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探源 ​ 手阳明大肠经10.手三里治疗大肠虚寒

经穴探源

手阳明大肠经 

10.手三里

手阳明大肠经 多气多血

手阳明大肠经多气多血,气血的变化为高温之气向低温之液的转化。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U81D1]外前廉,上肩,出[U9AC3]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10、手三里

【别名】三里,上三里,鬼邪。

【穴义】大肠经浊气在此降地并覆盖较大的范围。

【名解】

(1)手三里:手,指本穴所在部位为手部,与足三里之名相区别。三里,数量词,指穴内气血物质所覆盖的范围。手三里名意指大肠经冷降的浊气在此覆盖较大的范围。本穴的气血物质为上廉穴传来的浊重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而降,覆盖的范围如三里之广,故名。

(2)三里:同手三里。

(3)上三里:名意与手三里同,其在三里名前加一上字,主要是与人体下部的足三里相区别。

(4)鬼邪:鬼,与神相对,指穴内的气血物质所处为地部。邪,指邪气。鬼邪名意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的水湿。本穴的气血物质由上廉穴传输而来,属大肠经经气浊降后的地部经水。经水归降地部后,脾土受之,脾土喜燥不喜湿,湿太过则运化不及。今脾土受之水湿,实为受邪之害,故名鬼邪。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和地部之水。

【运行规律】本穴的气血运行分天部和地部两方面。一是大肠经天部的水湿云气缩化为雨并归降于地,其次则是地部的经水循大肠经流向地势较低的曲池穴。

手三里穴地部经水的运行规律可能有的读者不理解,也许会问:经水它有自高向低流动的特点,本穴的地部经水为什么不循大肠经向指掌方向下行而是向肘上行?其实,这个问题它与人体自身的重力系统有关。当我们观察眼前这个人时,我们是以地球重力场的坐标位置来分高低的,这时,不管观察对象的人是坐还是立,曲池穴始终在上,而手三里穴始终在下。但是,从人体自身的重力场系统来考察,躯体以外的手属阳、躯体属阴,以此来划分则曲池穴为低而手三里穴为高,故手三里穴的地部经水会向曲池穴流行,此为其一。其二,若以手三里穴处的人体局部重力坐标系来划分其位置高低,手三里穴所在为肌肉隆起处,为高为上,而曲池穴所在为肘部凹陷处,为低为下,因此手三里穴的地部经水会向曲池穴流行。在以上两个原因之中,手部局部重力系统的作用,是手三里穴地部经水流向曲池穴的主要动因。《针灸甲乙经》在对手三里穴进行定位的时候,述为:“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兑肉之端”,即是,手三里穴在曲池穴下部二寸处,且为肌肉隆起的最高处。

【藏象】下廉、上廉、手三里三穴,其气血的运行变化,若以天气现象而类之,则上廉穴的天部之气即像西北方刚形成的高空冷湿气流,下廉穴的天部之气则为缩降后的低空冷湿云气,手三里的地部经水就像冷湿云气所降之雨。

【功能作用】降化湿浊,润脾除燥。

【治法】寒盛则补之或点刺出血,湿盛则泻之,热盛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治验】张某,男,46岁,同友人来我处咨询。自述近两年人渐消瘦,减重约5公斤,饮食及各方面皆觉正常,唯觉怕寒,平时小便黄,问我原因。经诊察断属大肠虚寒,嘱其自我向上按摩手三里并坚持一个月。三月后,经了解张某已增重2.5公斤,小便黄色现象消失,畏寒怕冷亦有明显改善。人之瘦,肉少也,以五脏论之,乃脾不足,以五行而论,则为土失。此例患者,各方面均觉正常,唯畏寒怕冷,此仍卫表不足。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里,大肠主表,表不足则大肠不足,大肠当有寒,有寒则水湿有余而气不足。手三里穴为大肠经天部雨水的受降之处,水胜则土失,土失则脾虚,脾土虚则人瘦。循经推按手三里穴,能使肌肉中的水湿散于大肠经外并通利三焦,有滤水固土之效,以此治之,辨证取穴可谓正解,故能收良效。余在诊治疾病时,每遇患者脾有湿时,常数泻其手三里穴,一般在一、二天内就会有显著效果,它穴皆得不到如此效果,后来总结得出,手三里穴不光可除大肠及脾之寒,还能调节一身之湿。

