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香料的中医药性功能
八角、大、小茴香、花椒、姜、胡椒、薄荷、丁香、茉莉、桂花、玫瑰、肉豆蔻、桂皮、甘草、陈皮、香叶、罗汉果、紫蔻、砂仁、肉蔻、肉桂、木香、白芷、三奈、山渣
十三香简介
“十三香”就是指13种各具特色香味的中草药物,包括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三奈、良姜、干姜等。属调味料,厨房用品,佐料。
“十三香”的配比,一般应为:花椒、大料各5份,肉桂、三奈、陈皮、良姜、白芷各2份,其余各1份,然后把它们合在一起,就是“十三香”。分开使用也可,如茴香气味浓烈,用于制作素菜及豆制品最好;做牛、羊肉用白芷,可去除膻气增加鲜味,使肉质细嫩;熏肉、煮肠用肉桂,可使肉、肠香味浓郁,久食不腻;氽汤用陈皮和木香,可使气味淡雅而清香;做鱼用三奈和生姜,即能解除鱼腥,又可使鱼酥嫩相宜,香气横溢;熏制鸡、鸭、鹅肉,用肉蔻和丁香,可使熏味独特,嚼时鲜香盈口,满室芬芳。
制作“十三香”时原料必须充分晒干或烘干,粉碎过筛,而且越细越好。每种原料应该单独粉碎,分别存放,最好将其装在无毒无异味的食用塑料袋内,以防香料“回潮”或走味儿。使用时并非用量越多越好,一定要适量,因为桂皮、丁香、茴香、生姜以及胡椒等料,它们虽然属于天然调味品,但如果用量过度,同样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乃至毒性和诱变性,所以使用时应以“宁少勿多”为宜。
十三香调料各种成份的性味及营养价值
1、八角:性辛温、理气止痛,温中散寒,是菜肴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2、丁香:辛温、香气浓烈,温肾助阳,温中止吐。
3、山奈:辛、苦温,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少用。
4、山楂:性酸,消食化积、散瘀行滞,对高血压高血脂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一般以温煮为好,当茶饮也有良好的收效。
5、小茴:辛温、理气和胃、祛寒止痛,是烧鱼的常用调料。
6、木香:有广木香、云木香两种,行气止痛,气味浓香,但配料时少用。
7、甘松:辛、甘、温,近似香草药理,食欲不振,气郁胸闷,常用作卤盐水鹅。
8、甘草:甘、平、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祛痰,缓解药性,必备之药。
9、干姜:分南姜和北姜,辛、温、发汗解表,温中止呕,化痰温肾散寒,是家庭伤风感冒、胃子不好的必备之品。
10、白芷:发汗解表,祛风止痛,有抗菌作用,是龙虾调料必用之品。
11、豆蔻:气味辛、温、浓烈,化温和胃,产在印尼、马来西亚,是烧、卤、腌制菜肴的上好材料,龙虾调料必用之品。
12、当归:甘辛温,补血活气,止痛,一般与母鸡同煮,可起到滋补的作用。
13、肉桂:平常所说的桂皮,三年生,产于广西,温肾助阳,温通经脉。
14、肉蔻:辛温气浓香,涩肠止泻、温中行气,产于东南亚,是香料中的调味佳品。
15、花椒:四川产青椒为最佳,陕西产红花椒次之,山东与内陆产再次之,温中散寒,止泻温脾,是家庭菜肴中的必用之品。
16、孜然:原产于新疆,现大部分都是甘肃孜然,是新疆烤羊肉串常用调料,清香型。
17、香叶:国内香叶质量差,进口香叶,香气浓郁,有较强的防腐作用。
18、辛庚:辛温、通鼻窍,我国各地都有。它的别名,木笼花、望春花、通春花,是卤菜烤肉的好材料。
19、胡椒:辛温、热、温中散寒,增进食欲,助消化。我国海南岛产白胡椒,广东、广西部分地方产黑胡椒,大量的黑胡椒从越南进口,是家庭必备的调味品。
20、草果:辛温、胸脘胀闷,食少治症,是烧卤鸡的主料,主产于广东。现价格昂贵。
21、草蔻:辛温,温中开胃。
22、阳春砂:辛温,是腌制卤菜的佳品,价格昂贵。
十三香调料的类型及使用
⑴辛温型:八角、肉桂、小茴、花椒、丁香称五香,一般适合家庭小吃、瓜子、制酱等用,适用范围广泛,适合大众口味。一般市场上流通的五香粉都是以小茴、碎桂皮为主,八角、丁香很少,所以没有味道,真正制作起来,应该以八角、丁香为主,其它的为辅才行。
