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电影时看的“灯影”:十来个人一台戏,有人一身兼三职
河南省滑县道口锡器文化节上,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枣村乡徐营皮影戏”虽然偏居一隅,还是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皮影戏又称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皮影”或“影戏”,是用驴、牛等兽皮做成人、物,利用灯影表演戏剧或传说故事,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
随着电影、电视等娱乐活动的兴起,传统的皮影戏演出市场越来越小。若不是近些年国家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民间文艺演出活动也许已经彻底消失了。
河南省滑县枣村乡徐营村的皮影戏,300年来已经传承了七代人。
本组照片,给大家介绍的是皮影戏的演出流程。
确定了演出内容(剧目)后,工作人员要从道具箱内找出需要使用的人、物,俗称“找人儿”。
人物道具的头和身是可以分离的,需要时换头即可,可以省去一些身躯的耗材。
工作人员往往是一身兼二职,既要负责“指挥”道具的举手投足,还要为角色配音。
配音,包括说话和演唱。唱起来,工作人员很是投入。
皮影戏现在的光源是电灯,以前没电时使用一碗油放一圈灯捻。
所以,那些老被人传下来的道具,都被油灯熏黑了。
皮影戏属于小型演出,没有高大的舞台,观众往往会看看前面白布上的影子,再看看后台工作人员是如何操控的。
神秘感解除,增长了见识,也算是最原始、最接地气的科普吧!
这位老先生,不仅在演出前报幕,还要给角色配音,同时负责打镲敲锣。
演出时,不少观众用手机拍照片、录视频,随时与亲朋分享。
演出后台,吸引着小朋友好奇的目光。
前面的小朋友,与幕布近距离接触。
传统皮影戏,吸引父与子。
演出后台,是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组成的乐队。
乐队是戏剧团配置,演出时唱的是本地百姓喜爱的大平调,又名“大梆戏”。
这个大油梆,是大平调(大梆戏)必不可少的典型配置。
演出间隙,两个小朋友试着表演皮影戏。
一个小男孩一只手在后面指挥皮影道具表演,侧过身来在前面看自己的演出效果。
演出间隙,徐营皮影戏的第七代传人向观众介绍皮影戏道具。
演出间隙,观众在后台观看皮影戏道具。
皮影戏的观众,年龄明显偏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