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如何突围?山西崛起的战略困局、战略势能和战略路径
城市战略局/原创
从山西的区位描述看山西困惑
山西的地理位置描述为:山西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可以看出,山西的区位比较复杂:从东中西部看,山西与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同处于中部;从所处区域看,山西处华北平原西侧、与京津冀连接紧密,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从地形地貌看,山西处于黄河以东、黄土高原之上。
可以说,山西处于“一带一路”、中部地区崛起、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四大战略的交错重叠区域。
但这种非核心地位的战略交错,需要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和看待。
从正面看,山西可以多角度、多方向融入一系列国家战略;但从区域竞争的角度看,山西又处于周边战略崛起的包围之下。
由此,便带来了山西面临的困惑和困局。
01 困惑一:由“地理困局”导致的“开放困局”
山西之所以被称为“表里山河”,是由特点的地形地貌条件决定的。
从山西的地理条件看,东向有太行山阻隔,南向和西向有黄河阻隔,西向、北向有黄土高原阻隔,全省域除中间的汾河谷地和分散的几个小型盆地外,多数处于黄土高原和丘陵地带,这在战乱年代,可以作为抵御外敌的天然屏障。但在和平年代,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开放型、贸易型、互动型经济为特征条件下,地形地貌天然障碍,无形中影响了山西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形成了较为封闭的区位条件,对开放发展形成了天然制约和长期封闭环境下的思想自我束缚。
02 困惑二:“战略叠加”还是“战略边缘”
近年来,山西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积极的变化,但山西在全国区域发展战略中仍然相对尴尬。
由于山西与中部及京津冀都有山河的天堑阻隔,致使山西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相对独立,难以深度融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也处于边缘位置。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对山西的定位和要求也更侧重于保护,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定位要求弱于陕西、河南和山东。
同时又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腹地缺乏高效便捷通道,难以享受到周边省市共同崛起的发展红利和资源共享优势。
03 困惑三:强大的“虹吸效应”和“中心引领”不足
山西周边分布着北京、天津、陕西、河北、河南五个重要省市,特别是被京冿冀都市圈、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包围,除北京、天津外,还有西安、郑州、石家庄等大城市,巨大的虹吸效应吸纳了山西过多的能量。特别是长治、晋城被纳入《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运城、临汾被纳入《关中城市群发展规划》。
而山西缺乏强有力的中心城市引领,省会太原对省内城市的辐射力也比较弱,导致山西在全国经济布局中的地位逐渐弱化。当然,太原的竞争力弱于其他中部省会城市和周边大城市也有关重要的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这些因素非常复杂,后续文章再做具体分析。
04 困惑四:对资源型经济的“短期增长依赖”和“长期转型需要”
转型对山西来说是必由之路,山西也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但转型就需要有“破”有“立”,破除对资源型经济的依赖是根本,但没有新兴产业的接替,一破了之的代价更为巨大。
然而,在资源诅咒下,以几十年的时间积累形成的倚重型、能源重化工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要真正破除是何其艰难。因为,所有资源型企业的共同特征是,重资产、高投入、高耗能、重负担,每个煤矿企业、钢铁企业背后都有着数以万计、乃至数十万计的职工及家属,这不仅关系着国民经济,更关系着数十万户家庭的就业、生存等重大民生难题。
同时在发展中,地方政府还需要在经济增长、保障就业、促进转型、改善民生等多重因素中进行平衡,哪一项都不可偏废。这就决定了,转型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长期的任务。
所以,山西省提出在2025年转型出雏型、2035年才能实现全面转型的目标。
从山西转型的努力看“战略势能”:
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山西奋力转型,全力改革,在转型发展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并且已经逐渐成势,转型平台全力搭建,新兴产业加快布局,经济发展的潜力开始被激发。
01 综改示范区:2017年2月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正式挂牌,由太原市和晋中市的8个国家级、省级产学研园区组建而成,并向南向北扩展,规划面积600平方公里,是山西深化转型综改的主战场、主引擎。山西综改示范区现已成为全省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营商环境的引领区、创新生态的先导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02 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2019年5月,中央深改委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要求山西通过综合改革试点,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电力体制改革领跑全国,风光发电装机规模进入全国前列,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年产量达到85.2亿立方米。
03 国资国企改革:山西省在省属企业全面开展定职数、定员额、定机构、定薪酬、定任期的“六定”改革,山西省属企业的集团总部机构将由554个减少为323个,总部内设机构将从2265个减少为581个。
“腾笼换鸟”净回笼资金150亿元,组建了晋能控股集团和山西焦煤集团双航母旗舰,重组后的晋能控股集团是全球第三、全国第二大煤炭企业,集团资产总额达到了1.11万亿元,山西焦煤集团资产总额达4416.4亿元,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炼焦煤和焦化企业。
太钢与中国宝武实现联合重组,打造全球不锈钢产业领军企业。还分别组建成立了山西国投、山西金控、山西水控、华舰体育、华远陆港、山西云时代、山西文旅等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布局更加完善。
04 太原都市区一体化:制定和实施《太原都市区一体化规划》,提出和实施“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城镇化布局,山西中部城市群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