⑵麻辣型:在五香的基础上加青川椒、荜菠、胡椒、豆蔻、干姜、草果、良姜等,在烧制当中,要投入适当的辣椒,以达到有辣、麻的口感。用法各异,在椒子和花椒可用热油炒,达到香的感觉,也有磨成粉状,也有全部投进锅中煮水用,那就是说每个厨师他有他本人的看法和爱好,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⑶浓香型:在一般材料的基础上加香砂、肉蔻、豆蔻、辛庚,进口香叶,制成特有的香味,如香肠、烧鸡、卤鸡和高档次的烧烤。
⑷怪味型:草果、草蔻、肉蔻、木香、山奈、青川椒、千年健、五加皮、杜仲另加五香以煮水,这种口味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⑸滋补型:如天麻、罗汉果、当参、当归蔓长、肉桂作为辅料,佐以甲鱼、母鸡、狗肉之类,系大补,可壮阳补肾、益气补中,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接着是熟悉各常用香料:
香料作用
香药类
(1)八角,又名大茴香、木茴香、大料,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单用或与它药(香药)合用均美。主要用于烧、卤、炖、煨等动物性原料。有时也用于素菜。如炖萝卜、卤豆干等。八角是五香粉中的主要调料。也是卤水中的最主要的香料。
属性:性温。功用:治腹痛,平呕吐,理胃宜中,疗疝瘕,祛寒湿,疏肝暖胃。
(2)茴香(即茴香子),又名小茴香,草茴香。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可。茴香的嫩叶可做饺子馅,但很少用于调味。茴香子主要用于卤、煮的禽畜菜肴或豆类、花生、豆制品等。
味道、属性、功用与八角基本相同。
(3)桂皮,又名肉桂,即桂树之皮。属香木类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一般都是与它药合用,很少单用。主要用于卤、烧、煮、煨的禽畜野兽等菜肴。是卤水中的主要调料。
属性:性大热,燥火。功用:益肝,通经,行血,祛寒,除湿。
(4)桂枝,即桂树之细枝,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桂皮相同,只不过不及桂皮味浓。
(5)香叶,即桂树之叶。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桂皮相同,但味道较淡。
(6)砂姜,又名山奈、山辣。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食香料。味道辛、香。生吃熟食均可。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佳。主要用烧、卤、煨、烤等动物性菜肴。常加工成粉末用之,在粤菜中使用较多。
属性:性温。功用:入脾胃,开郁结,辟恶气,治胃寒疼痛等症。
(7)当归,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甘、苦、香。主要用于炖、煮家畜或野兽类菜肴。因其味极浓,故用量甚微,否则,反败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补血活血,调气解表,治妇女月经不调、白带、痛经、贫血等症。为妇科良药。
(8)荆芥: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食香料。味道辛、香,用途不广,有时用于烧、煮肉类,主要作菜用。
属性:性温。功用:入肺肝,疏风邪,清头目。
(9)紫苏,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味两用。味道辛、香。用途不广。但用于炒田螺,味道极妙,有时用于煮牛羊肉等。
属性:性温。功用:解表散寒,理气和中,消痰定喘,行经活络。可治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咳嗽气喘,恶心呕吐,食鱼蟹中毒等症,梗能顺气安胎。
(10)薄荷,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本两用。味道辛、香。用途不大,主要用于调制饮料和糖水,有时也用于甜肴。
属性:性温。功用:清头目,宣风寒,利咽喉,润心肺,辟口臭。
