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除去心里的杂草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心中若是装了太多垃圾,哪里还能容得下美好?

人生这本书,翻过这一页,才能书写下一页,

正如河流有九曲十八弯,想要向前,其实不难,只要学会转弯。

每走过一程,就总结得失,沉淀过往,把不好的扔在风里,把有意义的记在心底。

及时把心里的杂草除去,重新种上阳光与鲜花,生活才不会荒芜。

1

心无挂碍,万事自在

王尔德曾说:

“为了自己,我必须饶恕一些事。

因为一个人,不能夜夜起身,在灵魂的园子里栽种荆棘。”

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地里种满庄稼。

要想心灵不荒芜,唯一的方法,也是修养好自己的胸怀。

旧上海名媛严幼韵,终年112岁,

一生经历无数波澜,却始终心之所向、乐观开朗,将平凡生活过成了诗一样的美好。

一次,她家里遭盗贼入侵,收藏多年的名贵珍宝都不见了。

旁人都替她惋惜,严幼韵却只是淡淡地说道:

“一切糟糕的事情都可能发生,这已经是程度最轻的了。

我只是丢失了财物,其他重要的东西都毫发无伤——我的生命、健康和家庭。”

在109岁时,她接受《纽约时报》的专访,被问及长寿的奥秘,她说:

“不为往事伤感,永远朝前看。”

正是这种心态,成就了她112年充满传奇的人生。

钱钟书说过: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

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心无挂碍,方能自在。

生命原本就该淳朴安宁,很多东西不过是种负累,背得越多越难走得远。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不可抵御之洪流。

但只要希望、温暖、善良依然存在于我们身边,

只要你依旧热爱生活,生活就会对你有所馈赠。

《人间失格》里说:

“在所谓的人世间摸爬滚打至今,我唯一愿意视为真理的,就只有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

错过了落日余晖,还可以静待满天繁星。

涨潮的水会退潮,泥泞的路会干涸,阴霾的天会明亮,

美好终会属于你,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2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电影《卧虎藏龙》中说道:

“当你握紧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

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生活有阳光雨露,有阴霾萧瑟,日子有好,也有坏。

灰尘落在身上,轻轻拂去就好,如果蹲下来哭,只会阻碍了前行的脚步。

听过一个小故事:

院里有两株栀子花,每到盛开之时,花香四溢,沁人心脾。

然而,今年有一株栀子花只开了一半,叶子也悄悄地开始泛黄,呈现出枯萎的迹象。

小徒弟发现后,十分焦急。

师父却安慰他说:

“没事的,可以救活,去拿一把剪刀过来。”

但是,小徒弟一听要拿剪刀,十分不情愿。

这栀子花可是他花了很多心血的宝贝,他不舍得剪掉它的枝桠。

见他执迷不悟,师父便和他解释了其中的缘由。

原来开花的时候,需要足够的营养,而多余的枝条会吸收部分的营养。

这时候,如果不把多余的枝条剪掉,过不了几天,花就会因为营养跟不上而枯萎死掉。

师父弯下腰,拨弄着枝条,对小徒弟说:

“你看,这些都是多余的,剪掉便是。”

果然,几天后,泛黄的叶子又开始慢慢变绿,仅存的几根枝条上,花朵也相继绽放了。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烦恼都源于不懂取舍,有舍方有得,不舍则不得。

人生其实就像种花一样,修剪掉多余的枝桠,才能更加繁茂。

懂得取舍,最后修建出来的花枝,就是你想要的人生的样子。

正所谓:

“人生烦恼三千,一舍解千愁。”

沉淀便是舍取,舍取则是为了更好的沉淀。

一辈子是由无数个昨天组成的,背着昨天,追赶明天,会累坏了每一个当下。

无论昨天发生多么糟糕的事,都不应该影响今天的心情。

3

让心清零,空杯以对

生命刚开始时,就像一个空杯。

人生,不过是往杯子里放东西的过程。

但杯子总有满的时候,当人生的水杯满了,不如将人生水杯中的痛苦与悲伤、失落与不安悉数倒出。

让心清零,以空杯心态,对待余后的人生。

《漫长的中场休息》中说: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生命变得越来越灰暗,直到我们以为所有的光都离我们而去。

然而光还在,一直都在。

只要我们把门打开一条缝,光就会涌进来。”

只要你不困于往事,努力当下,阳光总会千方百计地透着缝隙照射进来。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两个坐在一起的朋友聊天,其中一个问:

“明天天气预报如何?”

另一个说:

“会是我喜欢的天气。”

这个人又问:

“你怎么知道正好是你喜欢的天气?”

那位朋友说道:

“我发现环境不是经常能如我意,所以,我便学习欢喜地去面对我所遇到的一切。

因此,明天天气一定是我喜欢的。”

不让心囿于一方天地,是最该有的生活态度。

只有敢于将不如逐出内心的人,才能有勇气继续去探索生命的美好。

正如作家白落梅所言:

“平和之人,纵是经历沧海桑田也会安然无恙。敏感之人,遭遇一点风声也会千疮百孔。

这就是人与人的差别,眼界与心境的差别。”

我们的人生,未必光芒万丈,也要始终温暖有光。

余生, 愿你能抖落肩上的尘土,洗刷掉心中的阴霾,

心中的热忱不减,灵魂的净土犹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