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武夷岩茶“茶汤”里的密码
“岩茶,烹之有天然真味,其色不红。”
——《武夷山志》
在这快速发展的时代,被深藏在茶人家中的武夷岩茶也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被更多的茶友们挖掘出来。
这个六大茶类中的“异类”即拥有绿茶的清香鲜爽又拥有着红茶的甜醇细腻。
这神秘的口感,都被隐藏在武夷岩茶紧结壮实带宝色的外形内。
许多刚刚接触武夷岩茶的朋友都会好奇,为什么武夷岩茶干茶颜色如此奇特,宝色且乌润。?
为什么武夷岩茶茶汤如此清透且深橙黄色,与大多数茶汤的颜色都不一样。?
这么多为什么,其实可以先用一句林馥泉先生的话来回答:“岩茶水色一般须呈深橙黄色,清澈鲜丽,且须以冲泡至于第三、四次水色仍不变淡者为贵。”
茶汤的色泽清透度在武夷岩茶审评中占比分数甚高,老师傅们可以从茶汤的颜色、净度看出茶品的不一样之处,也可以对茶品进行一定的初步感官判断。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武夷岩茶“茶汤”的密码。
是什么影响了茶汤的颜色?
武夷岩茶的汤色拥有金黄、橙黄或深橙黄,清澈亮丽。
较浓郁的茶汤呈现出鲜亮的琥珀色。
影响茶汤颜色的最主要原因是茶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物质,而茶多酚是影响茶汤颜色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审评人员可以通过茶汤颜色的深浅对茶叶发酵度和工艺进行一定的感官判定。
茶多酚中含有水溶性茶色素,如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这些色素所占有的比例影响着茶汤的色泽。
然而茶多酚也是一个摇摆不定的小公主,很容易发生氧化反应。
从而产生茶色的转变,因而审评时观汤色要在10min内进行,是最佳时期,不然调皮的小公主就会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一定的氧化反应,让审评人员无法进行正常的汤色判定,一定程度上影响茶汤暗明、清澈或浑浊程度。
审评茶品
焙火程度对茶汤的影响
武夷岩茶焙火工艺实甲天下,不仅需要毛茶时完美的做青,更需要结合精制中的焙火工艺。
才能呈现一泡完美的武夷岩茶给各位茶友们。
武夷岩茶焙火程度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茶汤的颜色。
所以一般审评人员可以从茶汤的颜色来对茶品火功进行一定的感官判定。
我们一般将岩茶分为轻火、中火、高火、足火茶。
不同的火功所产生岩茶的汤色也有所不同,通常火功越高汤色越深。
低火功的茶汤颜色较浅、较黄,高火功的茶汤颜色则较深偏橙红色。
轻火茶——汤水多为淡黄色,叶底可见明显的“绿叶红镶边”
中火茶——汤色多为橙黄色,叶底隐约可见“绿叶红镶边”(红边已不显)
足火茶——汤色多为深橙黄色或橙红色
高火茶——汤色多为深橙红色或略带酱油色
冲泡时间与次数对茶汤的影响
在武夷山喝茶,很多茶友可能都会听到一个词“坐杯”
可能很多朋友会云里雾里,其实“坐杯”的意思也就是指大家在冲泡时,适当的让水在杯中多停留一定的时间,但是坐杯对茶汤的影响不止在茶汤浓度上,更是在茶汤颜色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先抛开火功所影响的汤色,一般快出水的茶汤颜色相对都会更浅,而坐杯后的茶汤颜色则更加深。
同时冲泡次数越多,一般茶汤颜色则会越来越浅,这主要是因为冲泡的次数增加,多次地消耗了茶叶内的物质。
茶叶中的茶黄素、茶红素、茶多酚等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所含量越来越少,导致茶汤颜色越来越浅。
所以一般审评人员会根据茶汤颜色跨度的变化,从而对茶品进行一定的工艺判定,若茶汤颜色变化跨度不大,则一定程度上说明茶品稳定。
小结
说了这么多汤色影响的原因,我们也来总结一下汤色的重要标准。
就是要符合一个标准——茶汤清澈、不浑浊。
茶汤的清透度也可以作为茶叶品质的参考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茶品制作工艺的完整度。
是否有储存不当的可能、是够受潮返青,这些原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茶汤带来浑浊度。
所以关于岩茶品质的判断,茶汤呈现出来的颜色是审评人员感官判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看好这些互联网对面的是否掌握了一定的“汤色”密码呢?
下一节我们一起走进武夷岩茶“香气”密码。
希望茶人陈馨的文章可以让你更好的了解中国茶。
欢迎各位朋友点赞关注,提出不同建议在评论区里进行讨论。