(11)黄栀子,又名山栀子,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也是天然色素,色橙红或橙黄。味道微苦、淡香。用途不大,有时用于禽类或米制品的调味,一般以调色为主。
属性:性寒。功用:清热泻火,可清心肺之热,主治热病心烦,目赤、黄疸、吐血、衄血、热毒、疮疡等症。
(12)白芷,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一般都是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卤、烧、煨的禽畜野味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祛寒除湿,消肿排脓,清头目。
(13)白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常用于烧、卤、煨等禽畜菜肴。
属性:性热、燥火。功用:入肺,宣邪破滞,和胃止呕。
(14)草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微甘。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卤、煮、烧、焖、煨的禽畜野味等菜肴。
属性:性热。功用:味性较白豆蔻猛,暖胃温中,疗心腹寒痛,宣胸利膈,治呕吐,燥湿强脾,能解郁痰内毒。
(15)肉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与它药合之,用于卤煮禽畜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温中散逆,入胃除邪,下气行痰,厚肠止泻。
(16)草果,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用于烧、卤、煮、煨等荤菜。
属性:性热燥火。功用:破瘴疠之气,发脾胃之寒,截疟除痰。
(17)姜黄,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它是色味两用的香料,既是香料,又是天然色素。一般以调色为主,与它药合用,用于牛羊类菜肴,有时也用于鸡鸭鱼虾类菜肴。它还是咖喱粉、沙嗲酱中的主要用料。
属性:性温。功用:破气行瘀,祛风除寒,消肿止痛。
(18)砂仁,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烧、卤、煨、煮等荤菜或豆制品。
属性:性温。功用:逐寒快气,止呕吐,治胃痛,消滞化痰。
(19)良姜,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之,用于烧、卤、煨等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除寒,止心腹之疼,散逆治清涎呕吐。
(20)丁香,又名鸡舌香,属香木类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可。常用于扣蒸、烧、煨、煮、卤等菜肴。如丁香鸡、丁香牛肉、丁香豆腐皮等。因其味极其浓郁,故不可多用,不然,则适得其反。
属性:性温。功用:宣中暖胃,益肾壮阳,治呕吐。
(21)花椒,又叫川椒,其实并非四川独有,也并非四川产的好。我国华北、西北、华中、华东等地区均有生产。花椒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麻、香。凡动物原料皆可用之。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宜,但多用于炸、煮、卤、烧、炒、烤、煎等菜肴。荤素皆宜,在川菜中,对花椒的使用,较广较多。
(22)孜然,味食香料,味辛、香。通常是单用,主要用于烤、煎、炸的羊肉、牛肉、鸡、鱼等菜肴。是西北地区常用而喜欢的一种香料。孜然的味道极其浓烈而且特殊。南方人较难接受此味,故在南方菜中极少有孜然的菜肴。
属性:性热。功用:宣风祛寒,暖胃除湿。
(23)胡椒,属藤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浓辛、香。一切动物原料皆可用之。汤、菜均宜。因其味道极其浓烈,故用量甚微。常研成粉用之。胡椒在粤菜中用得较广。
