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中医第一人的中医名著——《古代疾病名候疏义》

余云岫(1879-1954),名岩,字云岫,号百之,浙江镇海县澥浦镇余岩村人。1916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医科大学,1917年出版《灵素商兑》,1929年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由此成为全面批判和否定中医,倡言医学革命的中坚人物,深陷中医存废之争的漩涡,而其推进医学进步的诸多作为和富有成果的学术努力,遂鲜为人知。曾编写《内科全书》、《外科疗法》、《饮食防毒法》等多种医学科普书籍,详细梳理中医古籍而著《古代疾病名候疏义》,身后有《余氏医述》存世。

阅读其书,每被此公对中国古籍之周观泛览、博取精择之精神所感动。前贤称,佳作乃心血浇灌而成:“事产营家易,文章负荷难。神明生骨肉,丹彩受心肝。”《古代疾病名候疏义》近之。义疏如古锦,五色斑斓煟。

  —— 著名中医文献学家 钱超尘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余云岫著。云岫名岩,号百之,字云岫,以字行。1879年(光绪五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省镇海县澥浦镇余岩村,1954年1月3日卒。余氏著作较多,《古代疾病名候疏义》一书最为读者青睐。该书原定主旨为汇集古书疾病名与证候名逐一疏释,并与现代医学名称相对照,故名“名候疏义”,为编著中国医学史提供文献资料。经始于1937年抗战时期,落成于1947年,前后凡十年,堪为精心结撰之作。综

览全书,其学术意义与文献价值,远远超轶既定宗旨。

此书材料极为宏富,对魏(含)前古书之病名证候名做了一次大规模搜集与解释,规模气象远远超过清儒训释《内经》诸作。如顾炎武、江永、段玉裁、王念孙、江有诰、顾尚之、俞曲园、田晋蕃诸家皆执《内经》文字而诂训之,余氏则不然,收集《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五部文字训诂要籍中所有病名证候名逐一考证疏解其含义、校勘其讹字、解释其通假、对比病名古今之异同。不仅此也,余氏立意更为宏远:“大凡经籍中有关的文字而没有被《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广雅》所解说的,再从十三经里去搜集拢来,写成一部《十三经病疏》作为以上诸书的补遗。我觉得其中的疾病都是最初出现在我国有史以来记载里面的,都是在我国古代疾病史中应该出席的病员”,包括《易病疏》《尚书病疏》《诗病疏》《周礼病疏》《仪礼病疏》《礼记病疏》《左传病疏》《公羊病疏》《谷梁病疏》,其所疏证堪为洋洋大观矣。这些义疏与提供的第一手文献资料不仅对撰写中国医学史不可或缺,就是对于语言学界编纂大型辞书、编写中医词典、撰著中医训诂史、中医文献史及中医院校讲授研究《内经》《伤寒》等等也具有巨大实用价值。如解释《方言》“差、间、知,愈也”条,引用《诗》《尚书》《左传》《论语》《国语》《礼记》《列子》《史记》《汉书》《一切经音义》《经典释文》《广雅疏证》《方言笺疏》《素问》《金匮要略》诸史料辨别词义的细微差别,在大量语证基础上作出如下结论:“《方言》之差、间、知、

慧、瘳谓少间也;蠲、除,谓全治也。”

此书颇有开悟之功。仔细阅读,对《内经》《伤寒论》疑难字词可以获得

正确解释。《伤寒论·平脉》:“设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盻视”,“盻”义为“恨视”,带着怨恨的目光看人曰“盻”,于文义不合。及读《说文解字病疏》“眄一曰邪视”条,余氏云:“眄,转眼旁视也。《礼记·曲礼上》‘勿淫视’。孔疏:‘目当直瞻视,不得流动邪眄也。’《文选》张衡《西京赋》:‘眳藐流眄。’薛综注云:‘流眄,转眼貌也。’是也。”古书“盻”(xi)与“眄(mian)”多混淆,故知《平脉》“盻视”当作“眄视”,谓目光流动斜眼看也。

阅读其书,每被此公对中国古籍之周观泛览、博取精择之精神所感动。义疏如古锦,五色斑斓煟,堂堂诸引文,详密波澜沸。前贤称,心血鋳成佳作:“事产营家易,文章负荷难。神明生骨肉,丹彩受心肝。”《古代疾病名候疏义》近之矣!

