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些极具收藏价值的东珠,家里有的可千万别丢了
金朝末期,为了不被成吉思汗消灭,皇帝就把所采得的东珠尽数献给成吉思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并非只识弯弓射大雕,他对东珠的喜爱程度并不亚于以后的任何一个皇帝。但成吉思汗雄心壮志,他想要的不止东珠,区区东珠自然阻止不了他一统天下。一直到明末清初,明朝末期的皇帝,对东珠的喜爱程度已经达到了顶峰。
在历史上东珠曾经拥有极其崇高的地位,乾隆帝曾为东珠作《采珠行》,里面写道:“百难获一称奇珍”。
东珠:满语为“塔娜”,清朝将产自于东北地区的珍珠称为东珠(或北珠),用于区别产自南方的南珠。东珠主要产于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及其流域,而这种野生的珍珠,质地圆润硕大,色泽晶莹透澈,得之不易,弥足珍贵。而现代天然的东珠已经不见,它的价值就不一而语了。
东珠,因为生长于白山黑水的"龙兴之地",而被清朝统治者视为最为珍贵的珠宝饰物,只有他们才能够享有,其他人无权享用。
在皇 室成员中,也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才能佩戴东珠的朝珠。皇帝的朝珠可用二等东珠一百零八颗,朝带子可用头等东珠四,二等东珠十二颗。
东珠,产于东北地区广袤的松花江流域,故得其名。辽、金、明时,东珠即为松花江特产。清时专设捕珠机构——珠子柜,遍布在松花江、牡丹江、嫩江、黑龙江干流及大小数十个支流,到康熙中期,采捕东珠的生产组织已相当严密,达到一定生产规模。采捕东珠所用大船7只,小船359只,派出督查官员64人,牲丁1000多名,分64路赴各采捕河口作业,由专人采珠,牲丁采珠非常专 业。嘉庆三年(1798年),有4000名牲丁捕珠达4390颗,是采捕历史上最多的一次。
作为一个早期的渔猎民族,满洲对于东珠的依赖是我们不可想象的,由于最初的女真族只是归附与明朝的异族,所以东珠与人参、皮货就成为了女真人和大明贸易的重要商品,连努尔哈赤都承认:“我国产东珠、人参、紫貂、猞猁狲等物···以通商贾,自此国富民殷云”(《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这样与中原王朝在榷场进行的交易,是长城以北各民族都非常重要的一种经济手段和物资来源,所以正是基于这样的习惯认知,东珠也成了早期女真人手中的“硬通货”,相比于容易腐坏的人参等物品,东珠无异于更加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