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血瘀,痰湿瘀阻型癥瘕(宫外孕5)
气滞血瘀,痰湿瘀阻型癥瘕(宫外孕)
案例1:患者,屈某,女,42岁,以阴道不规则出血54 天为主诉就诊。患者平素体健,月经规律。妇科检查:阴道暗红色血迹,量少,宫颈光,淡蓝着色,举痛(-),子宫前位,孕42天大小,质略软,活动,压痛(-),左附件触及3 cm×3 cm包块,活动,边界清,压痛(-),右附件未及异常。化验:妊娠反应(+)。肝功能、血RT、尿RT正常。B超示:子宫10 cm×5 cm×5 cm,宫腔内未见异常回声,左附件区探及直径3 cm低回声区,子宫后方探及直径3 cm无回声区,右附件(-)。即行米非司酮300 mg饭前2小时凉开水服下,次日同法服300mg,间隔30 小时再服150 mg,服药3 天,查尿妊娠反应(±)。B超:左附件低回声区减小,9 天尿妊娠反应(-),即行中医辨证论治。查体:舌质暗紫,苔黄黑腻,脉弦数滑。中医诊断为癥瘕。证型:气滞血瘀,痰湿瘀阻。方药:丹参12 g,赤芍10g,桃仁6 g,乳香12 g,没药12 g,天花粉10 g,三棱9 g,香附10 g,郁金10 g,浙贝母10 g,金银花20 g,半夏10 g,白术10g,生甘草3 g。水煎服。日2次,服上药3剂后无腹痛等生命体征变化,上方去浙贝母、半夏、白术,加海藻10 g,木香10g,砂仁8 g,当归8 g,大枣5枚。水煎服日2次。再服5剂后,盆腔B超:子宫附件未见异常。守上方服5剂巩固疗效。
案例2:患者,女,郑某,27岁,以右下腹突发性疼痛12 小时为主诉,于2001年3月26日以腹痛待查,急性盆腔炎收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量中,暗红,痛经(±),LMP:2001年2月17日,自3月8日始阴道出血10 天,量多。20 天前腹痛、肛门坠痛。自服消炎药后缓解,3月26日无明显诱因突发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两次。腹痛加重时伴头晕,肛门后坠,腹泻一次。化验:尿妊娠反应(+),特殊检查:后穹窿穿刺(-)。体格检查:痛苦面容,被动屈曲位,精神可,无贫血貌。BP 14.7/9.33 kPa,心率90次/分,呼吸18次/分,腹平软,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型,宫颈光,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宫颈举痛(+),左附件(-),右附件压痛明显。化验:肝功能、血尿常规正常,县医院B超示:子宫左后方异常回声囊肿可能;º子宫右后方异常回声炎性包块可能;子宫未见明显异常。西医初步诊断:宫外孕,盆腔炎。即服米非司酮300 mg, qd×2 天,间隔30 小时后再服150 mg,空腹凉白开水送下,服药第6天,尿妊娠反应(±),B超示:子宫右侧仍见直径3 cm±边界不清的低无回声区,余未见异常。西医诊断为宫外孕,中医诊断为疒徵瘕,证型为气滞血瘀型。症见:舌质淡、苔黄厚,脉滑数。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兼清虚热。方药:丹参15 g,赤芍10 g,益母草20 g,野菊花10 g,乳香10 g,没药10 g,香附12 g,牛膝10 g,白芍10 g,延胡索15 g,焦栀子10 g,黄连8 g,大黄6 g,大枣5枚。水煎服,日2次,服药5剂后,腹痛减轻,守方继服5剂。B超示:盆腔未见异常,尿妊娠反应(-)。
按:宫外孕在育龄妇女中是常见急腹症之一,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腹腔内出血少于300 ml之各种类型的宫外孕患者,收到满意疗效。首先确诊宫外孕,无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下,采用米非司酮强效抗孕激素作用,使妊娠的绒毛组织及蜕膜变性,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导致LH下降,黄体萎缩,从而使依赖黄体发育的胚胎坏死,吸收,妊娠反应(-)。用中药活血化瘀,使坏死胚胎及早吸收,避免了手术治疗后粘连并发症。故在妇科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魏久荣,马爱华.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宫外孕验案[J].河南中医学院报,2004,19(115):60)
评:宫外孕是妇科常见急腹症,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西医一般采取手术治疗。但对于下列情况可考虑保守治疗:(1)肝、肾功能正常;(2)B超下输卵管径<3cm,无胎心搏动;(3)生命体征平稳;(4)B超下积液不多;(5)血B-HCG水平<3000U/L;(6)出血量少于300ml。一般采用5-Fu或MTX等杀胚治疗,但此类药物为细胞毒性药物,可能造成正常细胞损害、肝肾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且单用成功率60%~70%。中医认为:宫外孕多与宿有少腹瘀滞、冲任不畅,或先天肾气不足等有关,属少腹瘀血证。上述两个案例,经相关实验室理化检查确诊,符合内科保守治疗的范围,先常规使用米非司酮等药物治疗,使胚胎坏死、吸收,妊娠反应消失,然后再使用活血化瘀,行气化湿之中药治疗,使坏死胚胎及早吸收,避免了手术治疗后粘连并发症。上述中西药联合使用可协同增协,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并可降低并发生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