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个革除弊政的机会摆在道光帝面前,未能珍惜,害惨很多人一生

捐官,古已有之,到清朝为极盛。

所谓捐官,其实就是花钱买官位,只不过,是得到皇上允许的。朝廷钱不够时,就卖多一点,乃是一大笔收入。

尽管后来清朝捐官跟考进士出身的正途一样,是选拔人才的一大方式,尽管也出现了李卫等很有作为的捐官者,但再洗白,也难逃不就是有钱嘛的嘲讽。

(李卫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咸丰同治年间,因太平天国起事,朝廷开支不够用,捐官之风一发不可收拾。据清朝人欧阳昱在其《见闻琐录》中记载,1860年代一些捐了官的人,20年之后还没有轮到实职,仍挂着个候补的牌子,做了几十年备胎。

他们或生活在省城,或生活在县城,坐吃山空,老婆孩子都衣衫破旧,顿顿吃红薯。有的终于熬不住了,就跟上司去辞职,回乡种地;更有甚者,自杀而死。

欧阳昱因此评价,朝廷收了他们钱,却无法给官位,反而让他们抱着不切实际的希望,一生最好的时光,都耗在等待里面了。如果没有捐官这回事,他们肯定都会有自己的职业,不至于让老婆孩子挨饭受冻,命运悲惨。

其实,细讲起来,清朝真有机会废除捐官制度。

说话,道光年间,四川有个家伙,捐了知府,经过种种运作,还得到进京面圣的机会。

道光皇帝问他,你识字吗?

(识字 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家伙讲,禀报皇上,我不识字。

道光皇帝怒了,不识字,你怎么能治理好百姓?

这家伙回道,我本来是不想捐。我哥却跟我说,不识字没关系,朝廷只要有钱就好了。现在皇上说要识字才能做官,很好很好,若不是被逼着,我才不会捐这个官呢。不过,皇上,您为何不早颁布谕旨,下令只有读书人能捐官,不识字的人,不准捐啊……

看看这回答,没毛病……666……对百姓而言,法无禁止即可行,你自己考虑不周,还来怪我?

以致于有人认为,这可能是故意装疯卖傻,借此机会去指出捐官的荒唐……

道光皇帝不爽啊,召集大臣开会,说要永远禁止捐官。

他的宠臣穆彰阿却认为,捐官乃是补充财政最好的办法之一,不该永远禁止,先停个几年算了……

(捐官收据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他的力争之下,道光皇帝也想通了,并非个个捐官者,都像那家伙一样嘛……好吧,那就先停几年。

于是,革除弊政的机会,就这样浪费掉了。

太平天国之后几十年,那些捐的候补官员,根本消化不了,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当然,随着清朝的灭亡,也就自然消散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