此书撰于日寇侵华国难当头岁月。1937年余云岫六十岁,是年写《六十感怀》七律,反映其忧国忧时苦闷无奈的抑郁心情:

飞车突骑任纵横,蓟北江南遍敌营。

老去频挥忧国泪,创深怕听控弦声。

踵门多病思良药,避地潜居愧幸生。

蚌鹬势成真失计, 白头何日见升平?

又云:

鹏图夭阏渺南溟,荏苒光阴薄暮龄。

济世功名空拟相,藏山著述未传经。

愁时命酒心先醉,感旧兴悲涕欲零。

莫道如虹气千丈,镜中双鬓已星星!

他在序言中写道:

抗战十年以来,闷锁在愁城当中,抑郁无聊,除了对付伪组织勾引和挣扎生活之外,只有用着书本当作消遣品。

时有褚民仪者任汪精卫伪政府要员,欲勾引余云岫任同仁医学院校董,云岫以事繁函拒,褚民仪复函云:

云岫先生大鉴:前为同仁会拟在上海同仁医学院事曾请足下协助进行,旋奉大函,敬悉公私过忙,未暇兼顾,并拟辞去筹备委员职务。兹以第二次筹会即将举行,先生既不克兼综,故已改请袁局长榘范担任。知关锦注,特此布闻,余不一一。顺颂道祺。褚民仪。 十一月二十九日。

在为衣食挣扎的困难时期,坚拒伪职,体现了他的人生大节。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是中医门类中的文献考据著作,他充分吸收乾嘉诸老学术成果,不仅段王而已。其学术根底是,法乾嘉,步俞章。俞指俞曲园,章指章炳麟。俞曲园说:“治经之道,大约有三:正文字,审字义,通古文假借。得此三者以治经,则思过半矣。三者之中,通假借为尤要。”《古代疾病名候疏义》自始至终贯穿这三要精神。

余云岫在日本留学期间追随章太炎。1905年镇海县保送他公费留学日本,1908年入大阪医科大学预科,1916年毕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余氏回国参加革命军救护工作凡五个月,次年春返校学习,真一热血爱国青年也。此时太炎先生亡命日本,时为留日青年讲授经学小学,余氏随听,时闻太炎医学高论,而医学见解与太炎先生背道而驰,大相径庭。太炎先生崇敬《内经》,尤信《伤寒》,在日本他对比中日医学短长说:“余素尚方技,颇窥众家,闻有疑病,医师所不能疗,辄结轖无与语。亦会道术衰微,西来奇法,投间而作。观其审辨脏腑,形法较然,谓必有以愈于旧术。涉历少久,知其鲜效。若夫患痎疟者,以几那致胀;若伤寒者,以祛热结胸,微者为剧,剧者致死,既数数见之矣。”又说:“余于方书,独信《伤寒》,其杂病之书,自《金匮》而下,率不敢一一保任。”而余云岫以西医皮毛知识于1917年发表《灵素商兑》说:“《灵》《素》之惑人,两千余年于兹矣,今幸真理日明,混沌荒谬之说日就衰微,而蓬曲拘滞之士犹复据旧残喘,号召于世,日以阴阳五行之说、生克衰旺之论营惑天下,迷惘来学,使后学不复知更有近情真切之道可以请求,乃医学之大魔障也。吾辈以活人仁人为术,急起直追,斩艾余孽,勿为空论,以登斯民于寿域,天职也,义务也,仁术也。如之何其勿急乎?”认为摧毁《内经》,犹如“堕其首都也,弃其本源也”。于《伤寒论》则曰:“我国旧医学之议论,其凌乱淆杂,未有如《伤寒》之甚者也”,“以余观之,《伤寒论》之最无意义者,六经也;最荒谬之说者,六经也。”这些错误言论,当时即有人批驳之。余云岫从太炎先生处获得的是经学小学知识,奠定了撰写“义疏”的知识基础,而医学观点则大相僢驰。

余云岫否定中医的思想,在《古代疾病名候疏义》中没有流露,读者从中看到的是中医学的悠久历史与先人治疗疾病的不断努力和成果,因而才有如此繁多的疾病名称与证候的描写,折射出来的却是中国医学史上绵历不衰的灿烂与辉煌。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于1953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印行,转瞬间已是60年前往事,后因其人对中医的错误态度未再刊行,青年人知道此书者不多,知余云岫其人者亦寥寥。不以人废言,是中国文化的光辉传统,今天出版

