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工坊】新寮采风,一场深与透的写作训练(一)
圆梦工坊写作实验班新寮采风团家长师生大合影
小编的话
“圆梦工坊”组织的第一场集体采风已经圆满落下帷幕了。其所倡导的亲子同行写作文,师生同行写作文的理念,或许会给揭阳市校外写作辅导带来一股新风。本公众号将分期发表家长评价、家长诗文与师生作文,欢迎欣赏,欢迎评判。
新寮采风,一场深与透的写作训练
圆梦工坊自建立以来一直坚持走出去写作文的理念,以克服学生作文素材来源枯竭、见识狭隘、想象力不足的缺憾,改变学生“想无写无”“想有写无”到“想有写有”“想有写好”的状态,并以这一理念试验了一年,以学渣林壬栋做试验而取得预期效果。
在林壬栋母亲的配合下,由她带壬栋、戊元兄弟完成了基础采风,并完成了《游西湖》《游学宫》《游城隍庙》三大板块的作文写作,再由老谢同学亲自带领完成了《游黄岐山》作文。一年间完成四个地点采风、延伸完成约10篇作文,由此而脱胎换骨,完成了从学渣到准学霸的逆袭。戊元也通过一年的耳濡目染,从量变到质变,从没有写一个字的作文到天天写日记。
圆梦工坊自今年4月22日公开招收学员以来,倡议家长带孩子自行到西湖采风并作文,随后一拨一拨的亲子身影便出现在西湖,数量与质量都达到一定水准的作文便出现在《“共赏西湖秀色,同写圆梦美文”师生家长同台竞技展风流》的微信公众号报道,这一成果足可见到此次分散采风的价值。
圆梦工坊第一场集体集中采风地点的选择,颇费思量。要可写、能写、有教育意义,适合实验班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一年级大跨度学员的写作需求。经考察确定了玉湖新寮村,黄旭华院士故乡为集体采风目标地。随后即进行现场踏勘,确定线路及重点地方,进行了精心安排。5月12日13日便分二批三组进行采风,全程亲子参与,圆梦工坊要求所有家长都必须陪同孩子完成采风任务。
采风地点确定了新寮院士广场、新寮祠堂、旗杆夹、古树、古井、举人公厅、举人练功房、院士故居等,并体验举人练功餐。写作辅导确定了小学生自行选择最有印象、最感兴趣、最能写的一个景点进行写作。中学生则要求必须全面写,必须夹叙夹议,必须有思想性并达到一定深度。
然后,留了一周时间给学员完成作文,并在一周后的5月19日20日进行深度点评。针对写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个性化辅导而取得预期效果。
本期推文将全面展示本次新寮采风的学员作文、教师作文、家长作文,公开接受挑刺、评议与监督。后续将继续将“圆梦工坊”学员作文发布。
(文:谢少伟)
家长评价
机缘巧合带着小女参加圆梦工坊写作训练,接触到两位与众不同的老师。一位号称“吹牛从不打草稿”,“专业激励三十年”;一位上课从来两手空空,没有教案讲义,却又总能出口成诗,下笔成文。女儿一开始就怀疑,这样奇奇怪怪的作文班能有效果吗?结果每一堂天马行空的“废话”加上出外采风寻找灵感的方式,让她对写作兴趣倍增。我们非常欣喜看到她不再惧怕“作文”二字。感谢圆梦工坊,感谢“老谢同学”和老肖老师!
