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度”新发明 ——智能坐便器
伴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科学技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契机,可能会推动一些黑科技新发明的进一步研究。
比如,科学家已经发现,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中存在着新冠病毒,而且粪便中的病毒在患者表现出症状之前就可以被检测出来。如果能够及时分析人们的粪便,那么科学家就能早早地从厕所数据中发现无症状感染者,这对于阻隔新冠病毒传播很有帮助。在上述想法的激励下,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创造了史上科技含量最高的马桶,这个马桶被命名为“智能坐便器”。
高科技的马桶圈
从外观上看,智能坐便器弧度优雅、色彩洁白,和普通马桶没有太多不同。它的关键部位其实在于马桶圈,那里安装了6种高科技元件(如上所示)。这些元件本不应该出现在厕所中,但科学家并不认为自己在糟践东西,它们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举个例子来说,当一个人排尿的时候,马桶圈上的运动感应器能够用红外线发生感应,使验尿试纸弹出来。试纸可以定性或定量分析红细胞、蛋白质、亚硝酸盐、酮、葡萄糖、pH值、白细胞等多种指标,当它被尿湿后,运动感应器会使它抽回马桶盖里面。这时,尿流摄像头已经记录了排尿时间和尿流流速,继续采集验尿试纸的图像,就可以对尿液进行尿液的成分和尿量进行分析。
类似的,粪便分析也是靠图像识别。当一个人排便的时候,他坐在马桶圈上,就会使压力感应器发生感应,然后自动激活粪便摄像头。粪便摄像头是冲着马桶池子里的,能记录池子里的变化:从开始排泄,一直到把卫生纸扔进马桶,或者站起来冲水,整个过程都能被记录下来。那么收集到的图像,又会用何种方式来分析呢?答案是布里斯托尔粪便量表和人工智能。
布里斯托尔粪便量表是医学界普遍使用的粪便分类表,它将人类粪便形态分成7类,作为医生诊断各种肠道疾病或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如右图所示)。但一般情况下,患者就医时往往不记得自己上次大便时,粪便是硬的还是软的?是深褐色还是浅棕色?里面是否有玉米渣?……这让医生难以获得准确的信息。智能坐便器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拍摄了粪便图像和排便过程,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处理粪便信息,可以准确客观地指出患者粪便处于哪个等级。
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招募过数名医学院学生,让这些学生和智能坐便器分析同样的粪便图片,结果证明,智能坐便器分析的结果更加准确。科学家表示,如果想进一步分析粪便的成分(比如其中是否含有新冠病毒等微生物),只需要继续增加一些大型精密的医学分析仪器,将它们连接到智能坐便器的模块中即可。
“大尺度”的新发明
想象一下,未来如果这种智能坐便器足够普及,每家每户有一个,那我们以后做体检,可能就不需要去医院了,去趟厕所就可以。不过,这必然会产生一个问题——一个马桶,一家人共用,那么科学家怎么能判断,哪份粪便样本属于谁呢?所以,科学家需要为智能坐便器增加身份识别功能。
科学家想到了两个巧妙的方法。第一个方法比较直接,就是在冲水的按钮上安装一个指纹识别器。上完厕所,按冲水按钮的时候,身份就被识别出来了。但这个方案也有漏洞,就是有的人上厕所不冲马桶。于是,科学家想了另外一个方法——“肛纹识别”。
美国杜克大学的科学家曾对人类肛门的“样貌”做过广泛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每个人的肛门都有35~37个褶皱,而且褶皱形成的纹路各不相同。也就是说,肛门的褶皱就像指纹一样,每个人的都独一无二,科学家严肃地称之为“肛纹”。如果有足够的样本数据,“肛纹”就能用来识别每个人的身份。我们前面提到过,马桶圈上安装了肛门摄像头——它的其中一项功能,就是记录和识别使用者的“肛纹”。
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关于“肛纹识别”的研究论文,已经发表在了《自然》杂志的生物医学工程子刊上。然而,这项严肃的研究仍然进展缓慢,最大的瓶颈在于,“肛纹”的数据采集量非常有限。虽说科学创新的过程中一定会伴随着与传统观念的碰撞,但是,大多数人不想让自己的肛门暴露在摄像头下——即使是为了科学,这尺度也太大了。
斯坦福大学承诺,采集的肛门数据会全部加密,但仍然鲜有志愿者报名参与研究。可见,智能坐便器想要走进寻常百姓家,估计还要等上好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