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选粹 | 吴凯旋:疫时漫记

疫时漫记

待这件街头巷尾纷纷议论的事情变得严肃的时候,或者说街坊邻居们感受到问题的严峻性时,大概已经是在除夕那一天了。或者说是在更早,只不过我没有感受到而已。

还记得除夕那天晚上隔壁的女性邻居来绘声绘色地描述这次疫情是如何得严重,她所说的严重,当然是相较于十七八年之前的非典疫情。可能女性经常是这样,本来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她都可以无限度地上纲上线,把微小的事物放大化。在她手舞足蹈地比划当中,我仿佛看到她眼角盈溢出的眼泪,这种泪水我理解为对于周边人群更是自我命运的忧虑。总之,我能感受到的是,人们在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已经不再是作为旁观者的角度来批判或者讨论那些与自己毫无关系的蒜皮琐碎,而是真真切切地认为这件事情已经发生在自己身边。

我常常听到人们去描述这次疫情所参考的事件是十几年前的非典,毕竟讨论的人群都是切身经历过那次梦魇的。而这次与以往不同,人们大概有了或多或少的经验,或者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总之我能感受到的是人们的恐慌其实远没有网络上所渲染的那般炽热。尽管人们在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总是带着夸张的肢体动作,面露严肃认真的神色,但这丝毫不能阻止人们出门聊天游荡。大概人类在面临任何挑战之初的时候都自然而然地带有某种好奇和兴奋,正如我以为十多年前那些人经历非典一般,也许如今的人们在对待这次疫情时的新鲜感是类似的。

就好像我是如何用那种严肃的神色和严峻的词汇对我的祖父描述这次疫情的严重性时,他总是能抛出各种理由来搪塞我。也许他不能理解我为什么对这次疫情出现这种异常的表现,甚至可能会嗤之以鼻。因为他表露出一副丝毫不以为然的神态,尽管他也经历了上次的非典,只是在言语上模糊地应承着。于此,我承认我束手无策。

其实这就是事实,当不可抗拒的事情出现时,人们的看法难免会出现分歧,我对这种分歧不仅不惊诧,反而能坦然见之。所以,在疫情发生和持续的时候,我选择用持续的短小的印象式语句来记录这段时间我的生活体验,或许可以称作“日记”这样的东西。当然,我一点也不想借日记来显示我是多么得冷静,或者是当做一场“行为艺术”。我想做的,只不过是忠实地记录下这段时间。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的纠结是难以言表的,因为我想在这篇杂记当中记录下那时候我的真实感想。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只能靠摘录那时我笔下的文字。然而为难之处究竟是要用怎样的形式去把我的日记誊录在这里。是逐一一日一日地原封不动地抄在后面,还是用其他什么样的方法。总之,我是很为难的,我想我应该要把这种纠结写出来,以求得读者对我文体幼稚混乱指责的宽宥。当然,最后我还是截取了一些时日的短句,抄在下面,这些节点的选择并不具有代表性,也没有丝毫的矫饰。

“疫情日下,山西貌似没有那么严重”。

当我写下这个短句的时候山西的情况确实不严重,身边的人们也丝毫没有恐慌。这一天是在一月二十一日。这之后的一半天时间里,我还颇有闲情逸致地阅读了《曼德尔施塔姆诗集》。我承认当代社会的碎片化阅读的确是能够影响到读者的感受的,这种影响是大概可以从两种角度来理解。

一来它给读者带来以往时代不可想象的方便,当然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瓦解了读者对文本深入理解的能力。我自知这样的想法是浅薄的,所以这种理解只能针对我个人,那段时间我轻视那些诗评者对于诗人一厢情愿的,看似能够自圆其说的文字,但又无可奈何地抓起那些自以为枯燥的文字读得津津有味,深以为是。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让我鄙夷,尽管到现在我依旧如此。

“大年初一,山西启动应急响应,有硬仗要打”。到大年初一的时候,形势已经变得很严峻了,所以在一月二十五日那天,我写下如上的一句话。

可是,在街道上依然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人群聚涌在一起,当然与此同时我也没有停止阅读。不停的阅读不是因为我对文字如何的热爱,只不过单纯为了打发时下无聊的日月。可能是阅读了包括帕斯捷尔纳克那帮俄国诗人的译本,我又开始审视我自己对于现代诗和古典诗歌之间的权衡。因为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对于现代诗或者是外文诗译本不以为然。这种经验来源于我对于五四以降中国现代诗的阅读感受,甚至包括那些八九十年代的。但是很快我就改变了这种不甚局限乃甚于有些幼稚的看法。所以实际上这种矛盾早已得到解决,只不过是因为重复不断地无效阅读使得这些早已解决的问题重新浮出水面。