——林依泓妈妈
家长诗文
玉湖采风有感
——袁锐涵妈妈
揭阳玉湖山色秀,
人杰地灵远近赞。
新寮自古多贤才,
进士武举声名扬。
国之栋梁黄院士,
九六核潜惊世人。
但愿辉煌能再现,
若能圆梦怎能忘。
非凡之路
———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提笔,
你便有不凡的故事续写,
手机里拍摄的相片,
每一个镜头下,
从幼儿到古稀之年,
你的光辉岁月,
你的一生足迹便在眼前程现,
你的求学生涯,
你的工作历程,
你的离乡背井,
你的心血巨艇,
你的舍小家顾大家,
你的三十载隐姓埋名,
你的感人故事,
你的贡献精神,
今天,
你是孩子们续写传奇,
你是孩子们光辉写照,
你是孩子们探索科技启迪之父,
你的毕生献给祖国的精神,
孩子们将铭记于心。
黄挥洽妈妈
观黄旭华故居有感
刘奕畅妈妈
今天阳光灿烂,气温带着正能量,圆梦工坊的老师带领着同学们和家长到揭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玉湖新寮村“黄旭华故居”采风。
我们驱车顺着玉湖高速路口对面的古村乡道来到了新寮村院士广场集中。广场位于古村落的前面,依山傍水,绿地成荫,空气清新,是户外健身的好去处。广场的后面有黄旭华院士的亲笔题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等字。
我反复默读着黄旭华院士的题词,满怀敬意的走进了他的故居。古屋朴实无华,里面陈列的都是上个世纪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必需用品及农具等。古屋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长征1号”中国核潜艇模型,而在大厅的四周还悬挂着黄院士的生平简介、丰功伟绩、热爱故土等图片。故居的陈列摆设令我为之震撼,黄院士只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在国家动荡、一穷二白的年代里,他以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勉励自己,刻苦完成学业。他参加工作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了实现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的誓言,从此舍家为国,扎根荒岛试验基地,埋头苦干三十年。他凭借自己和团队的智慧、才干,打造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1号。为此奉献了人生中最宝贵的年华。黄院士曾自豪的感叹,自己的一生没有虚度,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此生属于祖国的核潜艇事业,无怨无悔。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感恩老一辈的无私奉献,成就了国泰民安。在物质丰富的年代里,我们应该传承老一辈们的信念,刻苦学习,用知识的力量武装自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自己的年华没有虚度,并于将来在各个领域作出应有的贡献。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学生短文
张芷彤
揭阳一中众智外国语学校
八年级
在新寮村,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口古井。当我们到达时,肖老师向我们讲解如何打井水。望着那口深不见底的井,水格外清澈。肖老师将小水桶轻轻放下,桶漂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风平浪静”。突然,肖老师用力将绳子一抖,小桶顺势翻了身并沉了下去,很快,水面又恢复了平静,像是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可是,不一样的是小桶里面已经装满井水了。看着肖老师这一抖一拉一提的动作便有了一桶水,旁边的同学都跃跃欲试了。然而,无论如何试,小桶都是空的,一点水都进不了桶里。我暗自在想,要是能够让我再打一次,我一定是可以打上井水来的。
刘梓涵
华美学校八年级学生
我们走近了龙眼树,听说这棵树已经生活了百余年。我仰望着它满是沧桑的树枝,阳光穿过密集的绿叶给大地留下了斑驳,微风下摇曳的树叶更有几分可爱。我抚摸着树干,它粗壮得像是村庄的守卫者,坚挺的身板庇护着这秀丽的景色。
