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梧丨太极内功的特点及功理
欲习练太极内功,首先要了解太极内功及其道理。明理才能练好功。太极内功是太极拳术的深化与补充,它既是太极拳经过套路学习、盘架子、揣摩架子,和不断修正身体意气形招式后的进一步的深化功法,同时也是一种补充功法和独立功法,具有健身、祛病、强功、技击的多重功效。
什么是太极内功?
太极内功与太极拳是表里内外关系。内功是炼神意气劲的,拳架是练筋骨肢体的,外导内引,内外双修,才能练成“周身一家”的混元劲。中医及传统养生学认为,气是生命的本源,元气(真气)是生命之宝,元气充沛则生命力健旺。而内家拳则称元气为丹田气。拳论有“拿住丹田炼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的说法。气功的概念提出是上世纪的事,而关于炼气之术则源远流长。气功疗法散布于儒释道医武俗各界,是祖国宝贵医学遗产的一个重要内容,甚至是核心部分。可以说,气学是中华学问的根本之学,而炼养气之术正是祖国医学与养生学的关键。追溯历代典籍不难发现,相关论述比比皆是。上古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中就讲到了很多养生道理和方法,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提道:“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名医扁鹊所著的《难经》中曾专门计算过人的呼吸次数,并把“呼吸太阳”作为一种锻炼方法。汉末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写道:“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经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而三国时华佗的“五禽戏”也是一套著名的古代医疗体育锻炼方法。魏晋时期的道教人物葛洪所著《抱朴子·别旨》篇专论了吐纳导引的理论'和方法。晋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中也用大量篇幅讲述了养生之道。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养性》中记载:“心无烦,形无极,而兼之以导引,行气不已,亦可得长年,千岁不死。凡人不可无思,当以渐遣除之。”又说:“和神导气之道,当得密室,闭户安床暖席,枕高二寸半,正身偃卧瞑目,闭气于胸膈中,以鸿毛著鼻上而不为动,经三百息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此后历代中医与武术书籍中可以找到许多相关炼气养生之功法。由此可见,祖国医学遗产中有关养生部分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中国历来有“医武相通”、“易武相通”之说,显然太极拳与气功有着密切关系。就气功而言,太极拳是气功中的“外功”,就太极拳而言,气功是太极拳里的“内功”。本文所说的太极内功就是太极拳和气功相结合修炼的一种却病、保健、延年,并能增强太极拳技击功力,即产生鼓荡气能力的一种功法。
本功法将内功与外功相结合,是以意守命门部位、充实丹田和带脉为主,运用吐纳、导引的运气方法,壮腰健肾,炼气强身,并用于增强技击能力的一种功法。它是动静相兼,内外合一的完整功法。历来武术家知之不多,知之者为了保持技击上的“地位”和“实力”,多视荛至宝,密不传人。
命门所在