属性:性热。功用:散寒,下气,宽中,消风,除痰。
注:胡椒能发疮助火,伤阴,胃热火旺者忌吃。
(24)甘草,又名甜草,属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甘。主要用于腌腊制品及卤菜。
属性:性平。功用:和中,解百毒,补气润肺,止咳,泻火,止一切痛,可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疮疡中毒,脘腹及四肢痉挛作痛等症。
注:多食令人呕吐。
(25)罗汉果,属藤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主要用于卤菜。
属性:性凉。功用:清热,解毒,益气,润肺,化痰,止咳,解暑,生津,清肝,明目,润肠,舒胃,可治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多种疾病,尤其对支气管炎、急慢性咽喉炎、哮喘、高血压、糖尿病等症均有显著疗效。
(26)香茅,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香,微甘。通常是研成粉用之。主要用于烧烤类菜肴。也用于调制复合酱料。
属性:性寒。功用:降火,利水,清肺。
(27)陈皮,即干桔子皮。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苦、香。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宜。主要用于烧、卤、扣蒸、煨等荤菜。也用于调制复合酱料。
属性:性温。功用,驱寒除湿,理气散逆,止咳痰。
(28)橙叶,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陈皮相同。
(29)乌梅,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酸、香,其用途不大,只用于调制酸甜汁,或加入醋中泡之,使醋味更美。
1、绍酒
绍酒是浙江绍兴生产的著名黄酒,相传在2300年前的战国时代就开始酿造。其主要原料是上等糯米、黍米,以麦曲和药酒进行糖化和酒精发酵,成酒后又用坛子密封贮藏,储存的时间越长,酒味越醇香。绍酒的酒精浓度低,一般在14.5度左右,香气浓郁,口味甘醇,颜色淡黄,其品种有加饭酒、元红酒、善酿酒、花雕酒等。绍酒是去腥、增香的调料。潮菜许多菜肴都是用绍酒作调料,故也称料酒。
2、川椒
川椒是四川产的花椒。花椒是花椒树的果实,立秋前后成熟,果实呈红色或淡红色。除四川外,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及山东、陕西均有产,但以四川的质量最佳。花椒含较多的钙、磷,香味浓郁,并有辛辣味,能去腥增香。潮州菜有“炸川椒肫球”,另制作“果肉”及“美味熏香鸡”、“炸芙蓉肉”等众多菜肴和烹调卤味,都以川椒为调料。使用时,一般是先用慢火把川椒略炒一下(以不烧黑为原则),然后研成细末。
3、桂皮
桂皮是桂树的皮,晒干后呈圆筒形或半圆筒形,红棕色,产于两广、两湖及云南、四川等地,含有挥发油约1%,油中有水芥烯、丁香油酚等成分,气清香,味微甜辛,适用于腥臊味原料的调味。桂皮分桶桂、厚肉桂、薄肉桂三种,桶桂为嫩桂树的皮,质细、洁净、甜香、味正,呈土黄色,质量最好。厚肉桂外表粗糙,味厚,皮色紫红,炖肉最佳。薄肉桂外皮较细,肉纹细,表皮灰色,里皮红黄色,只有薄香。潮菜烹制卤味品常用桂皮作调料。
4、丁香
丁香是丁香树的花蕾,呈紫红色,采摘干晒成暗棕色或棕黑色,芳香而含辛味,性温。产于亚热带国家,我国海南岛也有产,多与其他植物香料合用。
5、八角
八角又名大料、大茴香,属亚热带植物,我国云贵、两广和福建有产。颜色紫褐,似八角星状,有甜味和强烈芳香味。八角含芳香油4.8%,因而产生香气,稍带辣味,是潮菜卤制品不可缺少的调料。
6、甘草
甘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毛,花紫色,荚果褐色。干甘草是甘草树根,切片后为中药材,俗谚有“甘草和百药”之说。甘草性温,味甘甜,常与其他香料配合,如“美味熏香鸡”,使用甘草与八角、桂皮、川椒等作为配料。
7、五香粉
五香粉是由多种香料研末混合而成,赤褐色,浓香。五香粉各地均有生产,但选料和用料比例不大一致。常用的配料是桂皮、八角、花椒、甘草、丁香、香芒等。烹制卤品或香味较浓的菜肴,五香粉是其调味品。