时间仿佛凝固了,好像在向我诉说着百余年岁月的风雨与沧桑。我感慨万分!思绪如清泉般涌入我的脑海。古村的龙眼树啊,你如一位智者,为我的心间添上了无与伦比的非凡一笔。
郑烁
揭阳产业园实验中学 八年六班
转眼间弟弟已沿着台阶走向桥下小溪。“姐姐,你看,有鱼!”我本以为他是开玩笑,便没认真去看,可是,眼光不经意的一瞥,忽然见到日光直射至溪底,鱼的影子映在水下的石头上,悠哉游哉,就像与游人在互相取乐。“一二三”弟弟轻轻地数着鱼儿,还想逮鱼。可他的技术确实不行,鱼被吓走,人也扑空了。“你就放弃吧,我跟你打赌,你肯定抓不到鱼。”我得意地说。弟弟被我这么一说,好胜心一下子被燃起,重拾信心。他一手紧握空瓶子,一手弯成碗形,挽起裤脚,弯腰90度,双脚扎马步,动作看起来又似是十分熟练。“扑哧”一声,“姐姐你看,我抓到了,不过是条小鱼,太小了,我不如把它放它。”他乐得眼睛也眯成两条弯弯的细缝儿了。小溪旁有条旧青石村道,墙缝隙里长着的几株特别不起眼的苔藓却绿得让人回味。
陈炫桢
真理中学八年级
在黄旭华故居此次游访中令我印象至深的,也是最为讽刺的,是在黄旭华故居那发黑的墙上成片的“到此一游”。不过,墙上也有“我爱黄旭华”这样的字眼。是否真的爱黄旭华?爱到在他充满回忆的地方添上这醒目的几笔?黄旭华院士身上舍己为人的精神,是值得敬佩的,我们赞叹他的才华,学习他的精神。目前我们尚做不到为国家做贡献,但也能够且应该先规范自己的行为。
那发黑的墙体虽不起眼并不因黑的颜色而影响了什么,这座屋子因黄旭华院士的出现而蓬荜生辉,但墙体却因“到此一游”而格外刺眼。我认为,既然敬佩黄旭华院士,就应从小事——自我规范做起才对。
学生朗读
学生作文
林冰娴新寮采风中
新寮感怀
揭阳一中众智外国语学校八年级 林冰娴
今早,我匆忙往肚子里灌一碗粥,提起背包便随“圆梦工坊”采风团前往玉湖新寮采风。对于玉湖新寮,我并不大了解,只知道它是“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的故乡,是一个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
我们在新寮村前停好车后便从分柑桥步行进村。横穿村前大埕,三座奇形怪状的石碑便跃入眼帘。老师说新寮村不仅出过一位黄旭华,清朝时期这里还出过三位举人,这三座石碑,则是旗杆夹和练武石,正是因当时黄国祥三兄弟考中举人而立的。他们为了这个,苦练了三年。我摩挲着这拥有荣耀感的石碑,想着他们为揭阳争光,给家族添彩,为自己出人头地而努力奋斗,最终如愿地成功的过程,很是感叹。自己呢?也行!
接着,我们又到“三举人公厅”。公厅的前厅已经做了修缮,其他地方则很破旧。最吸引我的是放置在前厅的举人石床,这是黄国祥三兄弟当时练功及课间休息的地方。我走着走着也有点累,本想坐在石床上休息,却不知何时,弟弟已经躺在石床上了。我拍了拍他,想叫他起来,他却说:“别,我在吸收天地精华。”看他一脸严肃的样子,无奈,只能将目光移向一边的石头。两块石头并肩摆放,我试着抬起一块,好重,我推了推,纹丝不动!老师说,这两块石头是练功用的。我听了不由得感慨,自己推一下已经气喘呼呼,更别说每天几个小时反复提起放下两块石头了。成功并不是想要就能实现的,非经过一番坚持不懈的努力及吃苦耐劳不可。
随后,我们又到古井参观。老师向我们示范打井水,只见老师的手一放一甩一提,小桶里的水就装得满满的。大家见了都跃跃欲试,虽然成功率不高,但也都无一不开心的。
最后,我们走进黄旭华院士的故居。看着橱窗展板上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这位伟大的核潜艇之父当时为了设计建造核潜艇竟然长达30年没有回家,也没有与家人联系,连他的父亲和哥哥去世都没有回去看一眼。他困窘批斗不堕其志,委屈误解不鸣其冤;舍小家顾大家,为了祖国的发展,不惜牺牲30年与家人陪伴的时间,最终以铸就国之重器换来家人的理解和敬佩。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两弹元勋邓稼先,他也是为铸国之重器而与家人分开20多年之久。“忠孝两难全”这五个字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吃完传说中的“举人练功餐”后,便结束了本次采风活动。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有舍才有得的问题。就像黄国祥三兄弟一样,他们用了3年的时间练功,最终才考中举人,光宗耀祖;就像黄旭华院士舍去30年陪伴家人的时间,才为祖国造出了核潜艇,实现了强国梦。由此可见,当你想要得到某些东西时,你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想获得成功,亦当如此!
