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读诗经(11)麟之趾

国风·周南·麟之趾

相传孔子将生之夕,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上写“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意谓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此虽纬说,实为“麒麟送子”之本,究其根,也许,最早的来源,还是咱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经·国风·麟之趾》
麟之趾
振zhēn振公子
于xū嗟jiē麟兮
麟之定
振振公姓
于嗟麟兮
麟之角
振振公族
于嗟麟兮
  《麟之趾》应是一首仪式上,赞美公族子弟、或是祈福的歌,闻一多认为是古代婚礼中纳征有关,这也可能的,因为全篇都在赞美麟。视角从下到上,趾、定(额)、角,再以“公子、公姓、公族”具体到人身上,由近到远,由狭而广,反复咏叹。
这里反复咏赞的麟,就是麒麟,曹植《薤(xiè)露行》:
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
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芳。
鳞介的意思是鱼类,鳞介尊神龙,意思是鱼类以神龙为尊。走兽宗麒麟,意思是走兽以麒麟为宗主。孔子以麒麟自喻,他删定诗书,王业自然有所归属。
后来的汉武帝为了证明自己的执政合法性,更是称打猎获麒麟,从而修建著名的《麒麟阁》将辅佐大汉“可定天下”的名臣供奉其中,称“麒麟阁十一功臣”杜甫有名句: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
《琅琊榜》中形容梅长苏'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更是直接借指麒麟阁,琅琊榜的名单,本身不也是麒麟阁之功?
回到《麟之趾》不得不说,诗经中所赞美的麒麟,更强调的作为“仁兽”的麒麟
它“音中钟吕,行中规矩,游必择地,详而后处,不履生虫,不践生草,不群居,不侣行,不入陷阱,不罹罗网,王者至仁则出”(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朱熹诗集传:麒麟“有额不以抵也”
毛诗郑笺:麟角之末有肉,示有武而不用
麒麟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有才有武藏而不露,更兼具仁德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真正仁厚的君子,对什么事情都不会去争,如果说一定要争,也就是类似射箭这样的比赛,而这样的比赛也是赛前先作揖,谦让,然后登场,比赛结束再一起走下赛场饮酒和好,这才是君子之争
再看“振振公子”:“振振”:勇武奋发的样子,但我想,了解了麟之趾、麟之定以及麟之角,振振公子,也就不难理解了,振振,更强调仁厚之德
电视剧《虎啸龙吟》中,何晏就对刚生了儿子的曹爽说“振振公子”。你看他用得多好?
说了这么多,麒麟我们究竟无缘以见,那传说中的到底长啥样呢?
明史记载,永乐十年,一个叫榜葛剌(今孟加拉国)的小国为了表达对明成祖朱棣的尊敬,派人献上了中国传说中的神兽——麒麟。永乐皇帝更是龙颜大悦,立马命才子沈度写了一篇《瑞应麒麟颂》以记录这次普天幸事。当然了,文中肯定又是要对永乐皇帝大加吹捧称颂一番。不仅如此,还下令宫廷画师将这个盛况画了下来,这幅画叫《瑞应麒麟图》。
没错,你没看错,我也没上错图,是不是有点啼笑皆非?这就是明代的号称“麒麟”的实际上是长颈鹿,不过究其诗经时代,所说的麒麟,我觉得怎么也不像这样吧
麟之角
振振公族
于嗟麟兮
'麒麟’啊'麒麟’,你的角呢。。。
我们现代影视也常能看到麒麟的形象,但大多画风凶猛王性实足,诗经中如麒麟一样至仁至勇已不多见,但即使今天,我们在恭祝某人得子时,也多用喜获麟儿的说法,想来在遥远的古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皇子皇孙是'龙种’,贵族子孙是“麟儿”,平民百姓也只有'子民'了,称谓可以变,而不能变的,该是源于人品能力的沉淀,该是如《麟之趾》所颂的君子的品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