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巴尔干之莫斯塔尔的城里城外
在我和小伙伴一直在纠结到底是莫斯塔尔还是莫斯利安的讨论中,一路从萨拉热窝慢悠悠的晃到了这座安静的小城。其实如果你想开的快一点,那也基本没戏,整个波黑感觉就是深深地藏在一座又一座大山中,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绕来绕去,常常可以看到限速四十,限速三十,乃至限速二十的路牌躲在路边的绿树丛中或者干脆从峭立的石壁上探出头来和你不动声色的打个招呼。不用多说什么,看看导航地图上密密麻麻一个接着一个的发夹弯,你自然知道该怎么开车了。
来了莫斯塔尔,肯定要去城里的莫斯塔尔老桥看一看喽,毕竟任何一篇介绍莫斯塔尔的游记里面,都会把老桥的照片摆在C位,因为这座桥实在是太出名了。
最早修建于1566年,横跨内雷特瓦河,然后在屹立了四百二十七年后,1993年11月9日在波黑内战中被炸毁,每次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会有些走神,好像回到了战火纷飞的现场重新目睹了这一幕。
然后在一切趋于平静之后,于2001年开始重建,人们从河里打捞出原先的石材,努力按照最初的样子恢复,2004年完成了重建工作,并且在2005年被评选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气比之前更加响亮了一些。
老桥宽4.55米,长27.34米,桥拱最高处距离水面20米,由此经常成为当地年轻人表演高台跳水的最佳舞台。桥拱的形状非常优美,呈现出一道漂亮的半圆形弧线,远远地看过去,大有一桥飞架南北的气势。拱桥两端还有两座石砌的桥头堡,令人影响深刻的是,无论是桥体,还是路面,包括两旁的房屋已经上面屋顶,都是选择当地的特色石材拼接而成,一眼望过去,总是感觉特别的庄严和肃穆。
好在熙熙攘攘的街道大大冲淡了这种严肃中带有几分压抑的气氛,老桥旁边都是鳞次栉比的店铺,各种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彩色玻璃的吊灯,手工打制的茶具酒具,还有各种挂毯最为令人印象深刻,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奥斯曼土耳其风格,至于其他的小物件,相信你在很多旅游城市的小摊上都会见过似曾相识的远方亲戚。
除了不断叫卖的商铺,剩下的就是不断拉客的餐馆和酒吧,加上人头攒动的游客,整个老桥地区在白天都显得烟火气十足,恍惚间仿佛置身于某个国内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网红小镇。所以如果你想真正感受老桥的美,不妨和我一样,晚上在人群散去之后,可以静静的坐在老桥上,一面看着月光下静静流淌的河水,一面安安心心的想静静。或者能够早起的话,天刚亮就出发,赶在大批旅游团杀过来之前,可以近距离享受老桥之美,这个时候往往会传来悠扬的古兰经诵经声,大概是周围的清真寺开始做早祷了吧。
虽然出发前看网上的攻略,都会提及老桥一侧是穆斯林,一侧是克罗地亚族,言下之意一侧是清真寺,一侧自然就是教堂了。不过实地看下来,宣礼塔的数目大大超过了十字架,触目可及之处,遍地皆是,加上无处不见的布卡黑炮,那种感觉不像是在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东正教国家,而是在中东的某个角落。回国后还咨询了二十几年前来过的朋友,据回忆那个时候还远非如此,看来波黑战争之后,整个巴尔干地区的伊斯兰化在背后各方势力的助推之下,进展速度还是相当惊人的。
说起当地复杂的民族特色,不得不提及城中另外一处值得一去的景点:比什切维察房屋。作为当地奥斯曼土耳其建筑的代表作,却羞答答的藏在一大片或新或旧的建筑之中,来来回回走过好几次,操着半生不熟英语的当地人几番指点,终于觅得入口在哪里。