点评:林冰娴同学的这篇作文,能够自如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描述新寮村采风过程所见所闻及感受,并能够感悟出有舍才有得的道理,想获得成功,也当如此。
新寮采风
揭阳市实验小学 五年2班
谢欣扬
今天,我和爸爸随着“圆梦工坊”学员们一行前往玉湖镇新寮村采风。
爸爸的车停稳后,我们下了车,山峦叠翠环绕下的小村庄便呈现在眼前。村前面清澈的小溪静静地流淌,村外有一块巨石刻着“新寮院士广场”。我明白了,如此山清水秀的小村庄,便是我们采风的目的地——黄旭华院士的故乡新寮村。
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走过分柑桥,踩着有几百年历史的青石路,穿过村前开阔地,便到一处小牌坊刻有“古井”二个字的地方。一听老师说可以打井水玩耍,几个男生便争先恐后抢了小水桶,我则双手抱在胸前,静静地看着老师的示范。只见肖老师双脚八字岔开站在井角处,双手一上一下拉着绳子,慢慢把小桶放到水面,右手快速朝左边一拽,那小桶便来了一个空翻栽到水里了,“水娃娃”立即溜进小桶。肖老师再把绳子拉上来,满满的一桶水就在大家面前。我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老师。这时,爸爸把诀窍告诉了我:“关键就在于那桶的把手上,你要趁把手与你身体垂直时,右手往左边用力一拉,就能轻易把小桶翻倒过来,才能提满水上来。”但我还是听得一脸茫然。这时,肖老师又向我们示范了一个土办法:把桶倒过来,扔下去,再提上来就能打上水。结果提上来的却只是空气,逗得全场哈哈大笑起来。
过后又走了一段坑石小路,才到了黄旭华院士的故居。进入大厅,黄院士研究核潜艇的种种事迹全都展示在大厅两边的橱窗里。我们读着展板上的资料,明白了他因祖国需要,隐姓埋名,在艰苦的环境下努力奋斗,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成功研究出了中国的第一代核潜艇,保证了国防的安全的动人事迹。黄院士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
临近中午,我们又享用了美味的“举人练功餐”后,一个个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才心满意足的回家,结束了本次的采风活动。
新
寮村古井打水记
乘上汽车奔波了一阵,终于到了新寮村。这时柳树早已靠在池边欣赏景色了,悠闲又自在,小鸟似乎休息了,鸟声稀稀落落。
我们踏着轻盈的脚步,整齐有序在此赏景。这是“圆梦工坊”采风小队伍,我带着采风团员们东瞧西窜。
忽然,远处台阶下有个人在打井水,我们也想玩,便成群结队跑过去了。爸爸带头操演一下给我们看。只见他一只手拿着绳子,一只手在不停地比划着向我们讲解着。随后手一扬,像变魔术一样那桶就钻进水里了,再拉桶绳把桶提了上来,满满的一桶水便呈现在眼前。我们都看得莫名其妙!我带头试验了一下,结果却是一点点水也没打到。爸爸认真再教,说道:“要使劲一拽,才能打到水。桶要与水面有一定距离,才能翻跟斗栽进水里,桶漂在水面上是比较难打到水的。”后来的实践我发现,手再往下垂才更容易打水一些 。虽然我在队伍里不是第一个提着满桶水上来的,但手势与姿势却是很标准。其实,打井水这项莫测高深的任务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学会的,队友们都没有做得特别好。大家知道秘密吗?我爸爸从小就在井边,打着井水长大的,才会这么牛!