《经穴探源》

本书的内容主要是对经穴

名称所含深意作出解析,

是对穴位名称深意的挖掘

。作者在深入探索与研究

及临床验证后发现了:经

穴的气血特征,所在三部

九候层次,气血的流行出入运行特点,气血的作用区域范围,经穴气血调节的疾病对象,以及在不同病理情况应该使用的相应治疗方法。并在探源之后,列出临证治要。条目清晰,叙述明白。

本书作者 程玮,道教南宗第28代居家弟子,从事中医经络研究及临床二十多年,曾在国家一级中医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特别在经络、穴位的研究上有独到之处,现能查到的365个传统穴位的百度解释大都摘自《经穴探源》。带教过较多中医学生,自创多种诊疗方法,所创立的众多方法一直为带教弟子所广传。在培训班中,程玮欲将二十余年临床研究心得倾心传授,所授内容融合了多年来学习、访求、研究及临床实践的精华。

(0)

相关推荐

  • 手五里穴

    手五里穴 取穴方法:手五里穴位于人体的臂外侧,当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 3 寸处.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上组织.肱肌.皮肤由臂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较疏松,有少量脂肪.针由皮肤.皮下组 ...

  • 血海穴如何定位,有何作用?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主治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生理不顺.膝盖疼痛.更年期障碍(更年期综合症).生理痛等.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 ...

  • 经穴探源 手阳明大肠经  9.上廉

    经穴探源 (二)手阳明大肠经 9.上廉 (二)手阳明大肠经 多气多血 手阳明大肠经多气多血,气血的变化为高温之气向低温之液的转化.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 ...

  • 经穴探源 手阳明大肠经 8.下廉

    经穴探源 (二)手阳明大肠经 8.下廉 (二)手阳明大肠经 多气多血 手阳明大肠经多气多血,气血的变化为高温之气向低温之液的转化.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 ...

  • 经穴探源 手阳明大肠经  7.温溜

    经穴探源 (二)手阳明大肠经 7.温溜 (二)手阳明大肠经 多气多血 手阳明大肠经多气多血,气血的变化为高温之气向低温之液的转化.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 ...

  • 经穴探源 手阳明大肠经 3.三间

    经穴探源 (二)手阳明大肠经 3.三间 (二)手阳明大肠经 多气多血 手阳明大肠经多气多血,气血的变化为高温之气向低温之液的转化.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 ...

  • 治疗大肠虚寒的方剂如下:

    固肠汤拼音:gùchángtāng<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固肠汤:处方:酸石榴皮15克黄连(炒)地榆各30克罂粟壳(醋炙)茯苓各45克制法:上药锉散.功能主治:治大肠虚寒,利下青白,肠中 ...

  • 《经穴探源》10.鱼际 治疗面生痤疮

    经穴探源 (一)手太阴肺经 10.鱼际 (一)手太阴肺经 少气多血 手太阴肺经少气多血,经脉气血以气向液转化为主.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U81D ...

  • 针刺单穴手三里治疗急性腰扭伤78例

    冉鹏飞 河南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康复科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手三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选取门诊病人78例,在手三里穴处按压寻找最痛压痛点进行针刺,同时结合腰部自主活动.结果:经过1次针 ...

  • 经穴探源 (三)足阳明胃经  10 .水突

    经穴探源 (三)足阳明胃经 10 .水突 (三)足阳明胃经 多气多血 阳明胃经多气多血,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是由液态向气态再向液态的不断反复变化,且为散热冷降的过程.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NEB2 ...

  • 经穴探源 (二)手阳明大肠经  16、巨骨

    经穴探源 (二)手阳明大肠经 16.巨骨 (二)手阳明大肠经 多气多血 手阳明大肠经多气多血,气血的变化为高温之气向低温之液的转化.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