8、花生酱、芝麻酱
花生酱是本地花生经精细挑选烘烤碾磨后用植物油熬煮加工而成。花生酱呈棕黄色,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是调味佳品。
芝麻酱纯粹用芝麻制作而成,其制作方法与花生酱相似,但制品溢发芝麻浓香,比花生酱更烈,颇受群众喜欢。
9、南姜白贡腐
南姜白贡腐为潮州市及澄海等地所生产。事先选用优质黄豆,先制成含水量较少的豆腐,然后切成长2厘米、高1.5厘米的贡腐胚,晒干后加热蒸炊,再晾干,加酱醅(即绿曲霉,起发酵作用)、盐水、白酒、南姜末、芝麻油等配料腌醅,分装于白陶瓷瓶中发酵,3个月后即可上市食用。成品呈乳黄色,质地细腻,有独特的腐乳香和南姜气味,鲜美爽口,既可作小菜,又是调味佳料。
潮州菜的酱碟、佐料使用较多,它在菜肴中起着辅助调味,增加美味,适口解腻,增进食欲的重要作用。
以上仅是中国的香料,如果是做意大利等菜肴则需要看其他的知识
咸味调料:
咸味自古就被列为五味之一。烹饪应用中咸味是主味是绝大多数复合味 的基础味,有“百味之主”之说,不仅一般菜品离不开咸味,就是糖醋 味、酸辣味等也要加入适量的咸味,才能使其滋味浓郁、适口。人类认 识并利用咸味的历史以相分泌当悠久,文献记载中国最早利用食盐约在 5千年前的黄帝时期
咸味调料包括:酱油、食盐、酱甜味调料
甜味古称甘,为五味之一:
甜味在烹饪中可单独用于调制甜味食品;也 可以参与调剂多种复合味型,使食品甘美可口,还可用于矫味,去苦、 去腥等,并有一定的解腻作用。在中国烹饪中,南方应用甜味较多,以 江苏的无锡菜用甜味最重,素有“甜出头,咸收口,浓油赤酱”之说。自然界存在蜂蜜等天然甜味物,早已为人类所食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中已有“蜜”字。至东汉已有用甘蔗蔗汁制成的糖。
甜味调料包括:蜂蜜、食糖、饴糖
酸味调料:
酸味为五味之一,在烹饪中应用十分广泛,但一般不宜单独使用。酸有 收敛,固涩的效用,可助肠胃消化;还能去鱼腥,、解油腻,提味增 鲜,生香发色,开胃爽口,增强食欲,尤宜春季食用。
酸味调料包括:醋、番茄酱
辣味调料:
辣味实际上是触觉痛感而非味觉。不过由于习惯,也把它当作一“味 ”。
辣味调料包括:花椒、辣椒、姜、葱、蒜
鲜味调料:
鲜味是人们饮食中努力追求的一种美味,它能使人产生一种舒服愉快的感觉。鲜味主要来自氨基酸、核苷酸和琥珀酸,大多存在于肉畜、鱼 鲜、禽蛋等主料中。味精、虾籽、鱼露、蚝油、鲜笋、等食物也可以提 鲜。鲜味不能单独存在,只有同其他味配用,方可烘云托月交相生辉, 故有“无咸不鲜”,“无甜不鲜”的说法。
鲜味调料包括:鱼露、味
《内经》指出:“天地万物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援物比类,化之冥冥”,“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就是常说的“取象比类”。“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是古人的智慧结晶。
张志聪称之为“用药法象”,这里的“象”即某药之所以有某种功能的根据。
民间有这样的归纳:“中空草木可治风,叶枝相对治见红,叶边有刺皆消肿,叶中有浆拔毒功”。
也就是说:
凡是草木中间空心的都可以治疗风湿骨痛,如治疗风寒腰腿痛,可加一些酒行气活血,一般不认识的药尽量只外用勿内服;
凡是草木叶与枝都是对生的即可以外用止血;
凡是叶边有毛有刺的即可治疗肌肉红肿疼痛等;
凡是叶子经一搓既有粘滑浆液的那可治疗无名肿毒或蛇、蝎、蜂、蜈蚣咬伤等。
懂得这些规律,除了有助于更深刻、更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药物的功能,对临床有更加精当的把握以外,对于某些特殊情况,比如在野外发生意外,而手中又没有准备到任何药物的情况下,就可以大有用处了。
例如出现出血情况而需要止血的话,就可以根据“叶枝相对治见红”这一点,在附近寻找枝叶对生的药物来处理,如果是显红色的则更好。
同时,由于“血见黑即止”,是以黑色属水,红色属火,水克火的缘故。如果时间允许,用其中一些烧成炭黑则效果更佳。
又如,如果出现了被毒蛇咬伤的情况,又当如何急救呢?