我来总结一下:首先,想打满水必须有足够的力气,装满水的桶是很重的,没有力气从井里提上来也是白搭。然后,桶是跟着绳子的运动而运动的,还有惯性,这是物理学的问题,发力点在手再通过绳传递到桶耳而产生的瞬时拉力,都要拿捏好力度与速度,要是动作太快,就跟不上速度。
正当我们玩得兴高采烈时,一位老奶奶迎面走来,也跟我们一样打水,我看见了她那娴熟的动作,才发现我的本事与她比简直就是天上与地下室的差异。
不一会儿,中午了,我们都离开古井。走了一会回转身,发现还有几个孩子在那里玩打井水。
此时,太阳普照大地,阳光染得满地金黄。
揭阳产业园乔南中心小学
六年二班林壬栋
新 寮 感 怀
揭阳运通学校 六年(1)班
林依泓
五月的风清爽宜人,我们“圆梦工坊”写作实验班学员前往玉湖新寮村采风。
一下车,我们便领略到了美丽的田园风光及古村落的历史厚重。分柑桥下流水潺潺,百年老柿树枝繁叶茂,还有树下休憩的老黄牛,无不点缀着这单调的大地;富有特色的旗杆夹,冬暖夏凉的古井,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仿佛令人穿越时光回到几百年前!
沿着凹凸不平的坑石路,穿过一条条狭窄的古巷道,我们走进了黄旭华院士的故居。这是一座灰瓦白墙的小院,古朴而简陋。院子厢房里摆放着各种农具,石臼、锄头、铁锹……我们趁机“玩”了起来,感受了一把未曾经历过的生活韵味。如今我们觉得有趣的体验,却是黄老先生当年亲身经历过的艰辛。这让我感悟到,一个人无论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只要坚定信念 ,努力拼搏,就一定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不知不觉,我们已随着人潮进入院子中间的陈列馆。这里的许多影像资料,相片图片和报纸文章……让我对黄旭华院士——这位伟大的“核潜艇之父”有了更深的了解且深感震撼!为了制造我国的第一艘核潜艇,他离乡背井,隐姓埋名,这种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动!在科研初期,黄旭华院士及其工作人员完全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长什么样子,只能靠想象,靠画图,甚至靠拆解玩具去开展工作,可想而知他们克服了多少困难才取得的辉煌成就。这种钻研精神令人赞叹!在他六十多岁时,还亲身入艇深潜海试,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亲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的总设计师,这种身先士卒的品质令人敬佩!
这次新寮采风,既是观光,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黄旭华爷爷爱国的精神和不朽的功绩将激励着我不断努力,为未来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玉湖新寮游记
揭阳岐山学校
三年(6)班石霄麒
今天,圆梦工坊的学员们前往玉湖新寮采风。
车行驶在高速路上,我们一家四口欢声笑语,谈笑风生,就连牙牙学语的妹妹也在欢呼呐喊。
过了好久,车才停下。刚下车,清新的空气已经沁人心脾,远处的花草则艳丽夺目,一块刻有“新寮院士广场”的巨石更“耸立”在眼前。不知道这巨石有多少年历史了,但它的庞大,在众多花草衬托下又是那么引人注目。
我们一行人来到新寮村的古井,大家围在古井旁,我向井里“探测”一下,这井至少得有五米深吧?接着,老师教我们怎么用水桶打井水。我细心听着,看着老师的示范动作,又看着同学们如何打。轮到我时,我把水桶浮在水面,看准时机,用力一扬,只听哗啦一声,水桶半沉半浮,斜着身子浮在水面上,只打到那么一点点水,有点无聊,便走开了!
随后,老师又带我们去了一个叫“练功房”的地方。我一听就知道,肯定是什么关于力气或是神力的东西。踏进练功房,左边有一张石板床,床旁边还有二块石头。我走到旁边观察,还想着:练功房就是这东西,容易!我可以轻松就提起来的。想着想着,便伸出单手去提。“哎呀!”,力气还不够,提不起来!另一手不禁也去提,“呀——”石头还是一动不动,这不科学!我在班上力气算很大的了,怎么可能?……还好大伙儿没在旁边,不然笑死了!