“如果因为死亡而使生命失去意义,那么永生则使意义变得黯淡 。一场雪落下来,阳面土地上的雪很快就消化而变得干燥,而阴面的雪迟迟难以化解。寺庙阳面的屋顶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屋顶阴面屋漏不断滴滴答答地落着雪水。尽管离上一次下雪已是一周有余了。是日登山,谒宝山禅寺。仰法准和尚墓碑残存,现置毗卢殿丹陛西。”

时到二月十三日,疫情似乎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然而我居处附近的公园里远远望去半个人都没有,一片荒芜的迹象。寺庙也因故山门紧闭,在凛冽的季节,又是雪后,这样的情景也是显而易见。是的,我终于出门了。尽管戴着口罩披着大氅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但是我还是有些疑心,所以并不敢到人群杂处的地方凑热闹,而是选择了地处偏僻而空气通畅的森林公园。那段时间我停止了对文学类文章的阅读,而选择出门散步或者看一下流行影片。因为在这段时间我的确对于文学的信仰产生了动摇,“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不,这样掐头去尾而且针对性极强的话语如果没有这样严峻的疫情作为陪衬也丝毫不会如此大行其道,起码在这之前我是半信半疑的。难道是因为我对上个世纪发生的灾祸不够怜悯么?我当然怜悯。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怜悯和事情切切实实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自我怜悯是不尽相同的。虽然网络上这句话遭到了广泛的讨论,然而我的确对文学的无力感有了切实的体会,尽管这样的话语本身就很残忍。文字本身没有停止思考,降临在人类身上的灾殇也从来没有停止。

“外出登山,迎春花惺惺,杂然乎旧枝中,杏树嫩色涌出,松柏亦青涩矣。复苏是从大地深处萌出的,植物最早感受到。”

到二月底三月初,疫情大概已经进一步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为这段时间我出门的次数更频繁,还收到了别人给我邮寄的快递。疫病的扑灭和春天的到来几乎是同时的,心境的缓解当然也是不言而喻。不仅如此,我的行为半径进一步扩大了,活动范围也愈发扩张了。

“万里无云,惟天澄澈一片耳。录旧残墓碑一通,存王院西百米余。中 '皇清待赠儒林郎’笔力雄健,右为 '敕授儒林郎吏部侯选州同知’。或为尊贵者椿萱高堂百年之所也。所惜碑残名没,实为憾事。”

这段时间我的行为更加放荡而不逾矩,出入人烟稀少的古村落,这里炊烟早断,一派荒芜的气象。翻阅日记可知那时候我游荡在街头巷尾寻碑找偈来打发时日,由此可见当时疫情的肃杀之气也就消耗殆尽了。

随着原本光秃秃的山野泛出青绿,花苞从稚嫩的枝丫中探出头来,梦魇也就随着严寒远去我能感受到,事情在一天天按照人们所希冀般变好。

“读几首清明节令诗,如今年月现代人的气象大都对不上节气,何来燕子晓莺声,梨花黄鹂又在哪,没有这个意象,就很难写出意境。好在村子依山傍水,虽说湖中久干涸,好歹桃杏争芳,杨柳依依,亦可谓春色清明矣。”

逮清明时节,虽疫情尚在,然而早已经与我所居的地方相隔甚远。若不是街头巷尾依然挂着各式各样应对疫情的条幅,谁能分辨出这个情景与平常生活有什么两样。街头上早早就是三三两两的人群,卖菜的吆喝声,来来往往的车辆碾得道路破碎支离。于我而言,又重新挑拣出那几句诗,打发无聊的时日。

大概就是这段时间,脸庞穿过的风中携带着花香,草叶泛出嫩色,我知道春天来了,这大抵又是读诗的季节。因为苦难终将过去,只要迎着阳光走,总能躲避阴翳或者雾霾。诗歌也是如此,须得感受黑暗,才能热情洋溢地讴歌光明。当然,我不是这次疫情的直接参与者,也并未接触过援鄂的医护人员,所以大有人批评我所谓的盲目乐观和自我麻醉。然而我想说的是,在这样一个诡谲的现实当中,我们才要表达出最真实的感觉,无关乎有没有观众在旁边。

我们须得向前看,尽管背后是尸骸堆积成山,尽管背后是万丈险渊,因为除此之外,难道还有更好的选择么?正如李洱所说,我们这次所面临的疫情现实,不知道要比加缪和萨拉马戈笔下所写的故事要复杂和严重多少倍。