太原与晋中的实质性同城化步伐也在加快,一大批主干道实现了对接和贯通。
05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大力提升煤矿先进产能、提升煤化工产业层次的同时,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信创、半导体、通用航空等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取得了明显突破,产业结构正在快速演变。
06 开放平台建设:举办太原能源低碳论坛、中国(太原)人工智能大会、晋阳湖半导体和软件业峰会、太原通用航空飞行大会,还有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以及刚刚闭幕的第十二届中部投资博览会,展示了山西的开放发展的良好形象。
可以说,山西大发展、大开放、大跨越的势能已经不断积聚形成。
从山西未来看“战略突围路径”:
未来,山西该怎么办?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命题!无论面对的是“战略包围”还是“战略重叠”,都必须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实现大发展的路径,找到符合山西实际、适应未来趋势的战略发力点。为此,城市战略局提出以下思路和建议:
01 “创新战略”——对接京津冀、大湾区:
利用好与北京、天津交通便捷、距离较近、对接紧密的优势,大力引进北京、天津的能源领域、资源环境、碳中科领域、信创领域、新材料领域创新资源向山西集聚、布局。
比如,山西作为能源大省和全国唯一的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就可以大力吸引京津能源研究领域重点院所、相关高校及专家,在山西设立研究机构、博士后工作站,加大山西高校能源、冶金专业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的深度合作,甚至应商谈在山西建立分校区,既能发挥高校的专业优势、提升高校教育科研水平和影响力,也能发挥山西的产业优势,提升产业链水平,从而实现双赢。
未来,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山西承担了最为重要的角色,应借助太原能源低碳论坛并提升为真正意义的全球化论坛,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与京津地区创新平台加强深度合作,关键是将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相关产业的制造基地、交易平台引入山西,形成全球性的碳科技、碳交易中心。
另外,山西的信创产业已具备良好基础,产业布局较为全面,应大力引进北京、深圳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半导体、软件企业,大力提升山西信创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02 “制造业战略”——对接中部崛起和长三角:
中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仅国家发改委明确的制造业集群就多达18个,制造业优势非常明显。长三角已经成为创新实力和制造业实力同步发展、占领国际技术前沿的高端制造业基地。山西在轨道交通、重型机械、汽车等领域的制造业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基础,在部分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未来,山西需要全面借鉴中部其他省份,特别是武汉、合肥、长沙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上的经验,吸引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高端制造业企业,加强与长三角及中部知名制造企业的对接合作,争取将高端装备制造、消费品制造等相关产业、知名企业、技术团队、管理团队引入山西,建立基地、培育集群,在制造业发展方面与中部主动对接融入、全面协同,抓住下一轮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发展机遇。还要加大消费品工业的布局,以高品质消费品的供给防止更大规模的消费外流。
03 “生态战略”——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在生态建设领域,山西得天独厚,正可以借助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战略,运用好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实施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两山:是指即太行山、吕梁山;七河:是指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大清河七大河流;一流域:是指黄河流域。
04 “城市化战略”——“强省会”之路和“城市群”发展之路:
山西要强,省会必须强,中心必须强。必须依靠增强省会的集聚能力、辐射能力还抵消“虹吸效应”和全国各大城市的冲击。
因此,山西也必须走“强省会”之路和“城市群”发展之路。
强省会方面,仍然要坚定推进太原都市区一体化发展,加快太原与晋中的区划整合。太原目前的发展空间过于狭小,全市平原面积仅占17%,没有发展空间也主谈不上经济总量。所以,要扩大太原都市区的范围和一体化治理的深度,在实现区划调整的过渡期内,可采取省级统筹协调、统一规划委员会两种方式来先期推动。
城市群方面,主要意义就是推动山西中部市县加强互动,抱团取暖,而不是恶性竞争、同质竞争。比如加强太原与忻州的互动,还可以扩展到太原与平遥的旅游互动,与交城、文水、孝义、介体的产业互动。
05 “产业和开放战略”——加快综改示范区、中北高新区建设:
把山西综改示范区打造成为“六新”理念的标杆区,大力培育“2+9”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格局,聚力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小管委+大公司”专业化产业化招商引资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在全国具有鲜明特色的一流高科技产业新区,支撑太原“十四五”的万亿目标和山西的GDP增长目标。
近而,还要依托综改示范区,积极申报建设国家自由贸易区、国家级新区,这样才能在更高的制度层面、开放层次上实现飞跃。
在此基础上,还要切实发挥综改示范区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把太原的中北高新区作为第二大增长引擎,在太原形成“南综改、北中北”的双引擎格局。
以这两大开发区为示范,大力提升大同开发区、长治高新区、运城开发区等重点开发区的产业承载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形成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承载区,从而大力提升制造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走出对煤炭、钢铁等资源型、高污染、高能源产业的依赖。
我们相信并希望,山西及各市、各位企业家、创业者和所有山西人都能够坚定信心,山西一定能够蹚出新路,实现战略性突围和转型崛起,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本文由城市战略局原创,欢迎网友转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