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规家训】 走进永昌街道溪童村:马落塘颖川陈氏有家规
走进永昌街道溪童村:马落塘颖川陈氏有家规
溪童村位于永昌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5500米。村民委员会驻溪童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全村以水田为主,区域面积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71亩。下辖溪童、祠堂脚、马落塘和道士桥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192户,638人。村民大多种植蔬菜、水稻和养殖珍珠为业。
溪童自然村,村民委员会驻地。世居童姓,据《双溪童氏宗谱》载,其先祖于南宋初年由山童迁入,建村于游埠溪旁,故取村名为溪童。有村民小组3个,101户,310人,耕地326亩。
祠堂脚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东偏南400米。世居童姓,因先祖于南宋时由山童迁入,村中建有童姓祠堂,故村名祠堂脚。有村民小组3个,82户,240人,耕地276亩。
马落塘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南偏东400米。世居陈姓,其先祖于明永乐年间迁入定居,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攻占浙江时驻马队于此,众马踏落成塘,故村名马落塘。有村民小组1个,31户,72人,耕地86亩。
道士桥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东偏南700米。1942年日寇入侵浙江,绍兴籍难民借据落户,建成村庄。因村边有一处名万寿宫的道观,沿村的游埠溪上又建有一座三墩青石古桥,俗称道士桥,村以桥名。现有村民5户,16人,耕地19亩,归属马落塘村民小组。
祠堂脚自然村因村北有一祠堂,该祠堂称赉思堂、童氏祠堂、崇文学堂,又称五大公祠,坐东北朝西南,回字形砖木结构,中厅已拆(材料在保管中),门面已改建。初建于明代,系永昌街道的下朱井头、山童、溪童、祠堂脚和游埠镇金湖村东莞、前童村红泥塘等自然村童姓人的共同祠堂,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
据上述村童氏宗谱载:“讳观正者,登进士第,景祐年间官至翰林学士,与权倿论事不合,迁居睦州杜田,遞至百十公讳琐,始迁兰江太平松窝(今山童村后旧宅坞),琐生一子名彬,宋宣议郎;彬生一子郁,谏议大夫;郁生五子,分别取名信、仪、仁、侁、佺。长子信分居双溪今溪童、次子仪分居后宅今山童、季子仁分居下宅今下朱井头、四子侁分居外宅今旧宅坞(村庄因火灾已经荒废,散居今山童与祠堂脚村及游埠镇红泥塘自然村);佺分居后宅今畈田,现并居祠堂脚村。”又据下朱井头《童氏礼堂宗谱》记载:郁生五子,分仁义礼智信五堂,各居双溪(溪童)、五山(山童)、下宅(下车井头即井头童)、外宅(畈田)、后宅(太平松窝)。下宅仁生二子,隆五公日华居下车井头(今井头童),隆七公日皋则分居东莞童(凤山厅)。
赉思堂曾毁于太平天国战乱,于清同治年间重建。据下车(朱)井头《童氏礼堂宗谱》载:“同治年间,渊四公名添培,因兵燹后复建赉思堂,将敏慎堂三进厅料均助入大五公祠,倂砖瓦、磉子、磉板在内。”重建后的赉思堂成“回”字形结构。门厅为七开间,后进五开间,左右两端各设耳房(厢房}。后进用于祭祀祖先,左右厢房用于放置家族物品、办公和家族聚餐,下厢房为门厅,门厅两侧,宗祠管理员房间,厢房门口各有一条走廊,廊柱为石柱子,计26根。据传,原设计为28根,原来计划全部用巨石方柱,因水运受到影响,还有两根运至裘家堰而不能运回,所以用两根方柱代替。地面为方青砖地面,天井满铺平整的大石板,并建有地下排水系统。整个结构类同下孟塘上族祠,只是中厅的木料不及下孟塘上族祠。中亭续建于民国初年,柱子全部用木料。巨石方柱顶端成凹形,都嵌有精雕细刻的牛腿,房屋结构大梁精致细密,具明清建筑简洁而浑厚的风格特征。原本门厅为一文昌阁结构,成八字形门,俗称“发角”,全部用樟木作为材料而建,精雕细刻,非常美观。从大门至天井,均为樟木所建的阁楼,系藏宗谱用的书楼。门前有旗杆石和旗杆,很是威武。“文革”期间因“破四旧”被改拆。
