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之低效率,别再自我麻痹了
每天都在重复同一种拖延模式,公众号文章发布时间定格在晚上11点多。凌晨5点10分闹钟叫醒,一样“精神抖擞”,每天工作毛时间达到18小时,扣除白天必要的活动,纯工作时间只有4-5小时(早上1小时,晚上1小时,上下午各1-1.5小时),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这也是很长时间以来,第一次记录时间开销,如此之低效率,别再自我麻痹了!口口声声说要事第一,实际却是要事最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目前的状态跟去年9月疯狂的锻炼模式类似,都有一种自我膨胀感,当时是锻炼进度落后,每天骑行跑步双开风火轮,身体被拉到极限,高亢的状态持续了半个月。最终运动过量带来了强烈的疲惫,脚踝到现在依然略略不适,体会到为什么要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每天睡眠时间只有5个多小时,显然是不够的,周末注意补充睡眠,恢复精力,以防生病。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精力管理》的核心观点是: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表现的基础。
精力管理的四个原则:
- 调动四种精力源:体能(力量)、情感(质量)、思维(专注)、意志(耐力);
- 更新精力补充消耗,找到你的专属能量块;
- 突破极限,进行系统训练,像训练体能一样锻炼思维和意志;
- 积极的仪式感习惯,依靠习惯的力量减少阻碍。
精力管理的三个步骤:明确目标、正视现实、付诸行动。所有事莫不如此,想清楚要什么,看清楚有什么,弄清楚干什么。
昨天中午花1小时整理了书桌,当时是要体验整理的感觉,原计划15分钟。真正整理的时候,就像跳进了兔子洞,不断被新的想法牵着走,范围没有局限在书桌。做事特别容易进入发散模式,不能专注于当下的一点,整理书桌的过程中,看到其他位置也很乱,于是忍不住也要收拾,不知不觉时间过去1小时。
回顾起来,放在晚上更合适,这项活动可以当作亲子游戏,跟孩子分工合作,完成房间的整理。
晚饭后到睡前,明确成为陪伴孩子的时间,否则拉锯战让你筋疲力竭。你想专注做一点自己的事情,他想让你陪他玩,想解放自己出来,就得依靠电视或手机,而这正是你不愿看到的。
你的时间不是你自己的,要优先满足家人,这是一个“悲伤”的事实。你生而不自由,无时无刻不在各种关系的包围之中。
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专注工作,一定不要在可能有人打扰时处理,条件实在无法满足时,也要争取到一个番茄钟的时间。工作时间多做一些,业余时间轻松一点。
早上起来从最重要的事开始,无论如何,当天必须完成的事,越早开始越好。当你不愿为了一件事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干掉。
随时随地进入专注工作的能力,是不得不掌握的技能,也是可习得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