中午未到,我们便前往吃饭的地方。一进门,一个翘翘板刚好在我眼前。趁大家都走开后,我一屁股坐在上面,还挺好玩的。可好景不长,我从跷跷板上掉了下来了。,“哎哟”一块石头碰到我屁股下面,痛死了!我连忙站起来,这才发现这个跷跷板原来是个“石臼”。
午饭时间到,闻着淡淡的花香,吃着美味的炒朥饭,觉着精神抖擞!
饭后,怀着喜悦的心情,我们走进了黄旭华故居,听说他是——中国核潜艇之父。很厉害呀!看着他的成就,我心服口服!
玉湖新寮,古老而富有诗意,现代而更有成就,加上吃了一顿“举人练功餐”,我更感精神。
新寮村采风
揭阳一中众智外国语学校
八年(1)班张芷彤
踏入新寮村,仿佛换了人间。高楼大厦已不见,现化气息全隐藏,心情也轻快得多!尽管顶着烈阳,依旧满怀期待。
一、古风常存,浓厚韵味
在这里,立着许多“旗杆夹”,上面有着两个字“光绪”,这是清朝历史的见证。经历了这么多年还保存得这么完整,真历害!
还有整条路都由河里的石头铺成的坑石古道,沿路的树高大而挺直,据说当年黄旭华院士在这里拍过照。突然肖老师发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我思虑了一会儿,无果!毕竟对这类东西没有任何研究。过后肖老师告诉我们这一棵是柿子树、那一棵是龙眼树,随后又讲起了古树历史。接着,我们还参观了古井。肖老师为我们讲解以前的人如何打水,并亲自示范。只见他将小木桶轻轻放下,使其漂浮于水面之上,突然用力将绳子一抖,瞬间小桶便装满了水,再将绳子往上拉,一桶清凉的井水就便到井口了。看着这桶水,同学都不淡定了,争先恐后上前实践打水。
二、参观故居,感受颇深
终于来到本次采风的重点——“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故居。院士的卧室只有一张小床,却要几个人挤在一起睡。故居大厅陈列了许多院士的资料。读着这些光辉的历史,才明白了他曾经隐姓埋名三十年,只为圆“造船强国”之梦,不禁肃然起敬。不仅如此,当院士92岁高龄时,依然参加中央电视台节目录制,正所调“老当益壮。记得黄旭华院士曾经说过一段话,令我感触颇深。他说:“若有人问我们如何评价这一生,我会说,此生没有虚度,我这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给核潜艇事业。我们仅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的誓言。我此生无悔。”虽然我不能做到黄旭华院士那般伟大的事业,也无法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换个角度想,努力学习不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吗?对于青少年而言,好好学习,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应是我们该做的。
采风活动结束后,我开始整理思绪,理清丰富多彩的记忆。每到一处,目睹了太多风物,感受颇深。想想,黄旭华院士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热爱祖国的情怀,就好比邓稼先,对祖国有着如此浓厚的情感,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敬佩吗?
游玉湖新寮村
炮台镇竞智小学
五年一班林童
今天,我们“圆梦工坊”写作实验班一起去玉湖新寮村——黄旭华院士的故乡采风。
我们来到新寮村时,先到院士广场拍了大合影,算是给采风活动留个纪念,然后便开始采风活动了。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过分柑桥,在桥上向四周望去,哇!山清水秀。桥下小溪旁柳树时而抚摸溪清澈的脸蛋,时而在溪面上照照自己苗条的身材。溪里有小鱼在游,我在想,可能踩着石头就可以捉到鱼的,可是石头离岸边有点远,我跨不过去,真想一脚踩进水里,但妈妈一句“小心鞋子进水”让我停止了脚步。我后悔啊!下次有机会,我一定带拖鞋来。妈妈提醒“你不如看看停在墙上的红尾巴蜻蜓。”我往墙上看,真的呀!要是它全身都是红色,那就是歌曲里面唱的红蜻蜓了。
老师把我们带到“坑石古道”,又招呼“大家过来看!”原来是棵古柿树。牌子上写着“古柿树,树龄约100年。”哇!100年!旁边还有一棵比它更老的树,约120年。看来这地方真的很古老。再往下走就是古井了。老师示范用桶打井水给我们学习。只见老师双手握住绳子,再把铁桶放下去,又往右轻轻一拉,猛然间往左甩,“扑咚”一声,拉上来时已是满满一桶水了。大家都迫不及待去排队打水,却都打不上,需要老师手把手教才行。我也不例外,拿起绳子,一二三甩,来了个空扑空,最后还得老师帮忙,才打上半桶水。老师说:“这古井有443年了,而且水质甘甜清澈,终年汲水不干”我用手弄了点水,舔了一下,还真很甘甜。
我们继续往下走,就是黄旭华院士的故居了。简陋的小房子里摆放着各种农具,日常用品,再往里走进入核潜艇陈列馆,在这里看到了许多有关黄旭华爷爷相关资料和相片。他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在他六十多岁时,他还亲自试探深度潜水,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亲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的总设计师。最令我感动的是他说过的一句话:“当祖国需要我冲锋陷阵的时候,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当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的时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
中午品尝了有名的“三举练功餐“——炒朥饭,这也是采风的内容之一。
这次采风,让我明白了做人要像黄旭华爷爷一样,为祖国奉献,为人民服务!此生无悔!