清光绪十八年(1892),下朱井头人、兰溪名药店瑞新堂老板童培元捐70.4亩田地作为办学经费,办起崇文私塾(俗称蒙童馆)。当初有20多名学生,1名教师。1910年(宣统2年)在废除科举兴学办校中,改为崇文初级小学,学生450名,2名教师。1925年(民国14年),改名为崇文初级小学。1927年(民国16年)10月,成立农民协会后,又改名为崇文小学,成为四个班级的完全小学。该祠堂一直用于办学校,先后办过小学、初中和高中部,系老孟湖的办学中心,办学时间达110年之久。直至2001年因危房才退出学校,2002年转移到西侧由香港富商沈炳鳞先生捐资建造的庆同楼和山童山背的学校。
又据下朱井头《童氏礼堂宗谱》载:“耀琳,行孝四七,配徐氏继范氏,生一子。民国八年间,耀琳名下特助客田三百六斗(折九十亩)”于赉思堂,作为祠堂公众祀产,其祀田租金用于每年清明、冬至祭祖和春节拜祖费用开支。因此,每年冬至日所属童氏后代都携手结群来赉思堂祭祖,然后每人分得一双大号寿字馒首,此祠规一直延续至解放初期才结束。
门厅与中亭之间的天井中有两棵参天桂花树,右侧一株开黄色桂花,称金桂,左侧的那一株开白色桂花,称银桂。据传,是祠堂脚自然村一童姓人去福建买牛时买来,利用牛背驮回。而今两株桂花都成为保护古木,有160多年的树龄,价值连城。两棵桂花之间有一口水井,可供周边上百户人家数百人和在校师生四五百人饮用。
民国十六年(1927)七月,中共浙西特委特派员姜挺,又名姜寿庭(今永昌街道姜坞底人),受浙江省委的委派,前来兰溪传达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发动农民秋收暴动,实行“二五减租”运动,先后在当时的水亭区范围成立祠堂脚、包塘殿、朱岗、上房顶、古塘等五个党支部,明里称为农民协会。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党组织,领导农民建立了祠堂脚村农民协会,农民有了自己的组织,就进一步与地主阶级开展斗争,实行了二五减租。又由村农民协会选出13人担任新祠首,接官了祠堂,接管了办在祠堂内的崇文初级小学。
1928年2月7日,教员童文仙从女埠参加中共兰溪县委召开的县委活动分子会议,回校向领导汇报。党决定郎永和(郎永和是中共兰溪县委的代号)从该村迁至崇文小学,是我们的光荣,是党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必须把党的地下机关切实保卫好。崇文小学在党的领导下,成为掩护党的地下活动的红色小学。
赉思堂是一座清代古建筑,不但是童氏家族的共同祀产和活动中心,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更是红色的印记地。虽然遭遇“文革”期间漂亮的文昌阁门厅被拆,加上达到危房程度而没能得以维修,显得苍老无度,但它逼真临时安置过中共兰溪县委——郎永和,培养了童友虞、童友三等一批革命志士,它与兰溪市女埠乌龙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齐名。
马落塘陈姓明正统年间由遂昌西陈坑源贸易于婺兰瀫西廿五都六图马落塘,见其地地厚水秀而居,因塘得名。始祖永兴,字兴隆,承议郎,入赘童氏。道士桥自然村陈氏土改时由马落塘迁居。
马落塘颖川陈氏五大规条家训八则
五大规条
上祖俊卿公有遗规训,后常曰:在国之道惟致与泽在家之道,惟耕与读耕,当勤俭为本,。读非名利为先,要知忠孝、节烈、礼义、廉耻等事。耕田者能知则为良农,读书者能行则为善士使世之人,仰之、慕之、相与奖之,固其美也。倘有不然,遗行败族有家法焉。戒之、斥之,驱而逐之,词所宜然。后子孙能守此规无违公之遗命,则幸甚矣。