然而人类总是在遗忘苦难带来的经验,也因此不断在重复苦难。

所以,只有忠实地记录下当下体验和态度,尽管这种态度可能是错谬百出,尽管这样的体验是如此地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然而我相信只有忠实地记录,才会有可能去对抗这种不可避免的遗忘,尽管几乎是徒劳无功。

作者简介

吴凯旋,1999年五月生人,就读于中北大学。

图片来源:网   络

文字来源:吴凯旋

文字编辑:高文鑫

图文排版:孟贺婷

责任编辑:韩笑之

(0)

相关推荐

  • 面对疫情

        若不是今年新冠肺炎的肆虐,"非典"二字已很少再被人提及.而这次新冠肺炎与非典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们自然会对两次疫情作有所比较.   转眼间,非典已经是17年前的事.那年 ...

  • 【望安山文学】邢小锋||记忆深处(散文朗诵)

    记忆深处 作者:邢小锋 主播:方育超     主编:非    鱼 记忆深处,梦如浮云.那年那事在记忆深处浮动,回头,只是想看看自己走了多远,而不是留恋,不是自嗨自夸,也不是想要打动谁,只想打动我自己. ...

  • 非典那年的那些事

     分分钟看"裆下事",全在这里了   当年非典时,家里封路,是真正的封,大路是用砖头垒死的,小路二十四小时有人执勤. 在外打工的人回家,都被安排在野地里隔离,家属只能把饭送到隔离带 ...

  • 仔细想想,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运

    不知道为什么,见到柴静这本书,没有丝毫犹豫就拿了起来.  读完第二章忍不住要说些什么,尤其是读完这一段的时候: 我问她为什么贴在门上,她不说话,我说"你是想让妈妈一回来就看见,是吗?&quo ...

  • 【来稿选粹】​吴骧|夏浅胜春最可人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夏浅胜春最可人 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是立夏节气.立夏节又叫春尽节,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开始.时光匆匆走过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 ...

  • 【来稿选粹】风雪夜归人|柔润平江藏吴韵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柔润平江藏吴韵 是否见过一只破茧而出的蝶,穿越了岁月的绸繆流眄山塘幽静中的旖旎?是否见过一只翩翩起舞的燕,飞过了东坡居士遒劲的擘窠大字传递虎丘山下的思念? ...

  • 【来稿选粹】​吴骧|我的三味书屋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我的三味书屋 我家现在的居室较为宽敞,我选择了面南向阳的一室作为书屋.我们居住二楼,妻子爱侍弄花草,为了给我备课.读书提供舒心养眼的环境,妻子在门前空地上 ...

  • 【来稿选粹】吴义刚|家乡的记忆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家乡的记忆 近日春雨绵绵,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草长莺飞,春意盎然.春雨贵如油,万物经过严冬的考验,经过春雨的滋润,草绿了,花艳了,万物苏醒了. 迎来了春天 ...

  • 【来稿选粹】黄玉姝|​​梅花,我的挚爱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梅花,我的挚爱 ____缅怀挚友荆淑敏 梅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菊花的尊贵典雅,没有水仙的婀娜多姿,它玉骨冰肌,傲雪凌霜:它清丽超逸,潇洒绝尘:它暗 ...

  • 【来稿选粹】齐瑞珍|​看自行车的“姥姥”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看自行车的"姥姥" 奶奶去世后,我家从偏方的大杂院搬进了偏长的大杂院,这个大杂院的院子就像是一条狭长的甬道,阴暗潮湿.密不透风,加之每 ...

  • 【来稿选粹】陈广伟|​淑敏,你永远活在大哥的心中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淑敏,你永远活在大哥的心中 昨天上午10:16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黄玉姝老师发的一行文字和一组照片,照例是先看文字:"一切皆将成追忆,永远定格在瞬 ...

  • 【来稿选粹】柴万芳|我们的田野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我们的田野 小时候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放寒.暑假,那时候课业负担不重,狠狠写上几天,假期作业就全写完了,剩下的就是玩耍.放寒.暑假,最高兴的莫过于去农村的老家 ...

  • 【来稿选粹】严雨龙| 赤脚吧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赤脚吧 春天老了,小院也老了.荼蘼花事了,院子便荒芜得一塌糊涂.邻居见面就说,你院子里都老了.话语里有惋惜也有不满,可惜了一院子的菜蔬.青菜.芥菜.萝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