《难经》有人体腰部“左为肾,右为命门”之说。《素问·上古天真论》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谓:“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基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此谓生长之门,应指命门。武术传统理论提出:“命门在两肾之间,男子用以藏精,女子用以系胞,生津为液,乃人生强弱之关键。命门火蒸腾,能化而为气为血,升而为神,张而生肌,动而为力,神旺气足,身体强健。反之,如面色苍白,腰痛膝冷,足痹骨酸,阳事痿弱等诸症,皆起于命门受损,牵连肾部,故腰部于人身甚为重要。设能练之得法,则身弱者,必能臻于健康之境……如能习之以恒,则皮肤滋润,面现红色,两耳发赤……眼珠光泽,有神有色,舌底津液不思小饮,此乃命门火充足之象,实于健康大有关系。”这段记载,说明了两肾中间为命门。其实,无论是右为命门,还是中间为命门,大体部位都是在后腰。在腰部命门练功,其强腰健肾作用都是显著的。命门在两肾中间,可以说明,由太极拳和气功合而为一的太极内功,在医疗保健上的作用是可以理解和肯定的,关键在于掌握运用得当。
太极内功是道家气功与内家拳术的结合。内家功夫必练内功。鲁迅曾说:“中国文化根柢全在道教(家)”。梁漱溟曾说:“中国文化都是向内的”。所以说,修炼传统功夫必重视内修内炼内养,否则不会有所成就。古代道家以长生久视修道成仙为终极理想,远白五千年前的黄帝时期即已有“仙道”之学。司马迁在《史记》里明确记载黄帝曾问道于仙人广成子。而黄帝与医师岐伯的问答也被《内经》所记述。可见,关于道家仙学、医学、养生学、内丹学与武学之历史由来已久,其间存在着广泛而微妙的联系。只是由于“道隐无名”,历来功法传承较为隐秘,以致“从来火候少人知”罢了。
内功与内丹学的关系
欲练太极拳,应修太极内功;欲修太极内功,应知道家内丹学。由于道家内丹之学既博大精深又真伪杂芜,限于篇幅和水平,本书不拟多所涉及,仅仅提出太极内功与之必不可少的相关性而已。但这个相关性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太极拳与内功是道家的内外动静性命双修的一体两面。内功是内丹的动态修炼,内丹是内功的静态修炼;内功是内丹的初阶,内丹是内功的高级;内功是内丹的外化与施用于人,是养生和技击功能兼备的功法与途径。明白了上述道理和区别,就清楚了内功的特点和宗旨,也就有路径可循,不会盲修瞎练了。
内丹学家、中医、太极拳家胡海牙老师说:内家拳注重锻炼腰肾,其实元气(命)之所在;注意培养动静,其实元神(性)之所在。故拳道之学,实即“性命双修之学”(仙学指南》)。说穿了,太极拳功正是性命双修之功,内外双修之学。明乎此,则可寻阶由径、登堂人室、窥密见奥,以成就健康长寿之道。张三丰说:“吾愿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老春,非徒为技艺之末也。”其由在此。内丹学认为:“内药是精,外药是气。内药养性,外药立命。性命双修,方合大道”(张三丰(《大道论》)。内丹学所谓的“外药”是“立命”的东西,也即生命的根本,内功所要积累充实炼养的也正是它。易学认为,“气”有先天气和后天气之分,理想的生命状态就是由后天返还先天,进而先后天混元合一,也就是天人合一。太极内功以丹田(脐下腹后腰前区域)和命门(两肾中间区域)为做功之地,就是紧紧抓住生命的本根部位。传统养生学认为,肚脐为“生门”,命门(背脊骨第十四椎下,即第二腰椎骨部位)为“密户”。这些地方是人体这个生命体的生死门户,围绕相关部位做功便可增强生命能量,激发生命活力,进而改变体能,变化气质,升华生命质量和境界,同时也可以施放出过人功夫。
太极内功的特点
太极内功的特点,不仅仅是在于由内外动静结合到内外动静合一,而且在功法的组织、锻炼方法、临床运用诸方面又是分级、分段、分步,练静、练动、练意,因人、因病、因时,由浅入深,区别对待,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在效果上,除与一般气功一样收到治疗疾病、保健强身之效外,突出特点一是产生鼓荡劲,增强技击能力,二是在抓闭训练中达到固精养生之效。从医疗健身方面讲,太极内功的适应症比较广泛,在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阳痿、早泄、遗精、慢性肠胃病及脑动脉硬化等方面有显著疗效。由于它具有分级、分段、分步,由浅入深,适应面广的特点,既适用于强壮者,也适用于病弱者。太极内功可以使弱者变强,使病者变壮,祛病健身效果迅速而明显。再者,太极内功是过去武术界用以增强技击能力的功法,无论是气功爱好者、太极拳锻炼者,还是慢性病患者,以及气功专业人员,都可以学习应用。有兴趣者还可以通过气功的锻炼,把针灸与气功结合起来,提高针刺的效果。特别要强调的是,太极内功是气功与武术的结合。因此,若修炼得当,持之以恒,随着功力的积累,不难达到意气鼓荡,内劲充沛而产生过人爆发力的功效。
