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男童被噎昏迷,路过家长紧急施救!拍背?你可能学了个假的“海姆立克法”!
最近,有一条视频让群众纷纷点赞!
镜头里记录了惊险一刻:郑州某幼儿园2岁男童饭后突然昏迷,正在开家长会的李中洲听到呼救赶来,用“海姆立克法”急救,3分钟后孩子吐出酸水,恢复呼吸。
看到这里,药娃终于松了一口气……
异物卡喉,对于孩子来说太过危险。家长总教育孩子“食不言寝不语”,专心安静吃饭,就是因为孩子的吞咽和咀嚼的功能没发育好,经常在说话和玩闹的时候,吞进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在幼儿意外死亡的案例里,“被噎到”占据第一!
发糕、蜜枣、花生、糖果、汤圆、葡萄、药片、笔帽……
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物或硬物,都有可能要了孩子的命。
最可怕的是,一旦孩子被噎住呼吸,留给家长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6分钟……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掌握一门急救招式,或许故事的结局真会不一样。
视频提到的“海姆立克法”,是由美国外科医生亨利·海姆立克教授发明的,专门用来救治因气管异物而造成呼吸道梗阻的患者,被专家学者称为最实用最简易的“救命术”!
海姆立克在急救工作中发现,医生常常采用拍打患者背部,或将手指伸进口腔咽喉去取的办法排除异物,其结果不仅无效反而使异物更深入呼吸道。
海姆立克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的动物实验,终于发明了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
里根总统、妮可基德曼、哈里贝瑞都曾被海姆利克法救过命,而《世界名人录》则称海姆立克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
一位没有任何医学背景的人要学会海姆立克法并不难。
看到这里,很多小伙伴可能发现了:视频里用的手法是让孩子脸朝下,拍击背部,和“海姆立克法”完全不一样!
其实,这种背部拍击法并不叫“海姆立克法”,整个施救过程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既然“海姆立克法”是通过对腹部的挤压而冲出异物,通篇都没有“拍背”二字。
那么问题来了,当异物卡喉的时候,真的不能拍背吗?
实际上有的情况是可以拍背,有的情况是不能拍背的,下面且听药娃详解:
1岁以内的婴儿不可以用海姆立克法,而应该使用“拍背压胸法”,使用海姆立克法冲击婴儿的腹部,会造成严重的损伤!
“拍背压胸法”的步骤:
如果上述操作异物没出来,可以采取另外一个姿势。
假如小孩吸入异物,剧烈咳嗽,仍有呼吸,说明异物卡在相对平稳的位置,应该第一时间送医院。
这时候若采用海姆立克法,冲击之下有可能挪动支气管中异物的位置,情况会更糟。
而当孩子异物窒息以后,不能咳嗽,不能讲话发声,气管堵死,面色青紫,则表示出现了重度气道梗阻,数分钟内就有心跳停止的危险,这个时候拍背法就不如海姆立克法更有效了!
海姆立克法和心肺复苏(CPR)通常要一起使用,当气道完全堵住时,先实施海姆立克法,当患者失去心跳时,就用心肺复苏。
对于没有反应或失去反应晕倒的儿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而不再进行腹部冲击。
专家指出,本案例中的2岁儿童,可疑气道梗阻并失去反应,推荐的急救方法应为心肺复苏法,先进行单掌胸外按压30次,然后检查口腔是否有异物排出,再给予人工呼吸2次,如此反复按压-检查口腔-人工呼吸持续施救。
当然这只是在救护车到来之前的自救措施,假如效果不明显,一定要通过医生救治!
与死神赛跑,分秒必争,对于家长和幼教来说,接受基本的急救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2019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谢资清提出,在全社会特别是大中学生群体中加强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将急救知识纳入教师培训体系或课程。
全国人大代表陈玮也带来了一份“将应急知识和技能纳入义务教育必修课程”的建议,希望急救知识和技能全面普及,让“急救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深入人心。
药娃温馨提示:
家长注意:
有些东西不能喂给3岁以下的孩子吃,比如葡萄、花生米、黄豆、果冻、坚果、口香糖、橡皮糖等,小宝宝很容易来不及嚼就吞下去。
另外也要教育孩子远离硬币、纽扣等细小物件。
千万不要在孩子吃东西时故意逗乐孩子,也不要在孩子哭闹时强行喂食哦~
小号文章均为药娃原创或特邀作者独家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