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和别人说道理
前段时间,朋友梦梦和她的男朋友吵得不可开交。
起因是梦梦仗义出手结果惹得一身腥——帮同事说话结果反而被同事反咬了一口,还因此被老板批评扣了工资。
梦梦下班之后垂头丧气地把我们约出来吃饭说了这件事,本来大家是高高兴兴地聚在了一起准备大餐一顿忘记这些不开心的事。
没想到梦梦的男朋友听了梦梦的话后,放下手里的筷子,开始唾沫星子满天飞地教梦梦怎么做人。
结果就是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在我们面前大战了三百回合,我们面对着一桌子的美食,只能摇头叹息。
其实这种场景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我们在生活中也多多少少遇到过一些爱和别人讲道理的人,或者说你就是那个爱和别人说道理的人。
这其实没什么不好,但是讲道理并非是解决问题的最佳的途径。
甚至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给别人留下了你这个人情商很低的印象。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究竟该如何做一个真正有智慧高情商的人呢?
从了解为什么“说道理”让人反感开始
01)、“说道理”暗含的不对等关系
临床心理学专家李军旗博士说:“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里,所谓的道理讲得越多,越会让听的人堵得慌,不想再沟通下去。”
而这种“堵得慌”的情感,大多是因为“说道理”让沟通双方处在了一个不平等的地位。
“说道理”的人,在我们印象之中大多是传道授业的老师所担任的形象。
而在同龄人之间的沟通,亦或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当大道理摆上台面时,仿佛“说道理”的人就变成了更高一阶层的人物,暗含着“我比你强”的信息,这种不自觉甚至是无意的不对等关系就会让听者产生压力。
02) “说道理”忽视了诉说者的情感需求
知乎上有句评论:“只讲道理的人,活在应该之中,而不是真实之中”。
我也曾经遇到过急于诉说情感之事,被冠以大道理的尴尬境地。本来只是因为看到了一些负面新闻让我非常生气,找朋友聊天也只是想吐槽吐槽,结果却收到了“你不应该生气,不应该为这种小事动气”之类的话,接着又把利害关系给我深刻理性的剖析了一番。
其实愿意去“说道理”的人,大多是怀着想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初试目的,只是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太多的“过度应该”了,而这种“过度应该”背后缺少的恰恰是共情力。
“你应该去好好学习”“你应该与人为善”“你应该理性看待这个世界”
这些漂亮话的背后是对诉说人情感需求的漠视。而当诉说人饱含着各种五味陈杂的情绪向你靠近,你却用大道理筑起了冰冷的铜墙铁屋将其拒之门外。
这就是“说道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情况更糟的原因所在。
如何成为真正有智慧的人?
01)、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
道理谁都懂,都是成年人了,其实没必要再从你的口中说出这些道理来。那么增强自己在和别人沟通时的共情能力就非常重要了。
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养成首先在心里思考“她或者他的需求是什么”“遇到这种事她或者他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的习惯,将自己设身处地的放在别人所处的环境中。
经常去问问自己,“如果是我处在这个环境中,别人和我说道理,问题能很好地解决吗?我的心里会更舒服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相信你会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做了。
02)、让感情走在道理前面
随着网络的便捷性逐渐展现优势,我们都能在网络上学习一些人际交往中的说话技巧。
但是说话技巧通常都是形式化的,用在公共场合和官方层面可能用处会比较大,而想要成为一名高情商的人,光有说话技巧并不能让你真正成为适合的倾诉对象。
而想要合适的在别人有需求的时候说出恰到好处的话,将感情放在首位是应对的第一法则。
没有什么是别人应该做的或者不应该做的,而是这件事已经发生了,你面前的人有着情感诉求在等待着你去抚慰。
现在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渐行渐远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有些家长太爱“说道理”了,适当的教育的确很有必要,但是家长也要学会如何体会孩子的情感诉求,如何在孩子需要情感陪伴时伸出温暖的臂膀,而不是一味地用道理来浇灌孩子的成长。
03)、 把不乱说道理作为生活习惯
道理的确是一种理性情感的存在,但是这种含有教育意义的话语,还是要在恰当的时机去说,比如别人真的是在向你寻求建议和指导。
不乱说道理是成为真正有智慧的人的第一步,将其作为一种习惯,细致地去观察别人的情感需求,你会渐渐地发现自己在改变,周围的朋友也会在改变,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前进,你会懂得更多的世间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