典型的大富之家。
建于十七世纪的房屋,包括漂亮的小院子,精巧的小二楼,还有最让我着迷的那扇看得到风景的窗户,让我不禁想起了那部同名的电影。碧绿的内雷特瓦河卷着雪白的浪花从窗下奔腾而过,映衬着两岸的树林愈发的郁郁葱葱。正好天降大雨,索性就歪着身子舒舒服服地跌坐在厚厚的地摊上,靠着那些有着精美图案的垫子上,一会儿看看那些精致的金属器皿,试图从中找出几百年前主人生活的痕迹,一会儿看看远处那些连绵不断的群山,若隐若现的尖塔,我不禁又开始忍不住想静静了,如果不是不知何时悄悄潜入的不知名小虫狠狠的咬了我一口,打断了思绪,如果再来一壶薄荷茶,这里真的可以默默地坐上一下午呢。
行走在外,无论之前的攻略做得再怎么详细,总比不上当地人的指点来得原汁原味,这次在莫斯塔尔又一次验证了这句话。
原本莫斯塔尔只是作为从萨拉热窝到杜布罗夫尼克的中转站而选择的,没想到在萨拉热窝和旅馆老板闲聊的时候,那个眼睛如同绿宝石一般美丽的中年妇人听说我们要去莫斯塔尔,不容分说拿过一张地图,提笔在上面标记了两个地方,然后笑眯眯的看着我,用非常确定的语气告诉我:“你一定会喜欢那里的。”
既来之,则安之。
第一个地方叫Kravica Fall,属于那种当地人去度假的地方,第一眼看到的时候脑海里冒出的四个字就是小家碧玉,用来形容这里再合适不过了。一汪绿水慵懒的地躺在绿树环绕之中,轻风吹过荡起一阵阵微波,真的是吹皱了一池秋水。最妙的是对面一字排开的小瀑布,大大小小,错落有致,有的奔放,有的含蓄,有的高歌一曲,有的缓缓起舞,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味道,坐在池边的石头上,一边吃着烤肉,一边享受着美景,怎一个爽字了得。
第二个地方是布纳泉和特基雅修道院,如果说前面的瀑布是一道开胃小菜的话,那么这里就是一道名副其实的硬菜了。
距离莫斯塔尔车程不超过半个小时,停好车顺着林荫道一路走到尽头,当你感觉到一阵沁人凉意缓缓袭来的时候,那就是布纳泉到了。作为欧洲最大的喀斯特熔岩泉(咳咳咳,云贵川的朋友们不要笑),任何人到了这里的第一反应想必都是,真是一处避暑的好地方啊。初秋时分的巴尔干在正午左右还是有点热气逼人的,可是到了这里在熔洞口站一会儿,自然会有几分凉意森森的舒服。
流水潺潺,树影婆娑,特基雅修道院就座落在这么一个如画般的胜地。白墙,黑瓦,木栏杆,外面的修道院非常的朴素,一看就是那种清心寡欲,得道修行的地方,没有喧嚣,没有烟火气,反倒是多了几分带有神秘感的静意。不过想到这里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苏菲派在巴尔干地区最大的修道院,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毕竟苦修和禁欲就是苏菲派给外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上得楼来,又一次被内部的简陋所触动,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所见之处只有一个一个类似佛龛的隔间应该就是前代阿訇们一心苦修的场所,伸手摸去,粗糙的墙壁渗出一阵阵寒意,地上只有一个坐垫,异常狭窄的空间内其实想要转身都近乎不可能,设身处地的想象一下,修行者盘腿席地而坐,冥思苦想宗教的奥义,与之陪伴的只有一盏孤灯和墙外的风声。虽然我是一个对于各种宗教基本无感的人,但是对于这种基于灵魂深处的修炼,还是感到非常的钦佩。
时过境迁,现在的特基雅修道院已经少了很多宗教的味道,多了几分旅游的色彩。作为一处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如果朋友们将来经过莫斯塔尔,一定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