此书,不仅体现了传统的文化精神之发扬,而且对于推进中国医史学、中医文献学、中医语言学诸多方面之发展均有积极意义。

本书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王育林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张苇航教授合作整理。当前中医药事业朝气蓬勃,春光灿烂,刊行此书,尤为适时而应急需。

余序说:“从一九四七年一月到二月底,这两个月当中,做了全部索引和目录,于是乎全书算是告成了。”此书若无词语索引,查阅极为困难。王育林、张苇航在原有索引基础上重编索引,条分缕析,穷尽编录,较原有索引更加细密和简便。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是中国医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著作,我常常想,如果编制一个“书名索引”,不仅可以提高使用效率,而且可以彰显中医学的词语竟然贯穿经史子集全部文献,亦可展现云岫潜心为学博极群书的宝贵治学精神。

吁!余髦矣,无力为之矣,其有待后贤!

北京中医药大学   钱超尘   时年七十有六。

2012年9月18

帮助

内容简介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一书是作者为编写中国医学史所做的基础性研究的一项成果。作者认为医史中相当重要而又最为难写的便是疾病史,应当率先着手。他搜集材料的工作是从古代经籍的解说开端的。从1937年起,作者把汉代的《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和稍后的《广雅》等训诂书以及《十三经》中关于疾病的条文搜集起来,一部一部地加以解释,至1947年终告完成,1953年合并刊行。

余氏解释古书中疾病名候,主要是广集医书和非医学中的语证,贯穿以清代乾嘉学者的训诂之法,再据现代医学之理确定相应的疾病术语。其考据之功深厚,结论大多确实。在医理分析上,则凭当时医学认识为说。以今天的视角观之,本书在疾病名候文献材料上和文字解释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醫道傳承叢書

(繁體豎排誦讀本)

★ 國醫大師推薦,醫道傳承的正統經典,明醫成就的學醫教程。

★《醫道傳承叢書》次第引導學生趣入傳統正宗中醫堂奧。

★ 醫道:區別於僅僅著眼醫技的中醫學大道,究天人之際,貫穿中醫哲學、中醫理論、中醫臨床的生生之道,是中醫學最本質、最具指導意義的核心與神髓。

★ 權威讎校、最佳底本、豎排繁體、現代標點;附有版本源流、學術考證。

名譽總主編:干祖望

叢書總主編:王心遠

叢書副總主編:邱浩

《醫道傳承叢書》專家顧問委員會:

(按姓氏筆畫排序)

干祖望 王子瑜 王玉川 孔光一 印會河 朱良春 李今庸 李振華

李 鼎 李濟仁 何 任 余瀛鰲 金世元 周仲瑛 孟景春 胡海牙

馬繼興 郭子光 唐由之 陸廣莘 陳彤雲 許潤三 張士傑 張 琪

張舜華 張學文 程莘農 費開揚 賀普仁 路志正 劉士和 錢超塵

顔正華 顔德馨

《醫道傳承叢書》書目

第一輯:醫道門徑

《醫學三字經》 【清】陳修園  著

《瀕湖脈學》     【明】李時珍  著

《藥性賦·藥性歌括》【金·元·明】張元素 李東垣 龔廷賢 著

《醫方集解》     【清】汪 昂 著

《長沙方歌括》  【清】陳修園  著

《金匱方歌括》  【清】陳修園  著

《時方歌括》      【清】陳修園  著

第二輯:醫道准繩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唐】王冰次注【北宋】林億等校正 孫兆重改誤

《黃帝內經靈樞》   【北宋】史崧    音釋

《難經·新難經集注》【明】內府 刊印【北宋】王惟一   集注

《神農本草經》【齊梁】陶弘景編   尚志鈞輯校

《傷寒論》      【後漢】張仲景述【魏晉】王叔和撰次【北宋】林億等校正

《金匱要略》  【後漢】張仲景述【魏晉】王叔和集【北宋】林億等詮次

《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晉】皇甫謐原撰【宋】高保衡 孫奇 林億校正

《脈經》  【魏晉】 王叔和撰集 【北宋】林億等類次

第三輯:醫道圓機

《溫熱論·濕熱論》 【清】葉天士 薛雪 著

《溫病條辨》          【清】吳鞠通  著

《溫熱經緯》          【清】王士雄  著

第四輯:醫道溯源

《宋刊周易本義》 【宋】朱 熹 撰

《道德經》 【東周】 老聃  撰 【西漢】河上公注

《尚書洪範·五行大義》 【商周】 箕子  撰 【隋】   蕭吉  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