一重孝 盖孝之道不二而足有大孝焉,有仅称孝者焉。夫大孝固不易亦,不敢言也。若夫所称仅孝,是中人之所能行者也,诚能夫妻好合,兄弟和谐,家无争斗之声,衣食不亏于殳母,庶几得平安过日,是中人之孝。
二重悌 兄弟分形同气,彼此相依,幼时则传衣食共学业,相得如鱼水,及长而娶妻衽席之情,既密尔我之见以成而后枕,言得乘而閒之,小事搬起大事,一语唆成。盖妇人终远见只求自己分居安逸,那管你家兄弟不和。为男子者,诚能不听妇言,兄友于弟弟,于恭于兄不忍伤手足至情,即出而见长者,虽亲疏代,远而同宗所出,亦当邈恭遜,毋得觸忤,此则尽悌弟之道也。
三安分 为人须安分守法,治家勤俭待人谦和。凡事依理而行好人相近,恶人远避,日则各行其业夜则闭户安息。有事相劝,无事相安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斯,称仁里厚族矣。
四读书 一才人易得节孝,难求古人之助士。先德行而后文艺,如子孙善积书者,不仅读古人之书,必书说古人之行。名实并著,使慕之苟不幸不为处士亦。无愧于圣贤,倘幸而登科及第,将生平之学问措于当时,上致君,下泽民光荣其祖垂欲于后,是诚无负乎。读书非惟同姓赞扬,既天下莫不瞻仰。生则荣华,死则不朽,此真颖川之子孙也。
五节烈 女子行莫大于节,莫重于孝,莫不善于妬,此三者所关彝伦风化不浅也。夫夫死而即死曰烈,固难然其理易明也。至于夫死而不嫁者,能行妇道,习礼义甘贫苦,旁亲若年逾十五者,不使遽入闺壶仆隸下人亦。不使之相近自壮,至老如一,此则尽节孝之道也。诚能礼敬翁姑,周旋左右,不侍奉此,即孝妇之道也。二者祠当加赠。若夫不幸而有正妻无子,意欲买妾生子者,嫉恶之心顿生争斗之声闻外,使人轻之贱之伤伦,败俗不顾后裔,此亦词所当议也。
家训八则
一父子之训 父子者天性之亲,殳严母慈自然理也。圣人因严以教爱,爱敬兼尽而子职修矣,故为子者不可不知,所以事亲之道,族内有能执爱敬之道。以事亲者,每逢会祭之期胙肉厚颁特加优奖,其有不顺而忤逆者,少则诮让责惩。
一兄弟之训 兄弟者同气之人,兄友弟恭经常之道也,故为兄弟者不可不知手足之情。族内子姓有能,尽友恭之谊者,宗长加礼奖之。如兄不能友而弟不失其弟道之恭,则训谕其兄而优奖其弟兄而能,或失其弟道之恭者,则优奖其兄而训责其弟。兄弟皆失道者,则两相戒谕。如不再不悛,是用惩罚。
一夫妇者人道之始,苟有不别则失夫义,妇顺之理非所以齐家也。故易曰: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言有别也。其有帷薄不修中篝贻讥,实非人类削之,其可恕乎。妇以三从四德为主,纵有贤智惟令专主中馈,不得干预外事,以夺夫权而有牝鸡之诮,犯此者宜加戒饬。
一朋友之训 朋友者五伦之一道德,赖以成学口藉以进择之,不可不慎也。苟泛焉而交其不致于善,日少而过日积寡矣。凡我宗人,当宜慎之。
一妯娌之训 妯娌者异姓相聚,人各一新亦常情也,况妇人不谙大义者居多。倘不时加戒,必至争长兢短而分门割户矣。故为夫者必严枕蓆之训,毋匿私、毋偏听,以至离间手足,甚且阋墙生变。凡我宗人,各宜杜绝于是也。
一安分之训 凡贵贱异体尊卑殊分,各有其职,胥当自尽仕。而受禄者,必须恪恭,乃职不得以贪污而辱及先人。居家而肄业者,亦当笃志攻苦,不得好事而荒其本业,凡农工商贾俱宜各勤厥事。和邻睦族,毋得喜争好讼以败家风。
一务本之训 古来绵世泽,无如积善振家声还是读书欲光前裕后者,必须此二端也。传家之道以耕读为本秀者,为士朴者,为农古之道也。不然而为工为商,亦谋生之本计,但不可赌博嬉戏,败其家业。亦不得为辱身贱行之事,如娼優隷卒之类,以坏吾宗风。如是者,斥革不恕。
一勤俭之训 勤俭者谋生之本计,亦人生立德之善道,惰则为失身之始。奢则为丧家之阶。自古勤以生财,俭以节财,既有以生之,又有以节之而犹有啼饥号寒者谁乎?凡我宗人,不可不知此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