凡被毒蛇咬伤,切勿惊慌失措,应冷静地挤或吸出毒汁,然后在原地直径十米范围内,即可按照“叶中有浆拔毒功”一句所提示找到解药。
吴以岭在《络病学》虫药通络、藤药通络中,认为取象比类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常用原则。
藤类缠绕蔓延,犹如网络,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其形如络脉,对于久病不愈、邪气入络者,可以藤类药物通络散结,如雷公藤、络石藤、忍冬藤、青风藤、鸡血藤等。
仅仅是通过藤的象,我们可以知道这些药物都具有通络散结的作用,这是一个大的方向。
但是各藤又有更加细微的区别,比如鸡血藤,它的汁液还真的很像鸡血的样子,红红的入血分,味道也相对甘甜而更有补性,所以鸡血藤还补血活血的作用。
总体来说,对于中风中络者,鸡血藤就更加对证了,是以它不仅能够通络,更有“血行风自灭”的意义。
唐容川说:“荷藕中空,即离象也。生出莲叶,其形仰盂,即先天之离变为后天之震,开花色红内虚,又是象先天之离。生出莲藕,又是仰盂,象后天之震。至于莲子,外白肉内青心,亦象离中虚,又将来生莲叶之先天也。然莲子非入水不能生叶,盖离之上爻必变为阴乃成震卦。水者阴也,莲子入水,是离体之上加以阴爻,逐变为震卦矣。”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就记载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人患雷头风症,头面疙瘩肿痛,憎寒发热,症状很像伤寒的样子,医家用了很多药物都没有见效。
李时珍处清震汤治之而愈。方用荷叶1枚,升麻15g,苍术15g,水煎温服。时珍说,此病病在三阳,不可过用寒药重剂,诛伐太过。对证应该用轻灵的药物。
但是为什么会用到荷叶呢?
这是由于震为雷,而荷叶的形象就属于震体,其色又青,乃涉类象形之义,所以才用到它。
其他诸如牛膝其节如膝故能治膝胫之疾、续断多筋而续绝伤、杜仲多筋坚韧能坚筋骨、伸筋草似筋而能舒筋通络、穿山甲具有通络之效等等,举不胜举。
需要注要的是,诸如以皮治皮、猪腰补肾等,虽以其外形之象,但我们更加看重的还是它的神似(义象)。
万物之皮皆有保护其体,循环水道卫气等功能的共性,这共性就是所谓的神似。
病人之所以浮肿,虽与内脏病变有关,但与皮肤在某方面的功能虚损亦有关,而万物之皮有着共同的功能特性,故药物之皮可以助人之皮以敌外邪或平衡人之体表的功能以化解所害。
同理,猪腰补肾亦非其形似为原因,而是由于猪腰(即猪肾)的功能与人的肾脏的功能相似,以神补神而已。
《范文甫专辑》中论治黄某不寐案云:“苦不寐,百药不能治,召余处方,以百合一两(30g),紫苏叶三钱(9g),二味煎服,三贴而安。问曰:此治不寐而效,本何书?余曰:我尝种百合花,见其朝开暮合,又种紫苏,见其叶朝仰暮垂,取其意而用之,不意其得效之速也。”
有人对此妙案而拍案叫绝,也有人反思而提出这样的疑问:“朝开暮合、朝仰暮垂的药物不光是百合、紫苏两味,这种用药的方法究竟有没有普遍性?”
其实,该患者“苦不寐,百药不能治”,作为顽固性失眠,先不论其最初病因,一个长期失眠的人,至少已经存在阴阳开合出现了问题,而具有朝开暮合、朝仰暮垂的百合与紫苏,在象思维的层次,确实具有调节开合机制的功能,有是证则用是药,所以见效。
那么其它拥有类似药象的药物是否也具有这样的效果?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有些人会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看到这个结论之后,会在其它失眠的患者当中也用上百合与紫苏,这就真的犯了是教条主义了。
比如小儿夜啼证,晚上哭闹不睡眠,用上了就未必有效果,这个时候用蝉蜕效果更佳。
就药象来说,蝉(知了)白天叫得震耳欲聋,晚上却了无声息,所以善治小儿夜啼证。当然,蝉蜕的药性平和,对一般失眠也具有普遍作用。
药象是古人常用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
有些人把“象”解读为形象或者意象是狭义的,真正的药象至少包括药物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包括对药物的外形、质地、颜色、气味、习性、生长环境等自然特性。
药象自古至今都是中医中药的重要思维,特别是宋代以后,大批儒士加入医生行列,医学被儒家认同为格物穷理的学问体系,使其理论更加完备。
药象思维才是正统的本草思维,这当中也包括了《周易》八卦的象思维。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药象作为认识与应用中药的一个思维工具,也必定存在某种局限性,需要与阴阳五行等理论相配合加以应用。
这样一来,无论是对“医者,意也”意象的提炼归纳,以及对中药性味的体会把握,象思维均贯穿其中,发挥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