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孩子出现这6个反常,家长们请务必重视起来

每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其目的是希望广大群众能够重视精神卫生,并且对心理健康要有科学的认知。

如今,精神卫生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大约有4.5亿精神发育障碍患者,其中有3/4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

此外,在全球范围内,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精神发育障碍也成为了严重又耗资巨大的全球性卫生问题。

青少年自杀频现,我们的教育到底缺少了什么?

纵看网络新闻,我们会发现:不少青少年自杀的新闻让人触目惊心。

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 ,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为什么年纪轻轻的青少年会选择自杀的方式来放弃美好的生命呢?

要知道,青少年时期正处于身心、心智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树立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再加上本身这段时间孩子情绪较大,冲动性强,大脑皮层的自我控制部分尚未发育成熟。再加上学业的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社会外界的媒体对死亡的渲染等。

青少年对于“生活”缺乏深刻的认知,对生活中的挫折引发强烈的极端负面情绪,对生命普遍缺乏敬畏等,导致他们往往对生命有着错误的认知。

父母的不重视,也是其中之一

除了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情绪容易多变冲动以及难以抵挡各种压力诱惑之外,家长的不重视也是重要因素。

因此,提醒父母,为了防患于未然,请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孩子有了以下表现后,必须高度重视起来。

第一,厌学

孩子表达出不想上学的意愿后,很多家长就会本能地去找外部的原因,比如学校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老师的行为不当,以及青少年遭受了霸凌等等。

当然,这些确实可能是导致孩子厌学的因素,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的是孩子厌学也有可能跟心理健康出了问题有关。

第二,沉迷网络

现在网络发达,电子产品普及,如果青少年没有自控能力,容易沉迷于虚拟的世界,甚至放弃学业及人际关系。

作为家长的,正确的做法是找到造成孩子沉迷在网络的因素,其中就包括心理问题。

第三,不与别人交往

生活中的确有部分孩子不喜欢和别人交往,而这些孩子往往是性格内向,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熟悉后,情况就会有所好转。

可如果孩子曾经比较外向,但是近期却有了不喜欢表达,沉默寡言,甚至连最亲近的人都刻意疏离的表现,就要高度警惕是不是心里受到了刺激。

第四,砸东西

暴力行为就是心理出现问题的表现之一,例如近期孩子总是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有时还会随便拿东西胡乱地扔。

第五,饮食异常

不同的孩子饮食习惯都有所差异,但如果孩子曾经饮食很规律,可是近期却突然有了厌食或者特别爱吃东西的表现,也要重视起来。

第六,考试综合症

正常情况下,无论学得好坏,青少年都能正常地面对考试,可如果近期孩子表现出了不想面对考试,或者在考试时有了恐慌的症状,同时还伴随身体不舒服的情况,家长就要警惕是不是孩子有了心理问题。

将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

事实上,针对孩子的教育,生命教育一直都是缺席。

无论是家长,还是校园,又或者社会,都需要重视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理解生活的意义以及滋养关爱情怀。

生命是神圣的,世间万事都没有生命价值能够超越。面对这个无法承受的生命之痛的背后,我们更需要给孩子们补上生命教育。

给孩子最起码的尊重和信任,关注孩子精神需求,帮助他们探索生命的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