太极内功的功理
太极内功是太极拳术中内功与外功相结合的一种气功。也就是说,在练功时,要分为内外两个方面来进行锻炼,必须内外合一。两者结合,方是一套完整的功法。它的特点是,以意守命门为主,运用吐纳导引的运气方法,来起到调息的作用,最终达到强身治病之目的。所谓“气平定息,握固凝想,神光内视,五脏照彻”,也就是用“意”“息”来调和内脏阴阳的平衡。其理论基础是,“阴阳交会,水火既济”。因为,命门是先天水火之位(元阴元阳),因此意守命门是太极内功修炼中的关键,其重要性在于它是阴阳调剂,水火“颠倒颠”的关窍。
《黄帝内经》中说,命门是在两肾之间。古人所说的“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即是指的这一部位。太极拳书中也说,命门在两肾脏之间。传统医学认为.命门之火属于先天的元二者为一个人生命之根本。养生家又把命门称为后丹田,在命门两侧是左右两肾。赵献可在《医贯》中又以“中”字为解,以太极形容,则左肾为阴水,右肾为阳水,命门在两肾之中,是卦中之坎象,一阳陷于二阴,水气潜行地中,为万物受命之根本。因此,认为肾虽属水,而水中有火,二者之间的平衡实为保持身体健康之关键。太极内功把充实命门作为关键,正是缘于此。众所周知,肾气与生长发育有着密切而重要的关系。有生之初,胎孕始结,形如露珠,这是父母之精气,为生长发育的根本,乃得气于先天。若既生之后,脐带剪断,饮食所长养之气血,则为后天。故同为生长发育所需之气,尚有先天后天之分。而先天水火又为后天之根本,故水火为气血之源,而肾与命门又为水火之本。肾与命门为人身“元阴元阳”(或真阴真阳),为藏精之所。精即水,精中之气即是火。精以成形,气以生神,源于父母,故以肾中水火为先天。水得火则气常温而不寒,火得水则形常润而不枯。一有偏胜,即失其中和。“中为天下之大本”(《中庸》),而后天培养之功必不可少,所谓后天补充先天又返还先天也。后天者为脾胃。火根于肾而属诸心,是何道理呢?因肾为水之宅,阳根于阴,则火生,火性上升。心为火之宅,至其宅而后旺,故从其旺而属之心。故日“心为君火,肾为相火”。肾位于下,输其火于心,以为神明之用。若失其主,则有飞扬僭越之患。故肾水充足,乃能上奉于心,心火旺,乃能下交于肾。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方能神安志定,精神饱满。水火相交,精方能化气。在太极内功的锻炼中,通过意识”等内呼吸法,使命门之火充游方可达到这种目的。陶弘景曾诩“养生之道,以精为宝,施之则生人,留之则生身”。所以,练功家别注意“保精”,精足则气足,气足则神足,精气神充足,身体才能强健。所以,人体内脏功能和生长发育,以及生育繁殖,无不依赖于肾水与命火之相济。《景岳全书·缃录》中说:“命门为精血之海,脾胃为水谷之海,均为五脏六腑之本然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阳气,非此不能发,而脾胃以中州之土,非火不能生,……脾胃为灌注之本,得后天之气也;命门为化生之源,得先天之气也。”又说:“命门有火候,即元阳之谓也,即生物之火也。”对于这些论述,我们从临床病理的变化中可以得到验证。如肾阴不足的病人,可导致肝阴不足而引起头晕目眩等虚阳上亢的症状;肾阳不足的病人,可以导致脾阳不振而引起脾虚泻泄、食少纳呆等症状。另一方面,如果命门火不足,可引起阳痿、早泄等症状,反之,相火妄动,可引起阳亢、梦遗等现象。
通过太极内功的锻炼,配以内呼吸,可以使机体内脏活动迅速增强,意气达于命门,肛门紧缩提擎有形之精上提并化为无形之气,再通过以意守命门为主,前后丹田内转呼吸之锻炼,使水火相济,五脏六腑之气各归其部,百脉充实,各尽其能。这时不但诸病消除,机体也强健了,在技击能力上也有了相当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