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交友者,必胸襟宽阔,被追随者,必海纳百川!

《庄子·外篇山木》中讲:“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往往能够长久,但小人之间的交往总因归于甜腻而断绝。

人这一生会经历很多事,遇到很多人,但是经过岁月的沉淀,真正能留在身边的寥寥无几。

朋友在精不在多,与其费劲心思扩大社交圈,广结好友,不如静下心来,经营好自己的小圈子。

人这一生,能有三两知己足矣!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庄子·齐物论》里讲:“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越是有大智慧的人越是胸襟宽广,而那些只有小聪明的人却总喜欢斤斤计较;对于那些将世事看通透的人来说,讲话犹如烈日一般气焰凌人,而投机取巧的那些人说起话来便琐碎不堪。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你是怎样的人,便会结交怎样的朋友。与人交往,一定要胸怀坦荡,这不仅是择友的标准,更是对自己的要求。只有对自己要求到位,才会吸引相同的人。

自古以来,那些拥有大智慧的人物都有着很高的地位,而那些喜欢计较的人最终都没有好下场。

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两人一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关系非常好。孙膑心胸宽广坦诚,而庞涓喜欢斤斤计较。

孙膑天资聪慧,每次考核都比庞涓更胜一筹,因此他也更得师傅的赏识与偏爱,庞涓便心生嫉妒。

后来,庞涓在魏国被任命为军队统率,而孙膑继续学习兵法。等到孙膑学有所成后,庞涓为了不让他成为自己的对手,便说服魏王将他招到了魏国。

孙膑到了魏国后,魏王见识到了他的才华,便开始重用他,庞涓见此情形,认为再这样下去,孙膑定会取代自己的位置,便设计陷害孙膑私通他国,差点领孙膑命丧黄泉。

后来几经辗转,孙膑得到了齐国的重用,并且帮助齐国打败了魏国,最终庞涓在马陵之战中绝望自杀,孙膑也一雪前耻。

可见,心思通透、胸襟宽广之人才是我们值得去交的朋友。

而那些喜欢计较的小人,一旦产生利益冲突,只会在你毫无防备之下伤害你。

唯利是图的人永远交不到真心朋友,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会有人愿意帮助他。

朋友易交,知音难遇

《庄子·大宗师》中讲:“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交朋友要达到相交处于无心,相助处于无为,这才是真正的“莫逆之交”。

换句话来说,交朋友不要带着功利心和目的性,因为带有某种利益而结交的朋友,一旦发生利益冲突,那么这段关系便会立马瓦解。

反而因为互相投机、互相欣赏的朋友,关系才能真正的长久。这样的关系,不需要饭局维系,不需要金钱经营,即便很久不联系,但只要你需要,他一定会向你伸出手。

战国时期,有一位出色的琴师叫俞伯牙,他奉晋王之命出使秦国,在汉阳江口弹琴时遇到了钟子期。

无论伯牙弹奏什么样的乐曲,钟子期总能讲出伯牙心中所想,于是他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钟子期死后,伯牙万分悲痛,把自己心爱的琴在青石上砸了个粉碎,并且说:“我唯一的知音已经死了,我还弹琴给谁听呢?”

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不就是因为他们之间那种至纯至坚的友谊吗?

一个是身怀高超琴艺的琴师,另一个只是打柴的樵夫,他们之间不存在任何利益,他们的相遇也没有任何的功利性,但偏偏却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知音”。

由此可见,真正的朋友,彼此之间一定是坦诚的、纯粹的。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庄子·外篇·知北游》中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人生于天地间,就像白色的骏马一样,匆匆而过。我们更应该珍惜时光,努力充实自己。

只有自己达到一定的高度,才会遇见更好的人。

北宋书法家苏轼,善交好友,上至王孙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朋友几乎遍布天下。

苏轼被贬期间,很多朋友都向他伸出援手。

试想,如果苏轼本身没有乐观的心态、宽阔的胸怀,又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愿意与他结交呢?

苏轼与王安石曾是死对头,当苏轼危难,面临死亡时,王安石站出来为他进言,最后免了苏轼的死罪。

当然,苏轼最终能够安全活下来,离不开朋友的帮助。

正是因为苏轼本身优秀,所以才赢得那么多人的认可。

用酒肉交出来的朋友是短暂的,只有用人品吸引来的朋友才是最长久的。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总而言之,修人不如修己,修身不如修心。

只有自己心胸宽阔,不带着任何功利色彩与人交往,才能得到真正的朋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