人杰地灵新寮村
黄沛琳(真理中学七年级)
今天一早,我跟着“园梦工坊”写作实验班的学员们一起来到黄旭华院士的故居新寮村参观。
说是“新寮”,其实,这个村是地地道道的古村落。据资料记载,新寮村建于公元1578年,主要建筑为“三厅一件”、“三街大巷”、“下山虎”,是潮汕地区最典型的建筑类型。这里人杰地灵,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博学多才、文武全才的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院士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
这次新寮村之旅,是“圆梦工坊”组织的一场采风活动。我们一行人先到“新寮院士广场”参访,紧接着就沿着村前来到村子右边的古井。听说这是一口已经有443年历史的古井,水质甘甜清澈,连革命家澎湃同志饮用后都称赞不已的井。肖老师教我们如何用铁桶打井里水。他这样示范了一下:双手握紧系着小水桶的绳子,将小水桶放进井里到恰好浮在水面的位置上,再用手腕用力一抖,小水桶就转过身,桶口倒了过来并一头扎进了水里并沉下去而装了满满的一桶水,最后把小桶提起来,一桶井水就到地面来了。然后,我们一个个轮流打水。然而,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的事,我们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将水打起来!只是,大家不愿意放弃,继续尝试,最后才终于有一两个人打上了水,不过,水不多,只有一点而已。
行走在古村落的路上,一块形状像“臼”的石头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石臼上面还有一个木头做的东西,一踩就抬起了头,脚抬起来后又狠狠地砸向石臼了。肖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以前用来捣精米的工具——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东西了。
过了石臼,又到“三举人公厅”。进入大门,前厅放置了“举人石床”。据说,这是这个村里武举人练功时常卧的地方,在上面休息可以增强功力,真是神奇。石床旁边的两块练功石,许多学员尝试去搬动,却根本就无法实现。
我们迈过“分柑桥”,走过“仕途大道”“坑石古道”,绕过黄庭芝故居,路过“三举人练功房”,继续沿着古村道前行,便到了刻有“汝南世泽”横匾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故居。通过这个模型,我认识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故居里面还有院士的卧室。卧室非常简陋,只有一张老式眠床,一张桌子,一盏油灯,一个盒子,还有一面很模糊的铜镜。屋内很潮湿阴暗。那时,院士的生活是非常简朴的。参观卧室后,我们观看了一段黄旭华院士介绍的电视片,这让我们更深层次了解了院士,也知道了院士在2014年2月获得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的称号。院士于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一直从事舰船研制工作……
中午我们就在院士故居品尝了新寮村独有的猪油炒饭。传说这是举练功时吃的,叫“举人练功餐”。这种饭把米硬生生地炒熟,炒的过程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听说还要有炒的技巧才行。我边吃边想:有美食,又有历史,更有名人!新寮村真是个好地方。
新寮村人杰地灵,果真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