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文化艺术//妈妈碗中的明月
静静地夜晚,难得的清松闲事。皎洁的月亮,似温柔的姑娘,悄悄地扒开我的窗纱,照在我的窗上,窗下的树影婆娑摇曳,藤萝在窗上影影绰绰轻轻蠕动叶子。我走近凉台椅栏仰望星空那轮明月,深深吸一口这清新的空气,好不惬意。久违的感觉算起有十年有余了。这不禁让我想起妈妈那个中秋的夜晚。
那年的中秋节,家里没人,才想起到母亲那里看看,也是我结婚以后,唯一和妈妈过的一个中秋节。每年的中秋我们都在婆婆哪里,一家人儿子儿媳孙女十多口,其乐融融,享受中秋团聚的快乐。吃过团聚饭,或许去圆明园,颐和园逛逛中秋灯会,真比过春节还热闹,从未知道母亲怎样过中秋的。
这天傍晚妹妹和我一道去看望母亲,爸爸在外地,只有母亲一个人。妈妈见我们在中秋晚上来看她,很是惊喜,忙拿出了所有的好吃的给我们吃。但最为出奇是在院子中间早已放好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盘盘的水果,有苹果,葡萄等,自然也少不了月饼了。但最醒目的是妈妈在桌上放着一碗清水,还有用米腕做的香炉,用妈妈的话说:'这叫拜月接月神。’我不过脑子的和妈妈开着玩笑说;'老太太啥时变得这么有情调喽。’妹妹说;'这两年中秋咱们不回来,妈妈就这样自己过中秋的。’我这才会晤过来,不知咋的心里一股酸酸的感觉。可妈妈却很高兴样子把桌案上的三支香点燃,并举过头顶虔诚的朝天上那圆圆月亮,一下一下的拜了三下,香在母亲面前像云雾缭绕着,妈妈嘴里微微动着似乎对月说着什么,对月祈拜后,就把香插在那米碗中。然后妈妈满足的叫我们来看那碗中月亮。我看着妈妈这碗中的明月,神情变得凝重起来,这碗明月是多么的厚重,承载妈妈多少心愿和嘱托。
算起我们姊妹也不少,但又和妈妈一起过几个团聚中秋呢?尽管儿女不在身边,老人的心时刻牵挂着每一个儿女,默默地为他们祈福祝愿。其实她是多么的想和自己的孩子们团团圆圆的过个团圆节啊。但她从未说出口过,这就是我的伟大的母亲!回想起那时,老人身体不算好,但从来没有对儿女奢望什么,她总是用温暖而又博大胸怀,来体贴呵护或许忙碌的儿女们。每当我回家时,妈妈都很高兴,但在我走时都少不了说:'忙就别回来,我这儿不用惦记。’'简单两句话,字字渗透着母亲的对儿女的厚爱与理解。我看着这碗中圆月,岂能是一个碗所能装下的爱呀,它比湖大比海深!
那天晚上,我们没进屋看电视,就在月光下围坐在供桌旁聊着天。到也少了几分嘈杂,多了一些温馨的感觉。仿佛那明月专为我们母女团聚,而圆而亮,她就在天上静静地听着我们母女的聊天,而我们在月光下就有说不完的话题-----。那个中秋大概是妈妈过的最幸福的一个中秋夜了。
自从那个中秋后,妈妈就永远的不给我陪伴的机会了---也就从哪以后我再也没面对过这轮明月,我愧对于她,妈妈走了。我的心也日渐消瘦起来,赏月对于我来说是不可触摸的忧伤。事隔多年,闺女也像出笼的鸟,飞出了家门。如今我自己也像妈妈一样孤苦伶仃的一个人,面对着月光回味着当年的情景,要对着月亮说些什么呢?这些年我糊里糊涂的,从未读懂那碗明月的深刻意义,今天才醒悟过来。而要读懂她又花费我多大的代价?我无语-----。我也要捧一碗清泉给天上的明月,只希望天上圆月带去我对亲人的问候,带去我对母亲的忏悔。我也要接一碗圆月,祝愿所有人们珍惜这一个团聚的夜晚-----。
作者:陈燕琴,网名(一支红醉),北京海淀人,出生60年,喜欢诗歌,同时也是朗诵爱好者,几年来在街道及社区做公益辅导老师;现代诗歌的创,作在阳光文学网做版主,创造几十首现代诗篇,还有一些散文未发表,代表作品《由玉兰花的二次开花想起的》被网落名人~(珍惜)诵读。其作品,真实又富有内涵。对诗歌有着浓厚兴趣。
——现代诗歌文化艺术
本期编辑:倚非
《现代诗歌文化艺术》编辑部成员
总编:杨 振
<微信号:hj526803516>
主编:咏 樱
责任编辑:美美 花落千江水
枫丹白露 荆 棘 倚 非
1、新读者阅读本文前,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现代诗歌文化艺术”关注,每天将接收到精彩内容,全部免费分享。
附100字以内个人简介,个人清晰生活照片1-2张。)
合作平台:文化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