晋之书法,以张芝、钟繇、王羲之为上品大家,为神品第一,历代似无疑议。从现今尚能见到的墨迹碑帖看三圣遗迹,庾氏所说的“王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工夫过之”,当属比较客观的评论。袁昂《古今书评》说:“张伯英如汉武爱道,凭虚欲仙。”可以想象,张芝的工夫造到了多么神奇的地步了。“凭虚欲仙”是神意无方的一种效果,是技进乎道的一种境界。王羲之自云没有这种“池水尽墨”的精熟工夫、神气逸出的虚仙效果,但在笔法字体的含容量与发掘的丰富性上要胜张芝一筹。看王羲之的各种书迹,确给人以一种万物交融并生的气象。所以李世民要特加赞赏:“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在唐太宗的眼里,王氏的书法好像名山大川,妙物胜景一般,愈游愈奇,愈玩愈悦,怪不得升天之际还要将天下第一的《兰亭序》带到灵界去欣赏研究。一代明主与一代书圣的书法缘分也属奇深。古时对钟繇的书法评价极高,尤其是正书,真是千古以来一人而已。现世尚能见到数种钟太傅的遗迹,篇篇不尽相同,尤其是后来发现的墨迹本《荐季直表》,真正是三画各异其趣,笔法字形尽万物之异象,章法体势如同自然之生态,确是“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般的境界。书法之奇造妙制到了这种地步,怪不得心气很高的王逸少也不得不谦虚一番了。三子书法,各造其极,同列榜首,允为后学之表率,永作上品之典范。

书法既有高下,学法必有选择,如孔孟直以尧舜为尚,厉祖皆以成佛证道为功。王羲之说:“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这是“取法乎上”之辞;又说:“若直取俗字,则不能先发。”此又是“法乎下”之戒言。萧衍说:“又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学子敬者如画虎也,学元常者如画龙也。”这是说龙虎高下悬殊,取法当慎辨。孙过庭说:“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味钟张之余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孙氏自是能言善学,孜孜以求,直以上品四子为法,“其余不足观者”之意已在其中了。

王献之《洛神赋》

书品之学将历代书家、书法分辨高下优劣,分列出上神、中妙、下能之属的等级差别,尤其是对上神书品的再三颂扬表彰,推波助澜地导致书学必须面对“取法乎上”、“取法乎中”、“取法乎下”这一现实问题,当然也就有了“法乎上”、“法乎中”、“法乎下”的计较和分别。

“取法乎上”,当然最合乎常理。就拿当老师来说,上到中师方具备小学教师的资历,上到高师方具足中学教师的资格。以常情推之,学中等的只能得到下边的,学上等的方能达到中间的,于是“取法乎上”便作为取法之上法而成为书学的座右铭、书学的无上咒。

“取法乎上”作为历代书学的同识共论,很少有人看到它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异议质疑,很少有人看到它给书学带来的严重危害性质。

敦煌写经残卷

(0)

相关推荐

  • 【静赏】一幅被誉为“神品”的书法

    没错,这是钟繇十分罕见的 楷行草一体神品 <得长风帖> 钟繇是楷书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 ...

  • 陈奕然谈自己学习古人书法的一些体会郁高峰兮偃盖,如万岁兮千秋

    郁高峰兮偃盖如万岁兮千秋 -陈奕然谈自己学习古人书法的一些体会 作者陈奕然 字如其人.如果人物清旷,望之如神仙,字又写得萧散.简远(笔迹简净意蕴幽远),这样的人便是书法大家了. 墨磨万锭‚捏破千管‚不 ...

  • 书法漫谈

    晒晒喜欢的书画作品 书法自古迄今一直为人所倚重,古人云:"尺牍书疏,千里面目."是以注重文字之美丑,犹重貌之妍蚩.因此为书要慎重,一着不慎,授人以柄,被千般诋嗤,万般传布,噬脐莫及 ...

  • 告诉你几个品评书法的“实用方法”

    鲁迅先生说:"不要因为我写的字不怎么好看就说字不好, 因为我看过许多碑帖,写出来的字没有什么毛病." 这是鲁迅和川岛一次关于书法美学标准的讨论对话,他们是以"好看&quo ...

  • 一次性把书法折纸方法讲清楚,建议收藏!

    @篆刻微刻 一.四尺开四(66㎝×33㎝) 1.以10字诗句为例 先竖折三等分,但左右留出边线(即:留适当的空白):再横折五等分(上.下也要留出边线,即:"天地"留适当的空白).第 ...

  • 小白必看 | 怎样真正写好毛笔字?(书法入门练习方法干货分享)

    Hi,大家好! 都说见字如面,最近小宝终于又拿起毛笔练字啦,希望这次能坚持下来- 曾经小宝有过一段时间照着<兰亭序>这样的字帖依样画葫芦描样练习,结果可想而知,写得扭扭歪歪,没几天就坚持不 ...

  • 书法入门,方法比努力更重要

    学习书法如何提高效率 书法关键是学习方法.要学会学习,学会举一反三,用最少的精力获取最多的回报,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宋代书法家苏东坡说:"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意思是 ...

  • 揭秘明清书法大家王铎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

    原创2019-11-10 12:57:21·太一智慧书画艺术 学习书法必须要遵循一定的方法,一般情况下,都要经过临摹.创作两个过程,而临摹的过程中又分为实临.对临.意临,实临就是完完全全按照字帖中的字 ...

  • 谈书法的用笔方法

    用笔的方法,古人多称"用笔",今人多称"笔法",是指提.按.擒.纵.使.转.顿.挫等;从笔墨行迹分析说"笔法",指方.圆.肥.瘦.血.肉.刚 ...

  • 晚唐诗人马戴《灞上秋思》,草书书法作品,请书法爱好者品评指教

    晚唐诗人马戴《灞上秋思》,草书书法作品,请书法爱好者品评指教

  • 郭名高丨 学习书法,方向和方法比汗水更重要

    恍恍惚惚,已逾不惑. 总觉得日子过得混沌!闷闷地一个人,将所有的热情都抛给了学业,收获的,却是频繁的不如意.或许看得太重,伤痛愈深.艳羡他人聪慧,使了劲儿朝前冲,还是没能画个圆满.面前耸起四堵墙,孤独 ...

  • 书法创新的方法,这五位大书法家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任何的学习,都是为了创新,用最大的力气深入,是为了以最大的力气创新,否则就永远只停留在知识的学习上,历史也不会有进步.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我们整天临摹各种碑帖,最终也是为了从中吸取营养形成自己的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